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魏書·王馮弘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魏書·王馮弘傳出自於《魏書》,此史由北齊魏收撰,是一本紀傳體史書,內容記載了公元4世紀末至6世紀中葉北魏王朝的歷史。124卷,其中本紀12卷,列傳92卷,志20卷。因有些本紀、列傳和志篇幅過長,又分為上、下,或上、中、下3卷,實共130卷。[1]

原文

北燕①王馮弘,字文通,跋之少弟也。高雲僭號,以為征東大將軍,領中領軍, 封汲郡公。跋立,為尚書左僕射,改封中山,歷位司徒。及跋死自立,與劉義隆交通。

延和元年,世祖②親討之,文通嬰城固守。文通所轄營丘、遼東等六郡皆降。文通尚書郭淵勸其歸誠進女,乞為附庸,保守宗廟。文通曰:「吾負釁在前,北魏忿形已露,降附取死,不如守志,更圖所適也。」

先是,文通廢其元妻王氏,黜世子崇,以後妻慕容氏子王仁為世子。崇出奔遼西,世祖遣兼鴻臚李繼持節授崇假節、侍中,領護東夷校尉、幽平二州牧,封遼西王,錄其國尚書事,食遼西十郡。文通遣其將封羽率眾圍崇,世祖詔永昌王拓跋健督諸軍救之,封羽又以凡城降。

文通遣其尚書高顒請罪,乞以季女充掖庭。世祖許之,並征其子王仁入朝,文通愛仁拒遣。文通散騎常侍劉訓言曰:「雖結婚和通,而未遣子質,魏若大舉,將有危亡之慮。夫以重山之隘,劉禪銜璧;長江之難,孫皓歸命。願按時遣世子,以恭大國之命。然後收離集散厚布恩澤分賑倉廩以濟民乏勸督農桑以邀秋稔庶大業危而更安社稷可以永保。」文通大怒,殺之。太常陽岷復勸文通請罪乞降,速令王仁入侍,文通不聽。 世祖則詔樂平王拓跋丕等討之,日就蹙削,上下危懼。

文通避至遼東,高句麗遣使勞之曰:「龍城王馮君,爰適野次,士馬勞乎?」文通慚怒,稱制讓之,高句麗乃處之於平郭,尋徙北豐。文通素侮高句麗,政刑賞罰,猶如其國。高句麗乃奪其侍人,質王仁。文通忿怨之,謀將南奔。高句麗乃殺之於北豐,子孫同時死者十餘人。

①北燕:五胡十六國之一,407年馮跋滅後燕,擁立高雲(慕容雲)為天王,都龍城(今遼寧省朝陽市),409年高云為近臣所殺,馮跋平定叛亂,自立為天王,史稱「北燕」,436年被北魏所滅。 ②世祖: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廟號世祖。

譯文

北燕王馮宏,字文通,是馮跋最小的弟弟。高雲僭立為帝的時候,授任他為征東大將軍,兼任中領軍,封為汲郡公。馮跋在高雲死後即帝位,授予馮文通尚書左僕射之職,改封為中山公,官位做到了司徒。到了馮跋死後,馮文通即帝位,就與劉義隆交結往來。

延和元年,世祖親自率兵征討馮文通,馮文通固城自守。馮文通所轄營丘、遼東等六郡全都向大魏投降。馮文通的尚書郭淵勸文通向大魏朝投誠歸附,並進獻女兒入朝,請求做大魏的附庸,以保全自己的王位。馮文通說道:「我辜負魏廷導致讎隙(挑起爭端)在前,北魏對我的憤怒也已經顯露出來,投降歸附只會自取死路,不如堅守志向,另外再謀求出路。」

起先,馮文通廢掉了他的原配妻子王氏,又廢黜了王氏所生的長子馮崇,把後妻慕容氏所生之子馮王仁立為太子。馮崇逃出奔往遼西,世祖派兼鴻臚卿李繼手持符節授予馮崇假節、侍中,領護東夷校尉、幽平二州牧等職,封他為遼西王,執掌他們國中尚書之事,食邑遼西十郡;馮文通派遣他的將領封羽率領部眾圍攻馮崇,世祖詔令永昌王拓跋健督率諸軍前往救援,封羽又獻凡城投降了大魏。

馮文通被迫派遣他的尚書高顒前來朝廷請罪,請求讓他的小女兒充當後宮的嬪妃。世祖准許了他的請求,並徵召他的兒子馮王仁入朝侍奉,馮文通喜愛王仁拒不接受。他的散騎常侍劉訓對馮文通說:「雖然與魏朝締結婚姻互通往來,但不遣太子當人質,魏朝如果大舉進攻,我們將有危亡的憂慮。昔日劉禪憑藉重山作為屏障,最終落得銜璧投降;孫皓倚仗長江天險來拒敵,最終還是歸順晉朝。希望能按時派遣世子入朝,以奉行大國的詔令。然後再收集離散的兵民,對他們施以深厚的恩澤,分賑倉廩來接濟百姓的睏乏,大力勸導百姓從事農桑以求取豐收之年,方可望國家大業能夠轉危為安,社稷得以永久保存。」馮文通聽了他這番話大怒,把他殺死。太常陽岷再次勸說文通向大魏請罪求降,趕快讓馮王仁到大魏朝廷充當人質,馮文通不聽。世祖就詔令樂平王拓跋丕等人率兵前往征討,情況日益緊張急迫,上下無不深感危懼。

馮文通避讓到遼東,高句麗國派遣使者前去慰勞他,說:「龍城王馮君,帶兵來到野外止息,兵馬很辛苦吧?」馮文通聽了非常羞慚惱怒,用皇帝的身份來指責使者,高句麗就把馮文通安置在平郭,不久又讓他遷往北豐。馮文通向來輕侮高句麗,到這裡之後,他的政令刑法、賞賜處罰,都還是像在自己國內一樣。高句麗竟然奪走馮文通的侍從,把馮王仁扣為人質。馮文通對此十分氣憤怨恨,計劃奔走到南邊去。世祖又向高句麗征索馮文通,高句麗就在北豐把他殺掉,其子孫同時遇害的有十多人。[2]

作者簡介

魏收(507年~572年),字伯起,小名佛助,鉅鹿郡下曲陽縣(今河北省晉州市)人 ,南北朝時期北齊大臣,文學家、史學家,北魏驃騎大將軍魏子建之子。 機警敏捷,頗有文采,與溫子升邢邵並稱「北地三才子」。 天保二年(551年),魏收受命撰寫北魏歷史,聯合房延祐辛元植刁柔裴昂之、高孝乾等人,博總斟酌,撰成《魏書》一百三十篇,書成之後,眾口喧嚷,指為「穢史」。魏收三易其稿,方成定本,後人輯有《魏特進集》存世。[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