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高連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高連奎
高連奎
出生 河北
國籍 中國
職業 經濟學家
知名作品 中國大形勢

高連奎 個人簡歷   高連奎,上海交通大學研究員,經濟學家,暢銷書《中國大形勢》一書的作者[1]。「低生存成本型社會」理論的創始人,是今年最活躍的青年學者之[2]。同時也擔任金融智庫研究員、中國管理研究院創新管理研究所研究員、草根智庫委員會委員[3]、中國專家學者理事、廣西桂商研究會顧問、搜狐「最專欄」簽約


研究領域

      理论经济学、宏观经济、比较制度分析、社会保障学等。

學術宗旨

      对于我们这个饱受物资贫乏之苦 民族来说,追求经济发展是合情合理的,而同样现实的是我们在思想文化领域还没有一个能与我们这个泱泱大国地位相称的独立学统。这种迟缓的进程在世界各大文明民族的社会转型时期是不多见的,破坏多于建设,情感多于理性,我们的思想文化总是处于一种“无根”的状态。且不说这种思想文化的贫困已经并将继续给社会经济和技术进步带来怎样不利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如果一个民族普遍的缺乏理论教化、思想表现和自我意识,那么它在人类文明史上只是一个得过且过的过客,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存在。因此致力于思想文化建设也将我们所有学者的责任。

代表性作品

     书 名:《中国大形势》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号:9787121119880  页 码:320页  出版日期:2011年1月1日

  內容介紹:  為什麼中國一直經濟高速增,與發達國家還有那麼大差距?為什麼中國人工資那麼低?為什麼在中國資產百萬仍不能算作富裕?為什麼中國的白領不能成長為中產階級?中國未來是繼續高速增

 长,还是进入低速增长期?如何才能破解民生难题?近日,著名青年学者高连奎的首部著作《中国大形势》由电子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本书创造性的以国际视野为基础,跨越历史、经济、政治、社会、人文
 
 等多学科,对当前的中国形势进行了系统而又透彻,全面而又精辟的分析,并提出了将“提高劳动生产率”作为经济发展首要目标及建立“低生存成本型社会”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主张。 

  自2010年年初起,這本書的部分書稿就開始在網絡上廣為流傳,國內外很多學者給予此書極高的評價。鍾慶認為本書是生存經濟學的開山之作,白益民認為本書是一部真正的經世濟民之作,知名經濟學家侯若石

 认为本书符合经济规律扎扎实实的为中国经济的发展转型指明了方向。

  一本要描寫當今中國的書,它的內容大致有三個方面,有些側重於描述,如《離開中國製造的一年》;有的側重於評論,如《奇蹟的黃昏》;有的側重於建言,如這本《中國大形勢》。本書可以算是近年中國非

 常具建设性的作品。作者在书中提出的“中国不需要暴力革命而需要学术革命,中国应该建立自己独立的学统”等观点都是难得的真知灼见。另外作者指出了中国崛起面临的十大风险,五大陷阱,保卫中国经济安
 
 全的上中下三策,以及如何破解民生三大难题等都极具现实意义。最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的建设低生存成本型社会的学术建议,如果这一社会模式能够成行,它成为继美国自由资本主义模式和北欧福利资本主义模式
 
 后的第三种发展模式,也是真正的中国模式。如果书中所提的建议能否实行,中国经济将少走很多弯路,而且中国民众的生存成本将至少被降低50%以上。

  一個國家需要先知先覺的學者,也需要戰略思想家。個人往往受制於知識體系的不完整,了解一個國家的變遷史,了解民族、國家、經濟等等其實很多人感覺很茫然。作者在這裡給我們呈現了一幅巨大的框架,

 这个框架上思路清晰,让人从战略上去了解我们以前想要了解而无从得源的知识。《中国大形势》知识含量极大,虽然开头是162个令人震撼的“天问”,而书中所解答的问题要远远超出这些“中国之问”,书中对
 
 近百个关系中国形势与命运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梳理,并都给出了自己独到的观点,其中对中国文明对西方文明的四大贡献,金融危机的八大根源,世界经济五大败局,中国经济形势的十大误判、世界中产阶级社会
 
 四大模式等都是给出了非常精辟的分析, 这是一部兼具历史性与现实性的学术大作,为每一个想成就事业,贡献价值的人来说都是必读,因为一个人首先要有战略的眼光,才会有细节的突破。

  上世紀70年代及以前,我們照搬蘇聯,80年代我們學習新加坡,90年代我們羨慕阿根廷,本世紀前十年我們又模仿美國,偶像相繼倒下,今後十年我們一定要走出自己的模式。本書是是一本展現中華民族從

 辉煌到衰落以及如何实现复兴的全景式著作,你最关心,最想了解的中国问题在本书中都能找到答案!

學術創新與學術貢獻

平衡經濟學原理

  市場是由商品構成的,而各個商品是存在根本性區別的,西方經濟學對這種區別的研究並不深入,而是將其簡單的分為公共產品和非公共產品。而平衡經濟學則認為不同產品最根本的區別是生產難度係數的不

 同。市场交换不可能永远发生在难度系数相同的产品之间,他们绝大部分都发生在难度系数不同的产品之间。而生产难度系数比较低的产品在市场供应中往往表现为过剩,而高生产难度系数的产品则表现为短缺。
 
 这是因为低难度系数的产品在发生短缺时,可以在价格杠杆的作用下促进生产从而满足需求,而高难度系数的产品则对价格机制表现的不敏感,甚至是出现无人供应的情况。因此如果要解决这一矛盾就需要政府的
 
 合理介入。比如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很多产品由于难度系数过高无人供应,而政府又不介入则导致很多产品供应不足,经济发展裹布不前。

  平衡經濟學原理認為經濟關係歸根結底是交換關係,而經濟平衡也根本的表現為交換的平衡,而由於各種商品其難度係數不同導致的供應不同,因此從根本上存在着交換不平衡的現象,這也就成為經濟危機的根

 源。经济危机表面上是表现为难度系数较低产品的过剩性危机,但其实质则是难度系数较高产品的供应不足造成的,因此要想避免经济危机则需要从提高难度系数较高产品供应入手。这就需要政府从不同程度进行
 
 引导,扶持,必要时进行介入。

  平衡經濟學既反對古典自由主義堅持「自由放任」原則將政府定位為「守夜人」角色,也反對新自由主義主張「有規則的自由」而將政府定位為「裁判員」的角色。平衡經濟學認為政府應該是「教練員」、「裁

 判员”、“运动员”的角色都应该具备。比如发展中国家在发展初期兴办国有企业则属于教练员的角色,而政府为市场制定规则则属于裁判员的角色,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则属于运动员的角色,多个角色都不可偏
 
 废。但政府介入市场必须视需要而定,不能过多的揽责。

  低成本生存社會理論

  生產力提高,經濟發展在改善民眾生活的同時,最大的負面影響就是民眾生存成本的增加,當代世界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民眾普遍面臨着生存難題。這種生存難題除了分配不公、保障不足之外更多

 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民众生存所必须的产品就越多。面对生存难题人们习惯于迷信收入的增长,但是收入的增长并一定给民众带来幸福感,因为在收入增长的同时,民众的生存成本也在增加,甚至增加的更快。
 
 因此降低民众的生存成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现实也要求将人们从生存成本高昂之苦中解脱出来,

  要想民眾生活幸福,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讓民眾有錢,而讓民眾有錢,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提高民眾的收入;另外一種是降低商品的價格,從而變相的提高民眾的購買力,而低生存成本型社會採取的第二種方式。

 民众的消费可以分为生存性消费,享受型消费和奢侈型消费三大类,一般低收入群体的消费以生存性消费为主,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以享受型消费为主,而高收入群体的消费是以奢侈型消费为主。建立低生产成本
 
 社会就是降低生存型消费品的价格,以满足民众对生存必须品的需求,从而达到降低生存成本、缓解民众生存压力之目的社会模式。

  當然建立低生存成本型社會,既需要政府,也需要市場,確切的說是要政府利用市場手段來建立,而不是依靠行政手段建立。在《中國大形勢》對建立「低成本生存社會」提出了「完善消費稅徵收制度,根據商

 品的消费层次进行征税”、 “合理布局工作区及居住生活区”“建立统一的专门的生存保障型产品供销体系及相应制度”、 “适当保存一些廉价的商业及生活模式”、“控制好级差地租”等一系列主张。

  低生存成本社會社會不同於北歐的福利社會模式,北歐福利國家在建立社會福利制度的同時又加大了物價水平,客觀上加大了人們的生存成本,而且福利社會永遠不可能照顧到民眾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低生存成

 本社会模式能够在人们的工资水平保持固定不变的前提下,大大降低生活必须品的价格,则相当于变相的提高了民众的购买力,可以大大舒缓民众的生存压力。对普通民众来说,低生存成本就是最大的福利“低生
 
 存成本型社会”也就是这样一种从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减轻民众生存负担的社会模式。

  ===經濟國防學概念===

  迄今為止,國家間的財富轉移,先後經歷了四個階段,分別是軍事掠奪,對外貿易,跨國投資和金融交易,目前跨國投資是國家間財富轉移的主要形式,而金融交易則是實現國家間財富轉移的最危險形式,經濟

 国防学是以国防的视角来研究经济问题,与传统的军事国防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避免国家的财富损失。在现代社会,各国联系越来越紧密,发生传统战争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而经济战争则成为跨国财富转移
 
 的核心形式,因此经济国防学是比传统的军事国防学更现实,也更重要。目前中国的标准学科分类中尚没有这个学科,应该迅速建立起来。

  經濟國防學與傳統學科國防經濟學是截然不同的。國防經濟學是以經濟學為工具對傳統國防進行研究,其研究對象是核擴散、資源爭奪、環境外部性、種族衝突以及恐怖主義等問題,而經濟國防學的研究對象則

 是国际贸易、跨国投资以及跨国金融交易,世界汇率及利率政策的平衡等问题,因此两者完全不同。经济国防学概念的提出是基于全球一体化以来的现实需要。阿根廷经济危机、东南亚经济危机,日本经济泡沫破
 
 等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不注重经济国防酿成的恶果。 

  經濟國防學的概念最早在《中國大形勢》一書中提出,但這一命題則自古有之,春秋時期「種桑亡國」的例子則是對經濟國防學最好的案例。近代由鄭觀應最早提出康有為進行完善的「商戰」理論則是中國近代

 对经济国防学的研究记载。在当代郎咸平、白益民、张宏良、宋鸿兵、刘军洛、时寒冰等学者的研究也都带有经济国防学的成分。


視頻

高連奎: 這件事情上, 央行和財政部都是背鍋俠!

參考來源

  1. 暢銷書《中國大形勢》一書的作者,搜狗, 2014-06-27
  2. 理論的創始人,是今年最活躍的青年學者之一,搜狐, 2014-06-27
  3. 中國管理研究院創新管理研究所研究員、草根智庫委員會委員,搜狐, 2014-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