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魯鼎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魯鼎梅

魯鼎梅,字調元,號變堂,江西新城人。管轄約今台灣南部之嘉義縣、嘉義市、台南縣、市全境及高雄縣部份區域。

魯鼎梅,字調元,號變堂,江西新城人。乾隆七年(1742年)進士,乾隆八年至十四年任德化縣知縣,後於乾隆十四年(1749年)接替周緝敬,調任台灣府台灣縣知縣,管轄約今台灣南部之嘉義縣、嘉義市、台南縣、市全境及高雄縣部份區域。該區域面積約為4500平方公里,也是清治時期台灣島之漢人集中地所在。1754年,他被彈劾革職。

簡介

魯鼎梅,字調元,號變堂,江西新城人。乾隆七年(1742年)進士,乾隆八年至十四年任德化縣知縣,後於乾隆十四年(1749年)接替周緝敬,調任台灣府台灣縣知縣。

魯知縣於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捐俸修建圈南書院,建中堂一座,堂房八間,左右舍十間,儀門一座。並刊刻圖南課選為教材,每月親自給生童講課一次,對學習好的生童,自己捐俸給以獎勵。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又捐俸鼎建瑤台書院,中立講堂,旁為肄業之室,又旁茶煙之所,為生童提供了學習之方便。自此,德化全縣讀書之風大振,斯文鼎盛。

魯知縣於乾隆丁卯(公元1747年)組織了本縣進士王必昌,舉人林昱、李志昱,歲貢陳如璋、廩生周維新等二十五人纂修了《德化縣誌》為咱縣史乘作出了重大貢獻。

履歷

魯鼎梅管轄約今台灣南部之嘉義縣、嘉義市、台南縣、市全境及高雄縣部份區域。該區域面積約為4500平方公里,也是清治時期台灣島之漢人集中地所在。1754年,他被彈劾革職。

歷史記載

乾隆七年(1742年)壬戌科進士,乾隆十四年(1749年)由德化知縣調至台灣,接替周緝敬,擔任台灣府台灣縣知縣。因台志長久未修,故請德化進士王必昌前來修志,成《重修台灣縣誌》十五卷。 [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