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鯤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鯤魚是傳說中北海里一條幾千里長的大魚,鯤魚別名鯤鵬,是古代傳說中的神獸。傳說鯤魚能幻化成巨大的鵬鳥,也就是平時所說的鯤鵬。鯤魚出自《莊子·內篇·逍遙遊第一》。[1]

  • 中文名:鯤魚
  • 外文名:legendary giant fish
  • 身 份:傳說中的一種大魚
  • 別 名:鯤鵬
  • 出 自:莊子·逍遙遊

原文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莊子·內篇·逍遙遊第一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條魚,它的名字叫做鯤。鯤的體積,真不知道大到幾千里;變化成為鳥,它的名字就叫鵬。鵬的脊背,真不知道長到幾千里;當它奮起而飛的時候,那展開的雙翅就像天邊的雲。這隻鵬鳥呀,隨着海上洶湧的波濤遷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個天然的大池。

北冥有魚①,其名曰鯤②。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③。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④,其翼若垂天之雲⑤。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⑥。南冥者,天池也⑦。

①冥:亦作溟,海之意。「北冥」,就是北方的大海。下文的「南冥」仿此。傳說北海無邊無際,水深而黑。

②鯤(kūn):本指魚卵,這裡借表大魚之名。

③鵬:本為古「鳳」字,這裡用表大鳥之名。

④怒:奮起。

⑤垂:邊遠;這個意義後代寫作「陲」。一說遮,遮天。

⑥海運:海水運動,這裡指洶湧的海濤;一說指鵬鳥在海面飛行。徙:遷移。

⑦天池:天然的大池。

北冥有魚①,其名曰鯤②。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③。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④,其翼若垂天之雲⑤。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⑥。南冥者,天池也⑦。齊諧者⑧,志怪者也⑨。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⑩,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11),去以六月息者也(12)。」野馬也(13),塵埃也(14),生物之以息相吹也(15)。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16)?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17),則芥為之舟(18);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19)。而後乃今培風(20),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21),而後乃今將圖南。蜩與學鳩笑之曰(22):「我決起而飛(23),搶榆枋(24),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25);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26)?」適莽蒼者(27),三飡而反(28),腹猶果然(29);適百里者,宿舂糧(30);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31)?小知不及大知(32),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33),蟪蛄不知春秋(34),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35),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36),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37)。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38),眾人匹之(39),不亦悲乎?

湯之問棘也是已(40):「窮髮之北有冥海者(41),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里,未有知其修者(42),其名曰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太山(43),翼若垂天之雲;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44),絕雲氣(45),負青天,然後圖南,且適南冥也。斥鴳笑之曰(46):『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47),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48)。而彼且奚適也?』」此小大之辯也(49)。

故夫知效一官(50)、行比一鄉(51)、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52),其自視也亦若此矣。而宋榮子猶然笑之(53)。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54),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55),定乎內外之分(56),辯乎榮辱之境(57),斯已矣。彼其於世,未數數然也(58)。雖然,猶有未樹也。夫列子御風而行(59),泠然善也(60),旬有五日而後反(61)。彼於致福者(62),未數數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63)。若夫乘天地之正(64),而御六氣之辯(65),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66)?故曰:至人無己(67),神人無功(68),聖人無名(69)。

譯文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條魚,它的名字叫做鯤。鯤的體積,真不知道大到幾千里;變化成為鳥,它的名字就叫鵬。鵬的脊背,真不知道長到幾千里;當它奮起而飛的時候,那展開的雙翅就像天邊的雲。這隻鵬鳥呀,隨着海上洶湧的波濤遷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個天然的大池。《齊諧》是一部專門記載怪異事情的書,這本書上記載說:「鵬鳥遷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擊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濤,海面上急驟的狂風盤旋而上直衝九萬里高空,離開北方的大海用了六個月的時間方才停歇下來」。春日林澤原野上蒸騰浮動猶如奔馬的霧氣,低空里沸沸揚揚的塵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種生物的氣息吹拂所致。天空是那麼湛藍湛藍的,難道這就是它真正的顏色嗎?抑或是高曠遼遠沒法看到它的盡頭呢?鵬鳥在高空往下看,不過也就像這個樣子罷了。

再說水匯積不深,它浮載大船就沒有力量。倒杯水在庭堂的低洼處,那么小小的芥草也可以給它當作船;而擱置杯子就粘住不動了,因為水太淺而船太大了。風聚積的力量不雄厚,它托負巨大的翅膀便力量不夠。所以,鵬鳥高飛九萬里,狂風就在它的身下,然後方才憑藉風力飛行,背負青天而沒有什麼力量能夠阻遏它了,然後才像現在這樣飛到南方去。寒蟬與小灰雀譏笑它說:「我從地面急速起飛,碰着榆樹和檀樹的樹枝,常常飛不到而落在地上,為什麼要到九萬里的高空而向南飛呢?」到迷茫的郊野去,帶上三餐就可以往返,肚子還是飽飽的;到百里之外去,要用一整夜時間準備乾糧;到千里之外去,三個月以前就要準備糧食。寒蟬和灰雀這兩個小東西懂得什麼!小聰明趕不上大智慧,壽命短比不上壽命長。怎麼知道是這樣的呢?清晨的菌類不會懂得什麼是晦朔,寒蟬也不會懂得什麼是春秋,這就是短壽。楚國南邊有叫冥靈的大龜,它把五百年當作春,把五百年當作秋;上古有叫大椿的古樹,它把八千年當作春,把八千年當作秋,這就是長壽。可是彭祖到如今還是以年壽長久而聞名於世,人們與他攀比,豈不可悲可嘆嗎?

商湯詢問棘的話是這樣的:「在那草木不生的北方,有一個很深的大海,那就是『天池』。那裡有一種魚,它的脊背有好幾千里,沒有人能夠知道它有多長,它的名字叫做鯤,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鵬,它的脊背像座大山,展開雙翅就像天邊的雲。鵬鳥奮起而飛,翅膀拍擊急速旋轉向上的氣流直衝九萬里高空,穿過雲氣,背負青天,這才向南飛去,打算飛到南方的大海。斥鴳譏笑它說:『它打算飛到哪兒去?我奮力跳起來往上飛,不過幾丈高就落了下來,盤旋於蓬蒿叢中,這也是我飛翔的極限了。而它打算飛到什麼地方去呢?』」這就是小與大的不同了。

所以,那些才智足以勝任一個官職,品行合乎一鄉人心愿,道德能使國君感到滿意,能力足以取信一國之人的人,他們看待自己也像是這樣哩。而宋榮子卻譏笑他們。世上的人們都讚譽他,他不會因此越發努力,世上的人們都非難他,他也不會因此而更加沮喪。他清楚地劃定自身與物外的區別,辨別榮譽與恥辱的界限,不過如此而已呀!宋榮子他對於整個社會,從來不急急忙忙地去追求什麼。雖然如此,他還是未能達到最高的境界。列子能駕風行走,那樣子實在輕盈美好,而且十五天後方才返回。列子對於尋求幸福,從來沒有急急忙忙的樣子。他這樣做雖然免除了行走的勞苦,可還是有所依憑呀。至於遵循宇宙萬物的規律,把握「六氣」的變化,遨遊於無窮無盡的境域,他還仰賴什麼呢!因此說,道德修養高尚的「至人」能夠達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脫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沒有功名和事業,思想修養臻於完美的「聖人」從不去追求名譽和地位。

鯤魚描寫

向鯤魚取材、述鯤魚奇特的通俗小說非常之多,作者葉聲寒所著的仙俠小說《仙源》中對鯤魚的描述就極具想象力,作者將傳說中其大不知其幾千里也的鯤落思成字,用成千上萬、各種各樣的水母相連綿延,組成了一個其大無比、其麗無方的鯤,令人為之讚嘆。

附《仙源》中對鯤魚的描寫:

柳輕虹定下神來,只覺前方一片亮堂,往前一看,竟然發覺自己不知何時竟已離那鯤只有十數丈之遠。

此刻近前觀看,只見無數個傘狀物漂于海面,恍若荷葉接天連葉無窮碧鋪在湖面一般,只是眼前的這無數傘狀體多呈白色,浮在這碧海上,格外的分明。

這無數個傘狀物圍作方形,各盡其妙,尤其周邊的傘狀物更是艷麗不可方物。有的如天上的一輪滿月,淡淡地流溢着銀光,溫柔地灑向人間,似乎是要和水底連天的兩輪明月爭輝一般; 有的通體透白,輕輕地閃着彩霞的光芒,彩麗地晃人耳目;有的則形如和尚的帽子,頂風冒雨,自有一股出塵的高潔;有的則形若舟上的白帆,隨風輕快,漫作一番瀟灑的遨遊;有的竟是一個傘狀體下有着兩個物體,宛若一對情人共撐着一把雨傘,撐着彼此地浪漫,在這茫茫碧海中漂到地老天荒!特別是那閃着霞光的傘狀物,其下附着的須帶或浮于海面、或伸向海底,浮于海面的看上去似有數十丈之長,至於伸向海底的更是蔓延深深、難知其長,令人嘆為觀止。這一個傘狀物已是如此之巨,整個聯結之體又是何等的難以想象?

看上去這些傘狀物只是一個個個體聚集在一起,但其實卻是不然,這些傘狀體一個接一個,渾若天成,顯然是一個極其特別的生命體,只是誰也不知道上蒼化育此物,究竟是為了什麼?

這,就是鯤嗎?

柳輕虹望着眼前這一美麗的生命,不由地忘記了自己此刻正處於何等險地。竟然開始專心地察視哪邊有更特出的奇麗傘狀體起來,一看之下果然又有意外的發現。只見有一傘狀物一收一脹,忽而沉入海中忽而又浮上海面,通體閃着藍色的光芒,其下附着的管帶更是散發着淡藍色的光芒,隨波搖曳、浮浮沉沉,十分的優美。柳輕虹看着眼前這一瑰麗奇景,不由地驚呆了,似乎真的已經完全沉醉其中、難以自拔。

柳輕虹看着眼前的鯤,突而想起這是讓凌冰大為驚慌的生命,不由心頭大凜,轉而又想起凌冰曾言鯤絕不會主動攻擊人,才又放寬心來。但又感覺情況有點不對,眼前這鯤浮于海面竟是悠然自得不見任何風起雲湧,自己周邊似乎也感覺不到有多少巨浪濤天了,連雨也成了濛濛細雨,這是為什麼呢?

難道鯤同時有令風雲變色的魔力,卻又有令自己周圍風平浪靜的神力?

柳輕虹回頭望着遠處巨浪翻滾,心頭也不由翻滾着:如果不是這樣,又怎麼解釋如今自己身處之地竟突然變得如此風怡浪寧、海泰波平呢?

更令柳輕虹驚訝的是,他竟然感覺到身下的海水激流暗涌,慢慢地推着自己往前漂去,似乎正跟着前方鯤的漂動方向緩緩前行着。

視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