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帝 曹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魏文帝曹丕(187年-226年6月29日),字子桓,沛國譙縣(今屬安徽亳州)人。三國時期曹魏開國皇帝,曹操的嫡長子[1],之後繼承父親的魏王封號與丞相的大權,最終東漢皇帝漢獻帝禪讓於其,曹丕登基後改國號為魏,史稱曹魏,226年駕崩,諡文皇帝。
評價
很多人對曹丕當皇帝都不服氣。首先他沒有他老子曹操的霸氣。想當年曹操金戈鐵馬,氣吞草莽,數年之間便滅袁紹,征西涼,伐烏桓,逐劉備,戲孫權,統一了大半個中國。曹操從白手起家,到打下萬里江山基業,可謂英雄一世。只可惜,他死要面子,生的時候並沒有坐上皇位。曹丕當然更沒有他弟弟曹植的才氣。杜甫說李白的文章有魏晉風骨,而曹植就是風骨的風骨。那麼為什麼當皇帝的偏偏是曹丕呢?這究竟是歷史的偶然,還是大勢所趨?
首先,他命好。不是孔融的兒子,也不是彌衡的兒子,而是曹操的兒子,因為他是曹操的兒子,所以註定要不同凡響。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做的好,不如老爸好,亘古不變的真理。
其次,還是命好。他弟弟曹沖死得早,否則,怎麼也輪不上他。 再次,繼續命好。他的師傅是荀攸,還有個司馬懿,不折不扣的政治高手。曹植的師傅楊修同樣名滿天下,卻有「雞肋」之嫌。這人啦,非常怪,可真是什麼樣的鳥棲什麼樣的林。曹丕天生陰險,果真配了一個陰險集團軍。荀攸倒也罷了,一般只教教應對之策,司馬懿卻包藏狼子野心,像只狼一樣躲在暗處,不到獵物出現,絕對不會現身。曹丕耳濡目染,不混蛋才怪。 曹丕本人呢,也得分兩個階段來討論。當皇帝之前,那是個人,而且是個「超人」。文章,書法,劍術都是有口皆碑的。他老弟曹植口吟什麼「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還做着遊俠夢的時候,曹丕已經是江湖著名的玉面公子了。一首「燕歌行」瀟灑淋漓,再加上他著的《典論》,更奠定了他在中國文學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如果說他老爹和老弟的成就主要在藝術和色彩上,而他的文學成就則是技術性的。 他對知識分子非常重視,經常跟他們一起聚聚會啊,喝喝酒什麼的,關係搞的不錯。而且有一段時間他似乎真的忘了皇位的誘惑,竟想真的做個文人了。不過,歷史畢竟是歷史,他自己嘴裡這麼說,誰也不曉得他心裡怎麼想的。但不管怎樣,文章能做到那地步,腦袋已經不是一般的聰明了。況且他還是古今第一文武雙全的皇帝,跟他有得一比的是清朝的雍正,不過從詩詞文章上比,後者差遠了。 曹丕當了皇帝後,心理就變態了。兄弟一個不留,甚至在他的逼迫之下,誕生了一首千古悲涼之作,「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哎,作孽啊。當什麼勞什骨子皇帝呢,一家人和和氣氣多好啊。還是社會主義好,社會主義哥哥愛弟弟。 文章寫的太好了,就不適合做皇帝。曹丕同樣是個例證,看着孫權劉備鷸蚌相爭,以為可以坐收漁利,結果錯失了統一的大好良機。統一戰爭向來是先易後難,曹丕老人家不知道腦子灌了多少水,非要拿孫權先開刀。當年他老爹都說生兒子要生孫仲謀這樣的,你曹丕有多少能耐跟人家斗?我推測,可能是被諸葛亮嚇破了膽,或者是心虛,想着自己篡了漢,就給漢留點香火。鬼知道他老人家怎麼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