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高治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高治平 (1905年3月12日~1978年4月27日) 譜名憲安,以字行,生於1905年3月12日 (清光緒三十一年二月初七),祖籍福建長樂龍門。據《龍門高氏族譜》記載,高氏乃 龍門望族,歷代支系繁衍,科第不輟,而且與揚州有著深厚淵源。早在漢靈帝時,其先人高瑞就任廣陵太守;高悝與高崧父子,均為晉代名臣,嘉慶重修《揚州府志》載其父子事略,稱其為廣陵人。其父高乃超,是一風雅之士,能詩善書,精棋 藝,為冶春後社成員之一,著有《滑稽詩話》、《惜餘春聞見錄》、《集 揚州俗語詩》,因先天傴僂,人稱「駝翁」[1]

高治平在一個詩禮之家長大的,從小受到良好傳統教育,兄弟三人, 排行老二,前面還有兩個姐姐。高中畢業後,以優異成績考取金陵大學, 雖然讀的文科,卻雅好音律,學生時代,就參加了廣陵琴社,成為古琴名家孫紹陶親傳弟子、廣陵琴派第十代傳人。劉少椿在《廣陵琴學源流》一 文中說:「廣陵之彈琴者張子謙、劉少椿、高治平、胡鬥東等,皆先生( 孫紹陶)之高足也。」只是由於大學畢業,即赴廣州中山大學附屬中學任 教,多在外少在家,所以很少參加廣陵琴社活動。北伐時,曾在廣州參加 北伐軍。後南北議和,乃回中大附中任教。高治平為人溫和寡言,可當說 及音樂則滔滔不絕。所授之課為唱歌及課外口琴、鋼琴練習指導,稍有閒 暇則自研樂理、搜集歌詞。時任中山大學校長的民國元老戴季陶聞其名, 知其人,對高治平音樂才能十分欣賞,於是請其教授女兒音樂,由此認識 了戴季陶。不久,戴季陶調任國民政府委員和中央考試院院長,遂從廣州 來到南京。高治平因教授其女音樂,亦隨之來到南京,任中央考試院總務主任。

高治平從小喜愛文學,更喜愛音樂,是一位母音樂教育家,古琴演奏 家。在廣陵琴社,他與劉少椿私誼最深,兩人同住彌陀巷,一東一西,望 衡對宇,常相往來,切磋琴藝。據說,他操縵的是一張明萬曆年間的古琴,常彈的曲子有《龜山操》、《良宵引》、《龍翔操》、《廣陵散》、 《憶故人》、《梅花三弄》、《陽關三疊》、《墨子悲絲》以及《平沙落雁》、《漁樵問答》等。

他彈的這張古琴,自他旅台後,一直由他夫人藏在家中天花板上,上世紀80年代初,由其長子高文馨贈送廣陵琴派第十一代傳人梅曰強,可謂寶劍贈了英雄。 先生1978年4月27日,因突發心力衰竭而逝,終年74歲,葬於臺北益興墓園。


參考資料

  1. 古琴研習營   (PDF).   [2022-0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