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朝後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高雄鹽埕埔朝後宮 |
---|
![]() |
高雄鹽埕埔朝後宮,主祀天上聖母,分靈自北港朝天宮,每年農曆3月前往祖廟北港朝天宮謁祖進香為其重要宗教活動;並自2003年開始改採徒步方式,從高雄步行到北港朝天宮,沿途經過高雄市、台南市、嘉義縣和雲林縣,來回距離超過三百公里,為南部眾多由北港朝天宮分靈的廟宇中,第一個採用徒步方式進香者,截至2019年止已連續進行17年. 朝後宮的「朝和安媽」與「佳一媽」皆為分靈自北港朝天宮,莊儀團將軍會亦是全國第一個由朝天宮莊儀團分靈的分會,神童團傳自閭山堂神童團,德義堂太祖會亦傳自北港,而朝後宮的報馬仔也是到北港朝天宮所拜師學藝,可以說是高雄一間具有濃濃北港味的媽祖廟。而其傳承自北港朝天宮的神轎吃炮儀式,亦成為朝後宮舉辦進香及遶境遊行活動時的一大特色。[1]
歷史沿革
- 1960年代:由旅高雲林同鄉會的信徒自北港朝天宮迎來媽祖神像至高雄發展,每年筊杯選出爐主,將媽祖神像於爐主自宅供奉,並負責媽祖聖誕祝壽活動。
- 1967年:成立「媽祖堂」,開始於每年天上聖母聖誕時以「媽祖堂」名義對外租借場所舉行祝壽典禮。
- 1972年:承租高雄市鹽埕區建國四路314號作為廟堂,自此有了固定的供奉禮拜場所,不用再輪流於爐主自宅供奉。
- 1973年:於媽祖誕辰筊杯裁示,定名為「朝後宮」,同時成立「高雄朝後宮管理委員會」。
- 1974年:加入高雄道教會。
- 1991年:由於租期長達20年的租約將至,房東無意再出租,故成立「高雄朝後宮興建委員會」負責遷建相關事宜。同年成立「高雄朝後宮媽祖慈善會」。
- 1992年:正式遷移至高雄市鹽埕區北斗街6號,並舉行安座大典。
- 1995年:購置隔鄰北斗街8號之屋舍,隔年(1996年)舉行遶境,擴充為兩間屋舍的規模。
- 2002年:向高雄市政府社會局申請成立社團法人組織,正式命名為「社團法人高雄市朝後媽祖慈善會」,以利會務推動。
- 2004年:購置隔鄰北斗街4、7號之屋舍,將廟門朝向高雄港方向,完成第四期建廟計劃暨正殿第一期工程,並舉辦高雄朝後宮擴建轉向落成入火安座大典。
奉祀神明
重要活動
- 慈善救濟:於每年農曆3月23日媽祖聖誕及7月23日中元普渡後舉辦貧困救助活動,救濟對象除孤兒院、養老院外,尚包含政府登錄之貧困民眾。
- 進香謁祖:由於高雄朝後宮所供奉的媽祖神像是1960年代從北港朝天宮恭迎而來,在每年農曆三月媽祖誕辰之時,廟方皆會號召信眾回到北港朝天宮祖廟參拜。此活動早期是以車輛運輸方式進行,自2003年開始改採徒步方式,同時保留過去遊覽車隊方式進香的傳統,而將隊伍分成徒步主帥轎隊及香擔護駕車隊,並於北港會合一同進入北港朝天宮祖廟參拜。詳情請見高雄朝後宮徒步進香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