鮋亞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鮋亞目,鼻骨不癒合;有上肋骨和下肋骨;頭體側扁,頭部稍扁平,頭部具棘棱或骨板;背鰭鰭棘發達,起點位於頭後,前部間髓棘位於顱骨後發;支鰭骨較小;肋骨連在椎體橫突上。包括6科。我國產4科約79種,種類甚多。[1]
形態特徵
體中長或較長;側扁,粗大或平扁;長橢圓形、橢圓形、亞圓筒形或八棱形;後部漸細小。尾長約等於或長於軀幹部。頭中大、較大或較短;側扁,平扁或方形。吻圓鈍,或兩側各具1吻突。
吻突扁平,狹長、尖突或較短;圓鈍或三角形。鼻孔2或1個。眼中大或小;上側位;眼球幾達、高達或突出於頭背緣。口中大或較大;端位,上位或下位。上下頜、犁骨及齶骨有或無牙;牙細小;犁骨牙群分離或相連。鰓孔寬大,第四鰓弓後有或無裂孔,上端有時具卷孔。鰓蓋膜分離或相連,連或不連於峽部。鰓蓋條7或6。鰓耙較細長或短小。假鰓發達或較小。頭部無明顯棱棘;棘棱低弱或
發達;或頭部背面和側面骨板連合成骨甲。鼻棘有或無。眼前棘有或無。眶上棱狹而高凸,低平或圓凸;有或無眼上棘和眼後棘。有或無額棱和額棘。鼓棘或有或無。頂棱有或不明顯;有或無頂棘和頸棘。有或無中篩棘。眶前骨有或無棘,前端常形成扁平,狹長或較短吻突,外側面有或無棱棘,上緣有或無棘。第二眶下骨伸達或不伸達前鰓蓋骨;或第一、第二和第四眶下骨伸達前鰓蓋骨;或第一、第二和第三眶下骨伸達前鰓蓋骨。
眶下棱1~2條,無棘或有棘,或眶下棱不明顯。第三、第四和第五眶下骨常消失。眼後至側線前端有或無蝶耳棘,翼耳棘、後顳顬棘和肩胛棘。有些種類後顳顬棘特別長大。
前鰓蓋骨一般具3~6棘;棘中大,有或無副棘;或無棘,或具2棘或具1長棘。鰓蓋骨無棘,或具1~2棱棘,棘中大或具1長棘。下鰓蓋骨有或無棘。間鰓蓋骨無棘。肱棘有或無,有些種類的肱棘寬大尖長。
有或無基蝶骨。上枕骨中嵴發達,低平或微小,不與髓棘和髓間棘相連或緊連第一和第二髓棘;或上枕骨中嵴消失,有1深溝,緊連髓棘;或前3或前4髓間棘位於顱骨頂部,前2髓棘向前,覆蓋或不覆蓋顱骨。
後顳顬骨前端分叉或凹入,相連或固結於顱骨。眼間隔平坦,寬圓或凹入。有或無額棱間溝;頂枕窩或有或無;有時眼間橫棱前後各形成1方形深窩或凹窩;眼前側有或無斜溝;眼下及後方各具1深窩。僅前鼻孔具皮瓣或短管或前後鼻孔均具短管;頭、體及鰭上有或無皮突和皮瓣;眼上有或無皮突;有或無唇須或頦須和下頜須。顱骨感覺管有時很發達。體被櫛鱗或圓鱗,或無鱗,或具皮突和皮刺等;背鰭基底具1縱列有棘楯板或骨板連合成骨甲;頭部具鱗、無鱗或具骨甲。
側線有或無,有的種類具發達的無鱗溝。背鰭連續,幾分離或分離;起點位於頭後或頭部;鰭棘部長於,顯著長於、約等於、短於或顯著短於鰭條部;鰭棘中長或長大。臀鰭較短,中長或延長;具2~3鰭棘,或無鰭棘。胸鰭中大,較長大或甚長大;下部無或具1~3游離鰭條;有時後緣內凹,下部形成葉突;具分枝和不分枝鰭條,或鰭條均不分枝。腹鰭胸位或喉位,具1鰭棘,2~5鰭條。尾鰭略圓突,截形,淺凹或尖圓。幽門盲囊有或無。鰾有或無。椎骨較少,約24~35個。
分布範圍
全世界鮋亞目魚類有7科109屬482種(Nelson,1984),主要分布於暖水性和溫水性海區;中國有6科57屬128種。
下級分類
鮋科 Scorpaenidae 約56屬388種左右,分為7亞科;
毒鮋科 Synancejidae 有9屬10餘種;
魴鮄科 Triglidae 有2亞科 共14屬100種左右;
黃魴鮄科 Peristediidae 我國產3屬8種;
頭棘鮋科 Caracanthidae 僅1屬4種;
絨皮鮋科 Aploactinidae 有9屬10餘種。
視頻
鮋亞目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鮋形目 Scorpaeniformes(杜父魚目 Cottiformes) ,道客巴巴,2021-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