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魨形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魨形目Tetraodontiformes是輻鰭魚綱Actinopterygii、鱸形總目Percomorpha的其中一目。體粗短,皮膚裸露或被有刺、骨板、粒鱗;腹鰭胸位或連同腰帶骨一起消失。大多為海洋魚類,只有少數生活在淡水中,多數生活在在海洋暖水水域,少數在溫帶或寒溫帶,其下分成4個亞目:翻車魨亞目、魨亞目、鱗魨亞目、箱魨亞目。魨形目最古老的代表種類化石見於下始新世,在演化上與鱸形目刺尾魚科Acanthuridae的祖先十分接近。[1]

形態特徵

顳顬骨不分叉,與翼耳骨相連。無肋骨、頂骨、鼻骨及眶下骨。上頜骨常與前頜骨相連或癒合。牙圓錐狀、門齒狀或癒合成喙狀牙板。鰓孔小,側位。體被骨化鱗片、骨板、小刺或裸露。背鰭1或2個;腹鰭胸位或亞胸位,或消失。腰帶癒合或消失。鰾和氣囊或有或無。

魨形目物種體被鱗片變異為小刺、骨板,或退化。無鼻骨、顱頂骨和眶下骨。前頜骨與上頜骨相連或癒合。齒楔形、圓錐形或門齒狀,或癒合成喙狀齒板。鰓孔小。側線存在或消失。背鰭1個或2個。腹鰭胸位、亞胸位或消失,除翻車鮑外,均有鰾。氣囊有或無。分兩亞目。

魨形目(Tetraodontiformes)全球有9科、101屬、357種。其中14個為淡水種類。體被骨化鱗片、骨板、小刺,或無鱗。後顳骨或有或無,如有,不分叉,且與翼耳骨相連。無下肋骨、鼻骨、眶下骨、頂骨。上頜骨與前上頜骨緊相連,或癒合。齒圓錐形,或癒合成喙狀牙板。鰓孔小。鰾或有或無。氣麥或有或無。腹鰭或有或無,如無,腰帶骨通常也消失。脊椎骨16~30。可通過齒的摩擦和鰾的振動來發聲。

分布範圍

全球有9科101屬357種(內含淡水種14種),我國沿海分布有10科863屬137種。

生活習性

大多為海洋魚類,只有少數生活在淡水中,或在一定季節進入江河。多數為近海底層魚類,少數為中上層魚類。多以甲殼類、貝類、幼魚等為食,其中魨科,刺魨科等的牙齒癒合成牙板,能咬碎堅硬的食物。其食道構造特殊,向前腹側及後腹側擴大成氣囊,遇敵時吞空氣或水,使胸腹部膨大成球狀,飄浮於水面。許多種類在春夏季向近海移動,在沿岸海區產卵,少數種類進入淡水江河生殖,懷卵量10餘萬至數10萬粒,而翻車魨卻多達3億粒,為魚類中懷卵量最高者。

下級分類

有4亞目11科92屬320餘種,中國產11科52屬106種。

翻車魨亞目

Moloidei

翻車魨亞目,體高而側扁,無尾柄,尾鰭常消失。皮膚一般粗糙,無側線。前頜骨與上頜骨癒合,不能伸縮。兩頜牙癒合,形成一喙狀牙板,無中央縫。鰓4個,第4鰓弓後方具1裂孔。無腹鰭,無腰帶。背鰭1個,高大,無鰭棘;臀鰭與背鰭同形,約相對;背鰭和臀鰭鰭條後延,在體後端相連,形成一「舵鰭」。無氣囊,成體無鰾。皮厚如革。僅翻車魨科。

翻車魨科Moloidae

僅3屬5種,包括矛尾翻車魨Masturus lanceolatus、翻車魨Mola mola、拉氏翻車魨Mola ramsayi、斑點長翻車魨Ranzania laevis和長翻車魨Ranzania truncatus。體高而側扁,橢圓形或長方形,後端圓形、截狀或尖突。尾鰭消失或退化細小。口小,前位。體粗糙,被粒狀突起或光滑,具六角形骨板。無腹鰭,無腰帶。其他特徵與亞目特徵相同。大洋性魚類,棲息於熱帶及亞熱帶海洋,也見於溫帶或寒帶海洋。個體大,行動遲緩,常側臥於水面。攝食海藻、軟體動物、小魚、水母、甲殼類等。產卵量可達3億個,是產卵數最多的魚類。幼體被瘤狀突,隨年齡增長身體漸變為卵圓形。我國產2屬2種,翻車魨體長可達3~5.5米,重達1400~3500千克,見於黃海、東海、南海及台灣;矛尾翻車魨尾鰭後緣圓形,無波狀凹刻,有一尖矛狀突起,故名,見於南海。

魨亞目

Tetraodontoidei

魨亞目 ,吻圓鈍,前頜骨與上頜骨癒合。兩頜牙癒合成喙狀牙板;中央縫有或無。鰓3對。體被小刺、強棘或裸露。背鰭1個,無棘,位於體後部;無腹鰭,無腰帶骨。有氣囊,遇敵時吸進空氣或水,使腹部膨脹,皮膚上的刺都豎立起來,用以自衛。內臟及血液劇毒,可致人死命。有3科。

魨科(四齒魨科)Tetraodontidae

有28屬120多種。體短粗,皮膚光滑或被小刺。上、下頜分別癒合成 2個喙狀齒板,有中央縫。背鰭單個,與臀鰭相似且對生,無鰭棘;缺乏腹鰭。有鰾,氣囊發達。肉味細膩而美,但肝臟和生殖腺等均含有河豚毒素。主要為近海底層肉食性魚類,活動性差,少數可進入淡水中生活。我國有11屬38種,其中東方魨屬Fugu=Takifugu、兔頭魨屬Lagocephalus、腹刺魨屬Gastrophysus俗稱河魨,肉味鮮美、營養豐富,經濟價值較高,但毒素很強,常見如紅鰭東方魨Takifugu rubripes、假睛東方魨Takifugu pseudommus、弓斑東方魨Takifugu ocellatus、暗紋東方魨Takifugu obscurus等。雙斑魨Tetraodon biocellatus原產於東南亞,現常作為熱帶淡水觀賞魚被廣泛飼養,俗稱「8字娃娃」。

三齒魨科Triodontidae

體圓柱形,腹鰭膜棘大,極側扁。全身布滿粗糙小鱗。背鰭具2根硬棘,但極微小,不易發現;除背鰭外各鰭無硬棘;無腹鰭。上頜牙癒合,在中央具一連合縫,即中央縫,下頜牙完全癒合、無中央縫,故呈三齒狀。氣囊發達。尾叉形。僅1屬1種,即三齒魨Triodon macropterus,體中央具1圓黑眼斑,分布於印度-太平洋,我國僅見於台灣。

刺魨科(二齒魨科)Diodontidae

有6屬約20種。我國產2屬9種。體呈圓筒形,頭部與身體前半部又寬又圓,到尾部逐漸短小而呈錐狀。背部寬平有氣囊,腹部能膨脹。上下頜各具一枚發達的齒板,且無中央縫,故名「二齒魨」。體被長棘,受驚嚇時可豎立。無背鰭棘,無腹鰭,背鰭與臀鰭相對,位置稍後;尾鰭圓形,鰭條9~10根。廣布於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的熱帶和亞熱帶暖水海區。仔稚魚時期隨着大洋漂游生活,成魚後則棲息於岩礁區之淺水域,不善游泳,行動緩慢。白天多半棲息在岩洞或石堆中,傍晚才出來覓食。平時體表的硬棘是伏貼於身上,一旦遇到掠食者攻擊的危急時刻時,則會吞水使身體膨脹,體表的強棘引此而豎起,使捕食者無法吞食。肉食性,堅硬的頜齒可咬碎貝類、棘皮動物及螃蟹等無脊椎動物為食。一些種類內臟、生殖腺有毒。

箱魨亞目

Balistoidei

箱魨亞目 ,體粗短,包在具3~6棱的體甲內,僅尾部可以活動;體甲由多角形的板狀鱗合成。吻稍突出,口小,前位;前頜骨與上頜骨癒合,不能伸縮。牙為門牙狀,不癒合成牙板。無側線。背鰭1個,無鰭棘;臀鰭與背鰭同形,腹鰭消失,無腰帶骨;尾鰭圓形或截形。無肋骨。無氣囊。包括2科。

六棱箱魨科Aracanidae

包括7屬13種。體甲6棱,具腹側棱、側中棱及背側棱,各棱有或無棘突。體甲在背鰭及臀鰭基的後方不閉合。尾部裸露,具有鱗形成得尾甲環。肛門前方具一腹皮褶。熱帶海洋底棲中、小型魚類,行動遲緩。我國有2屬2種:六棱箱魨Aracana rosapinto分布於南海,棘箱魨Kentrocapros aculeatus分布於東海。

箱魨科Ostraciontidae

包括8屬30種。體短而高,包藏於由鱗片特化成的、具有3~5個棱脊的體甲內;尾部裸露,無鱗甲。背鰭一個,短小而無鰭棘;腹鰭消失。廣泛分布於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的熱帶和亞熱帶海域。多棲息於熱帶沿岸區,以藻類與小型底棲動物如海鞘、海綿及軟珊瑚等為主食。體表可分泌毒液,起保護作用。我國產4屬8種,常見種類有體甲橫斷面呈三角形的駝背三棱箱魨(Rhinesomus gibbosus)、體甲為四棱狀的粒突箱魨(Ostracion tuberculatus)及體甲四棱狀而頭背部具2枚棘突的角箱魨(Lactoria cornuta)等,大多產於南海。

鱗魨亞目

Balistoidei

鱗魨亞目 ,體均為長橢圓形,側扁。尾柄細短,有時具瘤狀棘突。吻突出或顯著突出。兩頜牙1~2行,牙為門牙狀、圓錐狀或楔狀,不癒合成牙板。鰓孔小,側位。有腹鰭,背鰭和腹鰭有鰭棘。體被骨化鱗或絨毛狀小鱗。有腰帶骨。無氣囊。種類甚多,包括5科。我國現知有5科30屬約48種,主要分布於南海暖水區。

革魨科(單棘魨科)Aluteridae

有約30屬100餘種。體側扁,尾柄細,被絨狀小鱗。第一背鰭有鰭棘;左、右腹鰭各具一棘或合有一枚短棘。無氣囊。我國有12屬19種。最為常見如綠鰭馬面魨Navodon septentrionalis因頭形似馬而得名,俗稱橡皮魚或扒皮魚;口小,上頜齒2行,下頜齒單行;無側線;腹鰭退化,合成一枚短棘。體藍灰色,鰭呈藍綠色;產量高。

鱗魨科Balistidae

有11屬約40種。體側扁,長橢圓形或菱形。眼小或中大,上側位。口小,端位。上下頜每側常各有1~2行楔狀牙齒。背鰭2個,第1背鰭3鰭棘,第1鰭棘粗大,其餘2鰭棘短小;第2背鰭及臀鰭相似,基底均較長。左右腹鰭合成1短棘,附在腰帶骨的末端,短棘與肛門間常有膜狀皮膜。體被中大或小形粗板狀厚鱗,不相互覆蓋。無氣囊。體色美麗。肉食性,以甲殼類、貝類等為食,楔狀齒可鑿穿貝殼。背鰭鰭棘與支鰭骨摩擦能發聲。有些種類肉有毒。主要分布於印度洋-西太平洋的熱帶淺海區。我國有11屬18種,分布於南海,常見的如寬尾鱗魨Abalistes stellatus、圓斑擬鱗魨Balistoides conspicillum、波紋鈎鱗魨Balistapus undulatus。

三刺魨科(三棘魨科)Triacanthidae

有4屬8種。體側扁,多少被細小而粗糙的鱗,鱗上多少有小刺。口小。各頜齒排列成2列,前列齒呈門齒狀,後列齒稍圓。腰帶不具活動性。背鰭棘部具3棘,僅第一鰭棘粗大,其它均細弱。尾鰭叉形。我國有3屬7種,如三刺魨屬Triacanthus和假三刺魨屬Pseudotriacantus。

擬三刺魨科Triacanthodidae

有11屬20種。牙小,圓錐狀,多成1列。背鰭棘6根,最後1根棘不明顯,12~18根軟鰭條;棘基部較軟條基部為長;尾鰭截平或圓形。尾柄短而不向後變細;腹鰭棘強壯,軟鰭條1~2根,不明顯;鱗片小,菱形,具數根獨立的小棘。我國有4屬5種,包括擬三刺魨屬Triacanthodes、副三刺魨屬Paratriacanthodes、倒三刺魨屬Tydemania和管吻魨屬Halimochirurgus等,見於南海和台灣。

河魨毒素

本目不少種類為有毒魚類,其內臟含有一種天然毒素,稱為河魨毒素,以卵巢和肝臟所含毒素最強,人畜誤食後引起中毒甚至死亡,其中尤以東方魨屬毒性最甚。

經濟價值

本目有不少種類為經濟魚類,東方魨(河豚)雖毒素很強,但肉味鮮美,蛋白質含量高,營養豐富,日本、朝鮮和中國不少地方都嗜食河豚,但有危險性,須處理得當。現馬面魨成為產量甚高的經濟魚類之一。

視頻

魨形目 相關視頻

海水觀賞魚的養育[2]魨形目科魚
不怕你吃,就怕你不敢吃,海洋里的防禦大師【魨形目】

參考文獻

  1. 魨形目 (2) , 豆丁網,2015-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