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高滌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高滌陳

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報 的圖片

高滌陳(1931年11月8日-2014年1月21日),男,漢族遼寧康平人,中共黨員。1959 年中國人民大學貿易系畢業,大學學歷。中國社會科學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1]博士生導師[2];曾任國家商業部研究室副主任,北京市人民政府顧問,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中國物資學會副會長。學術專長為流通經濟理論、貿易經濟。1992 年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3]

2014年1月21日7時在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逝世,享年82歲。

基本信息

人物說明----中國社會科學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出生日期----1931年11月8日

出生地點----遼寧康平

逝世日期----2014年1月21日

國 籍 ---- 中國

職 業 ----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畢業院校----中國人民大學

人物經歷

高滌陳同志,曾用名高水江,1931年11月8日生於遼寧康平,漢族。1948年10月至1950年7月任遼寧省康平縣第九區人民政府助理員;1950年8月至1955年7月任遼寧省康平縣國營公司副經理、縣政府科長;1955年9月至1959年8月在中國人民大學財貿經濟系學習;1959年8月至1978年4月在中國科學院經濟研究所任研究組學術秘書,助理研究員;1978年5月至1985年7月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經濟研究所任研究室主任、副所長,副研究員、研究員。

1959年自中國人民大學貿易經濟系畢業後,高滌陳同志進入中國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工作,作為孫冶方先生的助手協助孫冶方先生研究社會主義流通經濟理論,自此開始了他50多年的社會主義流通經濟理論研究生涯,成為我國社會主義流通經濟理論的開拓者,榮獲國務院頒發的「為發展我國社會科學事業做出突出貢獻」證書。

高滌陳同志依據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結合我國流通經濟體制改革與發展的實踐,發表了一系列有關社會主義經濟與流通、市場經濟與流通體制、商業體制改革、服務經濟和對外貿易等方面的論著,形成了較系統的流通與商業經濟學術思想,對促進我國流通與商業經濟學理論研究的發展和繁榮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他著述頗豐,其代表性著作有《商品流通若干理論問題》(遼寧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社會主義流通過程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商業運行概論》(中國物資出版社1991年出版)。其中,《社會主義流通過程研究》和《商業運行概論》分別為國家「六五」、「七五」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通過這一系列的理論著作,他在社會主義流通經濟的多個方面都引領了國內的相關研究。

他比較早地提出了社會主義經濟是以公有制為基礎的商品經濟,對市場經濟作出了有理論價值的辯證分析

高滌陳同志將馬克思的商品經濟理論引入到對社會主義經濟的分析,這是對當代中國經濟理論和經濟體制改革具有重要影響的學術創新。他於1981年率先提出「社會主義經濟是以公有制為基礎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並進一步提出和論證了生產與流通相互決定的辯證關係,流通決定和制約着生產的規模、結構、發展方向和發展速度。這突破了現實中重生產、輕流通的傳統理論依據。他較早提出競爭是商品經濟的一般規律;競爭規律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大動力之一;流通領域的主要經濟規律是價值規律、自願讓渡規律、供求規律、競爭規律和貨幣流通規律,提出了流通規模概念並論證了流通規模不斷擴大是社會化大生產發展的必然趨勢。

他比較全面地研究了社會主義流通過程,構建了社會主義流通理論的研究框架

他從流通理論、流通形式和流通過程的組織三方面深入研究社會主義條件下的流通過程,論證了流通經濟過程的客觀作用及運行規律,闡述了商流、物流、貨幣流、勞務流和信息流的內涵及規律,提出了流通規模必須同生產、消費需求相適應等命題;從理論上論證了必須從社會勞動的自然性和社會性方面相結合中去認識勞動的生產性和非生產性的區別,流通領域的勞動是生產性的創造使用價值和價值的勞動,在國內首次提出「流通生產力」概念,從理論和實踐上論證了流通生產力的內容,流通生產力與生產領域生產力之和才是完整的社會生產力。他堅持用發展的眼光拓展流通研究的新領域,在服務貿易、國際貿易、旅遊經濟等研究領域都發表了較有影響力的一些成果。

高滌陳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他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社會主義流通理論研究成果指導流通與商業改革

他緊密結合改革實踐,認真研究我國商業運行規律和運行模式,從商業運行客體、主體、運行環境和宏觀調控等方面進行了分析,論證了中國商業運行模式應是「企業自主經營、商品自由流通、市場自動調節、國家自覺調控」的「四自模式」。他的許多具體改革建議,包括建立適應多層次生產力水平和有利於滿足複雜多變消費需求的商業所有制結構、遵循經濟規律和自然規律的客觀要求建立多元化的商業組織形式;建立使所有商品經營者能夠在平等的條件下進行競爭的市場環境、通過組織好商品交換推動商品生產的發展等,都曾對當時的流通體制改革產生過重大影響。

高滌陳同志始終以黨的事業為重,顧全大局,服從組織安排,不計較個人恩怨得失,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為黨和人民工作。在歷次政治運動中立場堅定,襟懷坦白,從不隱瞞自己的政治觀點。他堅決擁護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開放的一系列路線、方針、政策,堅決貫徹執行黨的各項決定。他充分發揚黨的民主作風,認真傾聽群眾呼聲,注意調動和發揮幹部積極性,時刻把群眾的利益放在心上。1997年1月高滌陳同志離休以後,擔任離休黨支部書記,仍然關心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關心研究所的建設和發展,表現出一個共產黨員的崇高品德和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

主要論著

合著:《政治經濟學講話農村讀本》,中國青年出版社,1979;《商品流通若干理論問題》,遼寧人民出版社,1985;《社會主義流通過程研究》,上 海人民出版社,1988;《服務經濟學》,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商業運行概論》,中國物資出版社,1991。論文:《關於農村集市貿易性質的幾個問 題》,《經濟學動態》,1962.24;《關於商品競爭規律的探討》,《經濟研究》,1979.6;《要深入研究流通領域的客觀規律》,《論商品流通》,中國社會科 學出版社,1980;《流通過程與生產力經濟學》《生產力經濟學論文集》,貴 州出版社,1981;《馬克思的商品經濟理論與社會主義經濟》《物價專題講座》,中國價格學會內部文集,1981;《 論各種商業形式存在的客觀基礎》,《經濟研究》,1981.6;《國際價值規律作用的特殊性》,《世界經濟》,1983.6;《論流通經濟過程》,《經濟研究》,1984.4;《商品經濟形式與社會主義經濟》,《社會科學評論》,1985.12;《商業體制改革方向的回顧與思考》,《財貿經 濟》,1987.7;《論國際價值規律與外貿體制改革》,《特區經濟》,1988.4;《商業文化與商業改革》,《商業文化與現代營銷管理講座》,中國商業出 版社,1992《市場經濟與行業組織的發展》,《商業經濟與管理》,1993.4;《市場經濟的基本矛盾與商業體制改革》《,商業經濟與管理》,1994.1;《商 譽:商業文化功能的綜合體現》,《財貿經濟》,1995.1;《東西方文化差異 與貿易》,《財貿經濟》,1999.8。

學術講座

《生長的道路》、《市場經濟》

參考來源

  1. 高滌陳 ,鄭州專技教育網
  2. 高滌陳 ,知網
  3. 高滌陳 ,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