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合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高溫合金 |
高溫合金是指以鐵、鎳、鈷為基,能在600℃以上的高溫及一定應力作用下長期工作的一類金屬材料,具有優異的高溫強度,良好的抗氧化和抗熱腐蝕性能,良好的疲勞性能、斷裂韌性等綜合性能,又被稱為「超合金,」主要應用於航空航天領域和能源領域。
簡介
高溫合金是指以鐵、鎳、鈷為基,能在600℃以上的高溫及一定應力作用下長期工作的一類金屬材料;並具有較高的高溫強度,良好的抗氧化和抗腐蝕性能,良好的疲勞性能、斷裂韌性等綜合性能。高溫合金為單一奧氏體組織,在各種溫度下具有良好的組織穩定性和使用可靠性。基於上述性能特點,且高溫合金的合金化程度較高,又被稱為「超合金」,是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艦船的一種重要材料。按基體元素來分,高溫合金又分為鐵基、鎳基、鈷基等高溫合金。鐵基高溫合金使用溫度一般只能達到750~780℃,對於在更高溫度下使用的耐熱部件,則採用鎳基和難熔金屬為基的合金。 鎳基高溫合金在整個高溫合金領域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它廣泛地用來製造航空噴氣發動機、各種工業燃氣輪機最熱端部件。
評價
從20世紀30年代後期起,英、德、美等國就開始研究高溫合金。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滿足新型航空發動機的需要,高溫合金的研究和使用進入了蓬勃發展時期。40年代初,英國首先在80Ni-20Cr合金中加入少量鋁和鈦,形成γ'相以進行強化,研製成第一種具有較高的高溫強度的鎳基合金。同一時期,美國為了適應活塞式航空發動機用渦輪增壓器發展的需要,開始用Vitallium鈷基合金製作葉片。此外,美國還研製出Inconel鎳基合金,用以製作噴氣發動機的燃燒室。以後,冶金學家為進一步提高合金的高溫強度,在鎳基合金中加入鎢、鉬、鈷等元素,增加鋁、鈦含量,研製出一系列牌號的合金,如英國的「Nimonic」,美國的「Mar-M」和「IN」等;在鈷基合金中,加入鎳、鎢等元素,發展出多種高溫合金,如X-45、HA-188、FSX-414等。由於鈷資源缺乏,鈷基高溫合金髮展受到限制。40年代,鐵基高溫合金也得到了發展,50年代出現A-286和Incoloy901等牌號,但因高溫穩定性較差,從60年代以來發展較慢。蘇聯於1950年前後開始生產「ЭИ」牌號的鎳基高溫合金,後來生產「ЭП」系列變形高溫合金和ЖС系列鑄造高溫合金。70年代美國還採用新的生產工藝製造出定向結晶葉片和粉末冶金渦輪盤,研製出單晶葉片等高溫合金部件,以適應航空發動機渦輪進口溫度不斷提高的需要。[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