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魏書·張蒲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魏書·張蒲傳出自於《魏書》,此史由北齊魏收撰,是一本紀傳體史書,內容記載了公元4世紀末至6世紀中葉北魏王朝的歷史。124卷,其中本紀12卷,列傳92卷,志20卷。因有些本紀、列傳和志篇幅過長,又分為上、下,或上、中、下3卷,實共130卷。[1]

原文

張蒲,字玄則,河內修武人,本名謨,後改為蒲。漢太尉延之後。父攀,慕容垂御史中丞、兵部尚書,以清方稱。蒲少有父風,頗涉文史,以端謹見知,為慕容寶陽平、河間二郡太守,尚書左丞。太祖定中山,寶之官司敘用者,多降品秩。既素聞蒲名,仍拜為尚書左丞。天興中,以蒲清謹方正,遷東部大人。後拜太中大夫。太宗即位,為內都大官,賜爵泰昌子,參決庶獄,私謁不行,號為公正。

泰常初,丁零翟猛雀驅逼吏民入白澗山,謀為大逆。詔蒲與冀州刺史長孫道生等往討。道生等以大兵擊之,蒲曰:「良民所以從猛雀者,非樂亂而為,皆逼凶威,強服之耳。今若直以大軍臨之吏民雖欲返善其道無由又懼誅夷必並勢而距官軍然後入山恃阻誑惑愚民。其變未易圖也。不如先遣使喻之,使民不與猛雀同謀者無坐,則民必喜而俱降矣。」道生甚以為然,具以奏聞。太宗詔蒲軍前慰喻。乃下數千家,還其本屬,蒲皆安集之。猛雀與親黨百餘人奔逃。蒲與 道生等追斬猛雀首,送京師。

後劉裕寇竊河表,以蒲為南中郎將、南蠻校尉,隸平南大將軍長孫嵩往御之。裕入長安,乃還。後改為壽張子,與安平公叔孫建將兵自平原東渡,徇下劉義符青兗諸郡。詔加陳兵將軍、濟州刺史。又與建攻青州,不克而還。

世祖即位,以蒲清貧,妻子衣食不給,乃出為相州刺史。扶弱抑強,進善黜惡,教化大行。始光三年卒於州,年七十二。吏民痛惜之。蒲在謀臣之列,屢出為將,朝廷清論,常為稱首。贈平東將軍、廣平公,諡曰文恭。

譯文

張蒲,字玄則,河內修武人,原名謨,後來改為蒲。漢代太尉張延的後人。父親張攀,擔任慕容垂的御史中丞、兵部尚書,以廉潔正直著稱。張蒲年輕時有父親的風範,略微涉獵文史,以端正謹慎被賞識,擔任慕容寶陽 平、河間二郡的太守,尚書左丞。太祖平定中山,慕容寶的舊官被任用的,多數降了品級。太祖對張蒲的名聲早有所聞,仍舊任命他為尚書左丞。天興年間,因為張蒲清廉謹慎行為方正,升任東部大人。後來授任為太中大夫。太宗即位後,被任為內都大官,賜爵泰昌子,參與決斷刑獄訴訟,不接受私下請託,號稱公正。

泰常初年,丁零翟猛雀逼迫官民入白澗山,圖謀反叛。詔令張蒲與冀州刺史長孫道生等前往討伐。道生等打算直接用軍隊攻打,張蒲說百姓之所以跟從猛雀,並不是出自內心,而是被威脅逼迫,勉強服從他罷了。現在如果直接用大軍攻打,官民雖想重返善道,卻無路可走。又懼怕誅殺,一定聚集勢力抵抗朝廷的軍隊,然後入 山倚仗險阻,欺騙迷惑無知的百姓。這場變亂就難以處理了。不如先派遣使者勸告百姓,使不與猛雀同謀的百 姓無罪,那麼百姓一定歡喜而都投降啊!」道生以為很有道理,詳細地向皇上報告。太宗詔令張蒲到前沿陣地撫慰曉喻。於是有幾千家投降,返回他們的本部,張蒲使他們都安定和睦。翟猛雀與親信一百多人奔逃。張蒲與道生等追擊斬殺了翟猛雀,將首級送往京城。

後來劉裕侵占了黃河洛陽地區,太祖任命張蒲為南中郎將、南蠻校尉,隸屬平南大將軍長孫嵩前往抵禦。 劉裕攻入長安,於是返還。後改爵號為壽張子,與安平公叔孫建率領軍隊自平原東渡,攻下劉義符青、兗等郡。 詔令加授陳兵將軍、濟州刺史。又與叔孫建攻打青州,沒有攻克而返回。

世祖即位後,因張蒲清寒貧苦,妻子兒女衣食匱乏,就使他出任相州刺史。扶弱抑強,進用善人罷黜奸惡, 政教風化普遍推行。始光三年在州中去世,終年七十二歲。官員和百姓為他感到痛心惋惜。張蒲屬於謀臣之 列,多次出任將帥,朝廷公論,常為第一。被追贈平東將軍、廣平公,諡號為文恭。 [2]

作者簡介

魏收(507年~572年),字伯起,小名佛助,鉅鹿郡下曲陽縣(今河北省晉州市)人 ,南北朝時期北齊大臣,文學家、史學家,北魏驃騎大將軍魏子建之子。 機警敏捷,頗有文采,與溫子升邢邵並稱「北地三才子」。 天保二年(551年),魏收受命撰寫北魏歷史,聯合房延祐辛元植刁柔裴昂之、高孝乾等人,博總斟酌,撰成《魏書》一百三十篇,書成之後,眾口喧嚷,指為「穢史」。魏收三易其稿,方成定本,後人輯有《魏特進集》存世。[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