高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高楠》 | |
---|---|
唐代詩人杜甫的詩作 |
《高楠》是唐代詩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古詩 。
此詩描寫了秋日江邊黃昏,詩人遙望江邊高大楠樹。詩中運用比喻、襯托等手法,表達作者一種悠閒的心情,語言清新樸素而韻味含蓄無窮,歷來廣為傳誦。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高楠》[1]
創作年代;唐朝
文學體裁;詩
作者;杜甫
作品原文
《高楠》
楠樹色冥冥,江邊一蓋青。
近根開藥圃,接葉制茅亭。
落景陰猶合,微風韻可聽。
尋常絕醉困,臥此片時醒。
作品注釋
從舊次在上元二年。《爾雅》:梅柟。注:似杏實酸,俗作楠。鶴曰:公有《柟樹為風雨所拔歌》雲:"倚天柟樹草堂前。"此雲:"接葉制茅亭。"歌雲:"浦上童童一蓋青。"此雲:"江邊一蓋青。"故知即此柟樹也。
柟樹色冥冥,江邊一蓋青。近根開藥圃①,接葉制茅亭。
落景陰猶合②微風韻可聽③。尋常絕醉困④,臥此片時醒。
(中四皆屬敘景。但近根接葉,(,) 連上柟樹,落景微風,起下醉臥,仍在上下四句分截。)。
①開,懇土也。
②謝脁詩:"落影皎晚陰。"
③蕭子范詩:"試逐微風遠。"
④醉困,即酒困也。
名人評論
魯迅對杜甫的評價:「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還活在我們堆里似的。」曾經加入《新青年》,以《狂人日記》等名作參與發動「五四」文化革命之魯迅,到三十年代,巋然成為眾望所歸之革命文學導師,晚年與友人討論中國文學史,以為中古之陶潛、李白、杜甫皆第一流詩人,繼而又說:「我總覺得陶潛站得稍稍遠一點,李白站得稍稍高一點,這也是時代使然。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還活在我們堆里似的。」魯迅晚年在政治上己與胡適分道揚鑣,惟此評論杜甫之寥寥數語,仍然與胡適笙磐同音。他還曾經說過:「杜甫是中華民族的脊樑!」
古詩文鑑賞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2]
在杜甫中年因其詩風沉鬱頓挫,憂國憂民,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他的詩清代三十六詩仙圖卷之杜甫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鬱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鬱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巨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為「詩史」。
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杜甫一生寫詩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並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吏》,[3]「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杜甫流傳下來的詩篇是唐詩里最多最廣泛的,是唐代最傑出的詩人之一,對後世影響深遠。杜甫作品被稱為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是現實主義詩人。[4]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