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登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高登島 |
---|
|
高登島,原名下目島,屬於馬祖列島北竿島之離島。南北長2公里,東西寬0.92公里,面積約1.84平方公里。位於連江縣東部,馬祖列島東北,距中華人民共和國轄福建省9公里,行政隸屬於中華民國連江縣北竿鄉芹壁村。
歷史
- 1277年(元至元十四年)開發。
- 1368年(明洪武元年)連江黃岐半島漁民定居於此,多聚居北部。
- 高登島與大陸北茭半島僅隔9.25公里,為本縣最靠近中國大陸之島嶼,漁民舊稱「下目」,其名稱載於史籍,始於1561年(明嘉靖40年)鄭若曾《萬里海防圖論》之〈福建沿海山沙圖〉。清康熙杜臻《粵閩巡視記略》則將下目另書為「下木」。下目一名由來已久,但難以考察。
- 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外交家陳壽彭翻譯英國海軍圖官局之《中國江海險要圖誌》中,英國海軍稱該島為「Pai sha」或「Gordon」,陳壽彭將前者譯為「北沙」,由來不詳,後者譯為「高唐」,並於高唐一名加註另作「高登島」。「Gordon」為英人之姓,係英海軍為紀念鎮壓太平天國起義之英國軍人查理·喬治·戈登,而以其姓氏命名。
- 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朱正元《福建沿海圖說》將下目列其譯名為「戈登島」。同一年余宏淦《新編沿海險要圖說》則載為「哥登島」。前述高唐、高登、戈登與哥登都翻自「Gordon」。其中從光緒年間到1943年(民國32年)國防部所載資料,皆將下目標示為高登島,顯見國共分治前,已用高登之名。
- 國軍進駐後沿用。根據朱正元文獻記載,清光緒年間高登島居民約有五十餘戶。1955年(民國44年)國軍進駐時,仍有三戶居民,後由國軍協助遷出。因位置逼近中國大陸,構築固若金湯的地面、地下化軍防工事。
- 由於兩岸早年敵對關係,戰備需求促成了這裡的開發與建設。攤開馬祖地圖,高登島是距離中國大陸最近的島嶼,這座孤懸於北竿島北方的小島與大陸的北茭半島距離不過9.25公里,就軍事戰略而言,高登若落入共軍之手,馬祖諸島的防線就形成缺口,若國軍先行佔領,這個戰略要點就成為反制共軍的最前緣基地。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高登於民國四十年代就已佈署重兵,由於位於共軍的炮火射程下,防禦工事全面地下化, 相關軍事設施、發電廠及海水淡化廠等,全部隱藏於坑道之中,而各據點之間透過如蜘蛛網般的地下通道,交互連結構成攻防一體的軍事堡壘。
- 在國共對峙的年代,雙方炮火不斷,位於最前線的高登,常遭遇零星的攻擊騷擾。由於當年國軍重兵駐防,是前國防部長俞大維的決策,任內他曾多次親赴高登,視察防務與建設,對於高登島的開發,可說是居功厥偉,早年篳路藍縷開墾於此的官兵,特別將興建完成的港口及水庫命名為大維港、大維水庫,以為紀念。1990年代以後,隨著兩岸情勢的變化,馬祖各島陸續裁減兵力,高登島僅保留少數兵力戍守,軍事地位的重要性已不如以往。高登島在數十年的軍事管制下,保有原始的自然風貌,極具生態旅遊的潛力,但由於仍屬軍事管制區,一般人難以登島參訪,如何兼顧軍事需求與觀光發展,今後有待地方政府積極規劃與爭取。
- 2014年(民國103年)5月3日,一群曾經在高登島服役過的退伍老兵,獲得國防部首肯。於退伍後的數十年再次登島參訪,這群老兵都曾經戍守過此地,對於可以再次登島心懷感激,內心也充滿著滿滿的回憶。
地標
- 大維港:位在高登南面,係軍用港,命名取自前國防部長俞大維之名。
- 大維水庫:位於高登島南面,於1970年12月建成,命名取自前國防部長俞大維之名。
- 鐵尖港:位於高登西南面,因面對「鐵尖島」得名。
- 高登之光 汪喜田雕像:位在高登北面,鄰近南澳港,1954年11月21日晚間,28歲的汪喜田,在執行衛哨任務時遭共軍蛙人襲擊身負重傷,但也活捉1名共軍蛙人,並獲選當年戰鬥英雄,那次也是國軍首次生擒中共水鬼,受各界表揚。1985年高登駐軍為紀念汪員英勇事蹟,特地於事件發生地點塑立雕像,但雕像經過了30年多年風吹日曬,部份雕身均已斑駁脫落,2017年7月22日前高登老兵們到島上勞軍後,即發起募捐活動並安排重塑事宜,完成雕像後9月4日運往高登島,6日進行安裝,當汪喜田戰士的雕像重新佇立於高登島上那一刻,「高登鐵漢」的愛國情操,也將永遠長存在每一位高登人心中。
事件
1954年11月20日凌晨,服役於高登島之汪喜田(28歲,湖北人)捕獲共軍蛙人(「水鬼」),被譽為戰鬥英雄,高登駐軍為紀念此一事蹟,在附近石壁上刻字「汪喜田在此,群鬼迴避」永矢紀念[1]。報載民44年1月,汪喜田榮膺「第五屆國軍克難英雄」,與台灣、金門、大陳、馬祖四地區的英雄一行52人,巡迴全台各大都市接受各界表揚與款待,歷時一週。1985年高登駐軍為紀念汪員英勇事蹟,特地於事件發生地點塑立雕像紀念。[2]雕像經過了30年多年風吹日曬,部份雕身均已斑駁脫落,2017年7月22日前高登老兵們到島上勞軍後,即發起募捐活動並安排重塑事宜,完成雕像後9月4日運往高登島,6日進行安裝[3]。
經過
汪喜田擔任凌晨04:00~06:00時海岸據點哨兵,破曉時分,忽聞哨所西向約200公尺處,隱約傳來木船碰撞礁石聲響,接著在離他7、8公尺遠的草叢發現四個黑影,心知有異,立即反映,用信號報告班長,暗號通知潛伏哨,並就射擊位置。
四個黑影緩慢地分別由草叢匍匐至據點前,哨兵舉槍瞄準監控,果然是來摸哨的共軍水鬼,說時遲那時快,水鬼似乎知道被發現了,於是先向哨兵開槍,想先發制人,汪喜田立刻還擊。此時,潛伏哨亦與另三個水鬼展開槍戰。
一陣槍響後,兩方都雙雙掛彩,汪喜田身中兩槍,水鬼右臂中彈,水鬼心知不妙,立刻用左手掏出手榴彈擲向汪喜田,汪員根本來不及察看是何物擲向他,只見黑影迎面而來。
汪喜田直覺應該是手榴彈,趁手榴彈未爆炸前,奮不顧身撲向水鬼緊緊抱住不放,手榴彈爆炸時,破片居然未傷及兩人,兩人在地上翻滾纏鬥,拚個你死我活,汪喜田在搶奪水鬼手槍時,不幸手掌又中一槍。
緊張時刻,幸好班長帶著弟兄適時趕到,被汪喜田緊緊抱住的水鬼見大勢已去,放棄抵抗,汪喜田才爬起來忍著槍傷之痛將捕獲的水鬼交給班長,可惜的是與潛伏哨槍戰的三名水鬼,趁機逃走了,未能捕獲。
被捕的水鬼體格高大,帶山東口音,穿紅背心著紅短褲、戴潛水錶,腰佩51式手槍、小刀、手榴彈,及8粒裝兩匣手槍彈,水鬼被捕後不斷大叫腹痛,我軍醫官雖極力搶救,仍因腹內毒性發作斃命,臨死前水鬼才吐露真相,原來出發前已服了慢性毒藥。
捕獲共軍水鬼的汪喜田戰士,身負重傷完成任務,這是金馬前線戰地守軍第一個活捉水鬼的案例。身中三槍的汪喜田立即被後送回台,由聯勤第一總醫院悉心治療,同年12月6日,蔣總統頒授褒揚狀,由院長朱孝玉將軍轉頒。
參考文獻
- ↑ 《北竿鄉志》第四章:陸軍步兵第一九三旅 高登守備隊
- ↑ 高登英雄汪喜田重塑雕像 6日完成安座
- ↑ ROC ARMY. 重塑「高登之光」汪喜田雕像. 中華民國陸軍. 2017-09-13 [2021-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