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魏書·封敕文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魏書·封敕文傳出自於《魏書》,此史由北齊魏收撰,是一本紀傳體史書,內容記載了公元4世紀末至6世紀中葉北魏王朝的歷史。124卷,其中本紀12卷,列傳92卷,志20卷。因有些本紀、列傳和志篇幅過長,又分為上、下,或上、中、下3卷,實共130卷。[1]

原文

封敕文,代人也。祖豆,皇始初領眾三萬東征幽州,平定三郡,拜幽州刺史。後為使持節、冀青二州刺史、關內侯。父涅,太宗時為侍御長。卒,贈龍驤將軍、章武侯,諡曰隱。敕文,始光初為中散,稍遷西部尚書。出為鎮西將軍,賜爵天水公,鎮上邽。詔敕文率步騎七千征吐谷渾慕利延兄子拾歸於枹罕。軍次武始,拾歸夜遁。敕文引軍入枹罕,虜拾歸妻子及其民戶。金城邊冏、天水梁會謀反,據上邽東城、南城,攻逼西城。敕文先已設備,殺賊百餘人,被傷者眾,賊乃引退。冏、會復率眾四千攻城。敕文遣二將領騎二百設伏門內,別令騎出擊之。既而偽退,冏率眾騰逐,敕文輕騎橫衝,大破之,斬冏。梁會奔北嶺,騎乃引還。復推會為主。敕文分兵二百人突入南城,燒其門樓,賊見火起,眾皆驚亂。又遣步卒攻門,克之。便率騎士馳入,賊餘眾開門出走,奔入東城,乘背追擊,殺千餘人。

安豐公閭根率軍助敕文。敕文表曰:「伏願天鑒,時遣大軍,助臣誅翦。」表未及報,梁會謀欲逃遁。先是,敕文掘重塹於東城之外,斷賊走路。夜中,會乃車陳飛梯,騰塹而走。敕文先嚴兵於塹外拒斗,從夜至旦。敕文謀於眾曰:「困獸猶鬥,而況於人。賊眾知無生路,人自致死,必傷士眾,未易可平。若開其生路,賊必上下離心,克之易矣。」眾咸以為然。初敕文以白虎幡宣告賊眾曰:「若能歸降,原其生命。」應時降者六百餘人。會知人心沮壞,於是分遁。敕文縱騎躡之,死者大半,俘獲四千五百餘口。略陽王元達因梁會之亂聚眾攻城敕文與臨淮公莫真討之軍次略陽敕文遣使慰喻而元達等三千餘人屯於松多川乃部分諸軍三道並攻賊出營拒戰,大破之,俘三千人。高宗時,與新平公周盆擊劉駿將殷孝祖於清東,不克。天安元年五月卒。長子萬護,讓爵於弟翰。於時讓者,惟萬護及元氏侯趙辟惡子元伯,朝廷義而許之。

譯文

封敕文,是代郡人。祖父封豆,皇始初年領兵三萬東征幽州,平定三郡,授幽州刺史。後任使持節、冀青二州刺史、關內侯。父親封涅,太宗時任侍御長。去世,追贈龍驤將軍、章武侯,諡號為隱。敕文,始光初年任中散大夫,逐漸升至西部尚書。出朝任鎮西將軍,賜爵天水公,鎮守上邽。詔令敕文率步兵騎兵七千人征伐抱罕的吐谷渾慕利延兄長的兒子拾歸。軍隊進駐武始,拾歸連夜逃走。敕文率領軍隊進入抱罕,俘獲拾歸的妻子兒女及其部眾。金城邊囧、天水梁會謀反,占據上邽東城、南城,圍攻西城。敕文已預先設防,殺賊一百多人,傷者更多,賊兵於是撤退。邊冏、梁會又率四千人攻城。敕文派二將率領二百騎兵在城門內預先埋伏,另派騎兵出城攻擊。隨即假裝敗退,邊冏率眾奔躍追逐,敕文率門內輕騎衝出橫截攻擊,大破敵軍,斬殺邊冏。

梁會逃奔北嶺,敕文的騎兵返回。群賊又共推梁會做主帥。敕文分出士兵二百人突襲南城,點燃城樓,敵兵望見火焰衝起,部隊驚慌混亂。敕文再令步兵攻打城門,門破。敕文即率騎兵馳入南城,敵餘眾開門出走,逃入東城,敕文尾隨追擊,殺敵一千多人。安豐公閭根率軍協助敕文。敕文上表說:「伏望皇上明察,及時派遣大軍,幫助臣誅滅敵人。」表文未得上報,梁會已謀劃逃走。此前,敕文在東城外已開掘數道壕溝,以隔斷敵軍退路。深夜,梁會用車輛雲梯,越塹逃走。敕文預布重兵在塹外攔擊,戰鬥由深夜至天亮。

敕文與將士商議說:「困獸猶鬥,何況是人。賊兵認為沒有生路,每人都會死拼,我軍傷亡必重,不易取勝。若給他們一條生路,賊兵一定會上下離心,就容易克敵取勝。」將士都認為正確。敕文開始舉白虎幡向賊兵宣告說:「若能投降,寬赦給生路。」當時投降的就有六百多人。梁會知道人心離散,於是分散逃走。敕文縱騎緊隨追殺,大半敵軍被殺,俘獲四千五百多人。略陽人王元達乘梁會叛亂,聚眾攻城。敕文與臨淮公莫真率軍討伐,軍隊停駐略陽,敕文派使者撫慰開導亂民。元達等三千多人屯兵於松多川。敕文部署各軍,三路並進。賊兵出營應戰,大破賊兵,俘獲三千人。高宗時,與新平公周盆在清水東攻打劉駿部將殷孝祖,未能取勝。天安元年五月去世。敕文的長子萬護,讓爵位給弟弟封翰。當時推讓爵位的,只有萬護和元氏侯趙辟惡的兒子元伯,朝廷認為這件事有道義並同意了。 [2]

作者簡介

魏收(507年~572年),字伯起,小名佛助,鉅鹿郡下曲陽縣(今河北省晉州市)人 ,南北朝時期北齊大臣,文學家、史學家,北魏驃騎大將軍魏子建之子。 機警敏捷,頗有文采,與溫子升邢邵並稱「北地三才子」。 天保二年(551年),魏收受命撰寫北魏歷史,聯合房延祐辛元植刁柔裴昂之、高孝乾等人,博總斟酌,撰成《魏書》一百三十篇,書成之後,眾口喧嚷,指為「穢史」。魏收三易其稿,方成定本,後人輯有《魏特進集》存世。[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