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鯷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鯷魚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鯷魚[tí yú]是一種生活在溫帶海洋中上層的小型魚類,廣泛分布於我國的渤海、黃海和東海,是其它經濟魚類的餌料生物。溫水性中上層魚類,趨光性較強,幼魚更為明顯。小型魚,產卵魚群體長為75~140毫米,體重5~20克。"海鯅"即為幼鯷魚加工的咸干品,主產嵊泗縣枸杞鄉,分細、中、粗三個規格,捕撈季節為每年開春時。分布於北太平洋西部。國產於東海、黃海和渤海。

簡介

鯷魚是一種生活在溫帶海洋中上層的小型魚類,廣泛分布於我國的渤海、黃海和東海,是其它經濟魚類的餌料生物,廣泛用於網箱養殖魚類的飼料,未開發資源量在300萬噸到400萬噸之間,是黃東海單種魚類資源生物量最大的魚種,也是黃東海食物網中的關鍵種。

評價

在我國,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以前,因其經濟價值較低,未被充分利用,但隨着主要經濟魚類資源的衰退鯷魚的價值逐漸被人們認識。鯷魚由過去的兼捕對象逐漸轉變為主捕對象,產量大幅上升:1991年全國產量11.3萬噸,1996年達60萬噸,1997~1998年達到最高產量100萬噸,但這是靠增加捕撈力量實現的,實際上此時鯷魚資源已經嚴重衰退,主要表現是漁獲物群體組成低齡化、小型化、群體密度小、網次產量低、漁場不穩定,1999年在捕撈力量繼續加大的情況下鯷魚產量下跌20%多。1991~1994年,榮成市136kw雙拖網船,一般網產3000~5000kg,對船日產量2萬~3萬kg。1995~1998年,榮成市184~221kw雙拖網船,一般網產量1500~2000kg。對船日產量8000~10000kg。到了1999~2000年,一般網產量1000~2000kg。對船日產量4000~5000kg(唐明芝,2001)。目前我國近海鯷魚已幾乎不能形成漁汛,被更小型的玉筋魚取代。"海鯅"即為幼鯷魚加工的咸干品,主產嵊泗縣枸杞鄉,分細、中、粗三個規格,捕撈季節為每年開春時。[1]

參考文獻

  1. 鯷魚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