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鬼頭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鬼頭刀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鬼頭刀一種廣泛分布於各大海洋之熱帶及亞熱帶區海域的魚類。學名:鯕鰍,體延長側扁,前部高大,向後漸變細。頭大,背部很窄,成魚頭背幾呈方形,額部有一骨質隆起,隨成長而越明顯,尤以雄魚為甚。口大,端位;下頜略突出上頜。上下頜、鋤骨、齶骨及舌面均具齒。

簡介

系暖水性大洋中上層魚類。體延長,側扁,似鍘刀形。成魚頭甚大,背側很窄,額部有1骨質隆起,吻端鈍直,近截形;幼魚額部骨質隆起不明顯,吻端鈍圓。雌性頭部正常為圓弧形,雄性頭部背面則隆起呈方形。口較大,下位,稍斜裂。兩頜近等長。上下頜齒銳利。眼中大,側中位;眼間隔寬而隆起。鰓蓋骨邊緣光滑。鰓孔大。尾柄細,長約為高的1.5倍左右。背鰭1個,基底幾乎與背緣等長,鰭條上緣較平直。胸鰭小,側中位,鰭條向下漸短。腹鰭窄長,位於胸鰭基部下方,有1棘;左右兩鰭相連,可折於腹溝中。臀鰭基底較長,與背鰭後半部基底近相對,鰭條下緣呈波浪狀。尾鰭深叉形。體被小圓鱗。有側線。體背黑褐色,體側及腹部灰色,間有灰褐色小圓點。各鰭均黑色。體長一般為50厘米左右,大者可達1.5米。在黃海喜棲息於水深40-60米、流速小、高鹽度的泥沙底質水域。性活躍,善游泳,攝食強烈。夏季喜在漂浮物陰影下1-3米處聚集活動。越冬場在黃海南部外海至東海北部五島外海水深80-100米水域。春季部分魚群向西向北生殖洄游,分別游向沿岸水域產卵,但不進入渤海。產卵後魚群就近索餌,並逐漸向深水移動,秋季水溫下降,開始游向越冬場。主要食物為小型魚類、頭足類甲殼類。3齡可達性成熟。生殖期6-8月。分布於黃海、東海、南海,黃海數量較多。常用圍網類漁具捕撈。肉質粗,可鮮食。

評價

背鰭56-60;臀鰭25-28;胸鰭19-20;腹鰭Ⅰ5;尾 鰭18。標本體長98-655mm。體長為體高4.0-4.4倍, 為頭長3.9-4.3倍。頭長為吻長3.1-3.8倍,為眼徑 3.1-3.8倍。體長紡錘形,側扁。背緣甚窄。頭中等大, 小魚的頭背微凸,大魚形成高的隆起。口大,傾斜,上頜 骨末端達瞳孔下方。上下頜、犁骨、齶骨及舌上均具細齒。 體被小圓鱗。側線完全,在胸鰭上方呈不規則彎曲。背鰭 一個,甚長,幾占全背緣。臀鰭較短。背、臀鰭均無真鰭 棘,僅前部有數枚不分節鰭條。尾鰭深叉形。體背黑褐色, 腹綠灰色。為暖溫帶海洋魚類。[1]

參考文獻

  1. 鬼頭刀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