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雞街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雞街鎮位於雲南省箇舊市北郊,位於個舊、開遠、蒙自、建水四縣(市)的結合部,俗稱「個舊北大門」。地處東經103°12′至103°16′,北緯23°29′至23°33′之間,東與蒙自市相連,北與開遠市接壤,轄區面積72.44平方公里,海拔在1213米至1259米之間。屬亞熱帶氣候類型,年平均氣溫18.9℃,最熱月為6月,月平均氣溫23.2℃,極端最高氣溫36.2℃。最冷月出現在1月,月平均氣溫12.1℃,極端最低氣溫-4.2℃。[1]

中文名稱: 雞街鎮

行政區類別: 鄉鎮

所屬地區: 雲南省紅河州箇舊市

下轄地區: 雞街社區、乍甸社區等

電話區號: 0873

面 積: 72.44平方公里

著名景點: 石榴壩古墓葬、飛霞洞等

車牌代碼: 雲G

簡介

雞街鎮位於箇舊市北部,東經103°12′-103°16′、北緯23°29′-23°33′之間,距市區18千米。東與蒙自市相連,北與開遠市接壤,面積72.44平方千米。鎮境大部分地方處於壩區,僅東北部為半山區。地處個舊、開遠、蒙自、建水四縣(市)的結合部,俗稱「個舊北大門」。乍甸河、綠沖河、臨安河流經鎮境。境內有州屬石岩寨林場,市屬白雲山林場、乍甸農場。蒙(自)寶(秀)鐵路(米軌)、雞(街)個(舊)鐵路(寸軌),昆(明)河(口)、昆(明)那(發)公路及323國道過境。名勝古蹟有石榴壩古墓葬、飛霞洞等。

沿革

1950年屬蒙自縣,1958年設鋼鐵公社,1975年劃歸箇舊市更名雞街公社,1984年改區,1987年置鎮。1997年,面積72.1平方千米,人口2.6萬,其中漢族占58.5%,壯族占22%,鎮政府駐雞街,轄雞街居委會和雞街、興業、小芭蕉、龍潭、棚舊5個行政村。2005年,撤銷雞街鎮、倘甸鄉和乍甸鎮,設立新的雞街鎮。雞街鎮位於箇舊市北郊,面積275.92平方千米,人口5.39萬人(2006年),有漢、壯、彝、苗、回等民族。轄雞街、乍甸2個社區,雞街、興業、龍潭、棚舊、小芭蕉、下乍甸、上乍甸、包家莊、莫舍白、他禿、畢業紅、水龍井、邦干、倘甸、石榴壩、甸尾16個行政村。鎮政府駐雞街。原乍甸鎮位於箇舊市北郊,東經103°06′-103°12′、北緯23°24′-23°35′19′之間,距市區12千米。鎮境四周為山區,中部為平壩。最高海撥2522米,最低海拔1250米(綠沖河),鎮政府所在地1375米。東接大屯鎮,南連錫城鎮,西與建水縣接壤,北與倘甸毗鄰。轄1個居委會、3個行政村,41個村民小組。全鎮3617戶18793人,其中農業人口14544人。1950年屬箇舊市雲河區,1958年屬錫都公社,1961年析置乍甸公社,1984年改區,1987年置鎮。1997年,面積85.9平方千米,人口1.7萬,其中漢族占60%,彝族占31%,鎮政府駐下乍甸村,轄乍甸鎮居委會和下乍甸、上乍甸、包家莊、莫舍白、他禿、畢業紅、水龍井、邦干新寨8個行政村。

原倘甸鄉位於箇舊市北郊,東經103°37′-103°45′、北緯23°01′-23°06′之間。東與開遠市樂百道辦事處和箇舊市雞街鎮接壤,南接箇舊市乍甸鎮,西與建水縣普雄鄉、面甸鎮相連,北與開遠市樂百道辦事處毗鄰。面積81.4平方千米,轄3個行政村,22個村民小組。地形南高北低,是一個四面環山的小壩區,海拔1132米—1781米。1950年屬蒙自縣,1958年屬鋼鐵公社,1960年屬雞街公社,1975年由蒙自縣劃歸箇舊市,設倘甸公社,1984年改區,1987年置鄉。1997年,面積74.2平方千米,人口1.1萬,其中漢族占27.5%,傣族占25.2%,壯族占21.6%,鄉政府駐倘甸村,轄倘甸、石榴壩、甸尾3個行政村。

郵編

661011

人口民族

2006年,全鎮轄16個村民委員會,105個村民小組,2個居民委員會,常駐戶籍人口17012戶54243人,農業人口42204人,非農業人口12039人。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77.80%,年內出生398人,出生率7.3‰;死亡309人,死亡率5.6‰,人口自然增長率1.7‰。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88人。全鎮居住着漢、彝、壯、苗、回、傣、哈尼等13個民族,其中千人以上的有漢族26426人,占總人口48.6%;彝族10946人,占總人口20.1%;壯族9105人,占總人口16.7%;苗族2846人,占總人口5.2%;回族1763人,占總人口3.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