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魏孝靜帝元善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魏孝靜帝元善見, 鮮卑族,孝文帝曾孫,清河文宣王元亶之子也。元善見文武雙全,力能挾石獅子以逾牆,射無不中。從容沉雅,有孝文風。

北魏孝武帝永熙三年十月,經高歡百僚的詳細商議後,決定立元善見為皇帝,即位於鄴城東北,改元天平,東魏正式建立,年僅十一歲。由於年幼,由權臣高歡輔政。高歡權傾朝野,令孝靜帝如坐針氈。高歡死後,其子高澄承繼父職,權勢更大。公元549年,高洋再繼任父兄之職,他見篡魏之時機已到,於次年迫帝禪位於己,改國號「齊」,東魏亡。禪位後次年被高洋以毒酒毒死,終年僅二十八歲,諡號孝靜帝。

人物簡介

魏孝靜帝元善見(公元524年—公元552年1月21日),曾祖父是魏孝文帝拓跋宏(元宏),祖父是清河王元懌,父親是清河王元亶。北魏末年,高歡操控了生殺予奪大權。永熙三年(公元534年),孝武帝元修與高歡決裂,於是逃離洛陽,投奔了宇文泰。元修走後,高歡任命清河王元亶為大司馬,全權處理國家政務。元亶還沒即位,就「出入已稱警蹕」,而且剛愎自用,惟我獨尊,不把高歡放在眼裡。鑑於此,高歡把元亶趕下台,另立元亶的世子元善見為帝,改元天平。這樣以來,北魏同時出現了元善見和元修兩位皇帝,從而分裂為東魏和西魏。魏孝靜帝說過一句話:「寧為高貴死,不為獻帝生。」意思就是,寧願像魏高貴鄉公(魏平帝)曹髦那樣血腥的死去,也不願意像漢獻帝那樣受盡屈辱。可見魏孝靜帝也是有些血性的。

東魏初期,時局動盪,烽煙四起。東面兗州、青州的起兵,西面西魏的宼掠,南面蕭梁的進攻,這種複雜的局勢,是十一歲的孝靜帝所無力應付的。再者,父親的廢立遭遇,也讓他學會了隱忍,一切惟高歡之命是從。不久,東魏都城從洛陽遷到了鄴城。當時,鄴城出現了一首童謠:「可憐青雀子,飛來鄴城裡。羽翮垂欲成,化作鸚鵡子。」青雀,暗指孝靜帝;鸚鵡,暗指高歡。這首童謠,形象地道出了北魏皇權的一敗塗地和少年天子的艱險處境。孝靜帝從即位的那一天起,就註定無法擺脫傀儡皇帝的屈辱命運。

高歡的野心很大,但他是靠討伐叛逆、復辟君位起家的,所以不敢輕易篡位稱君。孝靜帝自幼聰明,幾年的傀儡生涯使他更懂得人情世故。為了拉近與高歡的距離,天平四年(538),孝靜帝主動提出立高歡的二女兒為皇后。對此,高歡「前後固辭」,孝靜帝死纏硬磨。直到興和元年(539)五月,孝靜帝才如願以償地成為高歡的女婿。此後,高歡表面上對孝靜帝還算恭謙,孝靜帝也成長得有膽有謀,文武雙全,《魏書》稱他「好文學,力能挾石獅子以逾牆,射無不中」,大有「孝文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