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鮑源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鮑源深
出生 1811年
國籍 清朝
別名 字華潭、號穆堂、澹庵
職業 文學家
知名作品



鮑源深(BaoYUanShen)(1811~1884),字華潭、號穆堂、澹庵,和州(今和縣)梁山鎮人。鮑源深出身官宦世家。祖父鮑本泰,贈光祿大夫翰林院編修。父鮑東里贈光祿大夫、振威將軍、大理寺少卿。兄鮑源薰鮑源煦曾任翰議大夫、江西知府。 [1]

政治生涯

鮑源深少年好學,塾師李光斗賞識他,書贈"晚步遽風"條幅。鮑源深於26 歲道光十七年(1837 年),考取拔貢,道光二十七年中進士,因廷試第三名(俗稱探花),故鄉人尊稱他為鮑探花。他歷任編修、國史館協修官、纂修官、御史、貴州學政、大理寺少卿、太常寺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咸豐九年(1859 年)七月到京,授惠親王之子奕詢、奕謨、奕詳侍讀。後出任工部左、右侍郎、順天學政、禮部左郎、江南監臨官、山西巡撫等職。 [2]

執筆修史

鮑源深先後在清廷執筆編修國史,抄錄《朱全書》,輯《通列後法戒錄》,並兩度教授皇族子弟讀書。鮑源深曾襄助恭親王辦理洋務,在宮廷供職期間得到兩代皇帝嘉獎。道光年間,宣宗皇帝旻寧召見他:"溫語褒嘉,垂詢家事。"咸豐年間,文宗皇帝奕詝,因他編書有功,數次得到皇帝賜給的衣帛等禮品。 [3]

主持賑災

同治五年(1866 年),鮑源深在任學政時,深感"章程紊亂,而寒畯亦無書可讀,於是釐訂新章咨部,並疏請開局,重刊欽定經史諸書,以惠多士,得旨允行"後,使千家萬戶學子得到讀書機會。鮑源深到山西任職後,深惡鴉片毒害老百姓身體,除察吏治兵外,尤以種罌粟為農民之蠹,立定州縣考成,以禁種罌粟多寡為定。"離任後,他得知山西發生饑荒,在擬辦賑濟事宜中,他首先自己"捐銀二千兩,兼勸紳商捐輸。以惠窮黎。"故他在山西聲譽很好。 [4]

鎮壓起義

鮑源深在貴州、廣西任學政時,曾鎮壓苗族起義;在太平軍占領江寧時,他又"疏請皇上嚴令統兵重臣,守土大吏同心防剿。"雖然出身官宦,身為朝廷大臣,鮑源深能夠體察百姓的疾苦,並盡其所能為人民做些好事。同治十三年,他在給皇帝疏陳中,坦誠地說:"而各省自遭兵燹,十室九空,十餘年來,民氣未復,即有完善之處,或疲於徭役,或困於捐輸,亦復鮮蓋藏,人多貧窶,幸逢豐稔,猶不免凍餒之虞。"這段上皇帝疏,既暴露了清王朝鎮壓太平軍的史實,又描述了人民的生活痛苦。 [5]

晚年生活

鮑源深於光緒元年(1875 年)辭官歸里後,捐置田產數百畝,在西梁山創立義莊,贍養族門年老孤寡。

鮑源深晚年善書法,喜詩文。著有《補竹軒詩文稿》、《桑梓蘭言集》、《題圖小品》、《偏廬詩草》,還有奏牘若干卷。

光緒十年病逝,終年73 歲。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