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魏書·淳于誕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魏書·淳于誕傳出自於《魏書》,此史由北齊魏收撰,是一本紀傳體史書,內容記載了公元4世紀末至6世紀中葉北魏王朝的歷史。124卷,其中本紀12卷,列傳92卷,志20卷。因有些本紀、列傳和志篇幅過長,又分為上、下,或上、中、下3卷,實共130卷。[1]

原文

淳于誕,字靈遠。其先太山博人,後世居於蜀漢,或家安國之桓陵縣。父興宗,蕭賾南安太守。誕年十二,隨父向揚州。父於路為群盜所害。誕雖童稚,而哀感奮發,傾資結客,旬朔之內,遂得復仇,由是州里嘆異之。賾益州刺史劉悛召為主簿。蕭衍除步兵校尉。

景明中,自漢中歸國。既達京師,陳代蜀之計,世宗嘉納之。延昌末,王師大舉,除驍騎將軍、假冠軍將軍,都督別部司馬,領鄉導統軍。誕不願先受榮爵,乃固讓實官,止參戎號。及奉辭之日,詔遣主書趙桃弓宣旨勞勉,若克成都,即以益州許之。師次晉壽,蜀人大震。屬世宗晏駕不果而還後以客例起家除羽林監蕭衍遣將張齊攻圍益州詔誕為統軍與刺史傅豎眼赴援事寧還朝。

正光中,秦隴反叛,詔誕為西南道軍司、假冠軍將軍、別將,從子午南出斜谷,趣建安,與行台魏子建共參經略。時衍益州刺史蕭淵猷遣將樊文熾、蕭世澄等率眾數萬圍小劍戍,益州刺史邴虬令子建拒之。因轉營,為文熾所掩,統軍胡小虎、崔珍寶並見俘執。子建遣誕助討之。誕勒兵馳赴,相對月余,未能摧殄。文熾軍行之谷,東峰名龍鬚山,置柵其上以防歸路。誕以賊眾難可角力,乃密募壯士二百餘人,令夜登山攻其柵。及時火起,煙焰漲天。賊以還途不守,連營震怖。誕率諸軍鳴鼓攻擊,文熾大敗,俘斬萬計,擒世澄等十一人。文熾為元帥,先走獲免。

孝昌初,子建以誕行華陽郡,帶白馬戍。二年,復以誕行巴州刺史。三年,朝議以梁州安康郡阻帶江山,要害之所,分置東梁州,仍以誕為鎮遠將軍、梁州刺史。永安二年四月卒,時年六十。贈安西將軍、益州刺史,諡曰莊。

譯文

淳于誕,字靈遠。祖籍是泰山博縣人,後世居住在蜀漢,家居安固的桓陵縣。父親興宗,是蕭賾的南安太守。淳于誕十二歲那年,隨父親到揚州。父親在路上被群盜殺害。淳于誕雖然是童幼之年,卻能夠悲哀奮發,立志報殺父之仇。他拿出全部資財結交俠士,十天半月之內,就復仇成功,因此州郡里的人士很驚異和嘆服。蕭賾的益州刺史劉悛召用他為主簿。蕭衍授予他步兵校尉職務。

景明年間,他從漢中投誠到魏國。到京師之後,上表陳述伐蜀之計,世宗嘉獎並採納了他的建議。延昌末年,王師大舉進軍蜀地,任命他為驍騎將軍、代理冠軍將軍,都督別部兵馬,領嚮導統軍。淳于誕不願意未功就先接受榮譽和爵位,於是堅決請求不當實職,只掛將軍的銜號。到大軍啟程辭京的那天,皇帝下詔派遣主書趙桃弓宣旨對他加以勉勵和犒勞,並宣稱如果攻克了成都,就任命他為益州刺史。大軍駐紮在晉壽,蜀人極度震恐。碰上世宗皇帝駕崩,這次軍事行動只好在沒有結果的情況下還朝。後來以投誠的條例,一開始就任羽林監。蕭衍派遣大將張齊進軍包圍益州,詔令淳于誕為統軍,與刺史傅豎眼開赴益州增援。事情平定之後回朝。

正光年間,秦隴地區發生叛亂,詔令淳于誕為西南道軍司、代理冠軍將軍、別將,率軍從子午道南出斜谷向建安進發與行台魏子建共同負責此次征討行動。這時,蕭衍的益州刺史蕭淵猷派將領樊文熾、蕭世澄等率兵數萬包圍小劍戍,益州刺史邴虬命令兒子邴達領兵迎戰。因轉遷兵營,被文熾偷襲,統軍胡小虎、崔珍寶一起被敵軍俘獲。子建命令淳于誕協助討伐。淳于誕帶着一批人馬趕到前線,與敵軍對峙一個多月,未能摧毀消滅他們。文熾的軍隊行進在山谷,谷東邊是龍鬚山,他們在山上設置營柵以防敵退路。淳于誕見賊軍兵力強大,難以與之硬拼,就秘密招募壯士二百餘人,令他們乘夜登山襲擊敵營。大火準時燒起,煙焰熊熊,遮天蔽日。賊軍見歸路失守,諸營之士一片驚慌和恐懼。淳于誕率眾將士擊鼓進軍,大軍勇猛向前奔殺,文熾大敗,被俘被斬達萬人,並生擒世澄等十一人。文熾是元帥,先行逃走,因而沒有被活捉。

孝昌初年,子建作用淳于涎為華陽郡代理太守,兼領白馬戍防務。孝昌二年,又任淳于誕為巴州刺史。孝昌三年,進行認為梁州的安康郡,臨山帶江,是軍事要害之地,應分置東梁州,任命淳于誕為鎮遠將軍、梁州刺史。永安二年四月去世,終年六十歲。追贈安西將軍、益州刺史,諡號為莊。 [2]

作者簡介

魏收(507年~572年),字伯起,小名佛助,鉅鹿郡下曲陽縣(今河北省晉州市)人 ,南北朝時期北齊大臣,文學家、史學家,北魏驃騎大將軍魏子建之子。 機警敏捷,頗有文采,與溫子升邢邵並稱「北地三才子」。 天保二年(551年),魏收受命撰寫北魏歷史,聯合房延祐辛元植刁柔裴昂之、高孝乾等人,博總斟酌,撰成《魏書》一百三十篇,書成之後,眾口喧嚷,指為「穢史」。魏收三易其稿,方成定本,後人輯有《魏特進集》存世。[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