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雞鳴聲聲(王永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雞鳴聲聲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雞鳴聲聲》中國當代作家王永業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雞鳴聲聲

往年生活在老家鄉村的日子,最熟悉的聲音應該數得到雞鳴。

五十年前,我們村有幾百戶人家,不一定每家都養豬羊,但幾乎家家戶戶少說也要養上幾隻或十幾甚至幾十隻雞,公雞打鳴,母雞生蛋,小雞成長。鄉村生活有序,村民生產勤勞,賡續鄉村千年的傳統。

黎明前,不知誰家的公雞第一聲打鳴,全村的公雞都接上趟地跟着鳴叫起來,此起彼伏,一陣停歇之後,又一陣跟着響起,聲韻有致,實在壯觀。

到底是誰家的公雞第一聲打鳴,平時從未注意過。曾在過年的時候,我們家還真聆聽過,談論過。除夕吃過年夜飯,父親、母親讓我們兄弟姐妹幾個都坐在溫暖的炭爐周圍,說話聊天、熬夜守歲,過了半夜還不想睡。一聲雞鳴,清脆悠長,我們正猜着是誰家雞的時候,就聽到自家的公雞在院裡的雞舍中鳴叫了起來,特別嘹亮。隨後鄰居的雞也叫了,遠處的雞都叫了,一聲接一聲,近處連遠處,聲浪潮湧,為過大年增添了熱鬧喜慶的氛圍。

聽雞早鳴,我在外鄉也經歷過一次。十三歲的那年冬天,我和哥哥,跟着我們生產隊的四五位年長一些的大人,拉着平板車到一百里外的棗莊農村去買山芋干。中午出門,晚上到我們縣的燕子埠,住在一家臨街的旅店。第二天還沒天亮,我和哥哥就和其他幾人從大地鋪上起床了。我似醒未醒,聽到村中傳來的聲聲雞鳴、陣陣雞鳴,頓時充滿了精神,跟他們一起到路邊的早點攤前,在油燈照亮的桌子邊上,喝撒了一層炒香的咸鹽豆的豆漿粥,吃脆生生的大油條。吃完早飯,大霧瀰漫,月色暗淡,我們就拉着平板車,伴着漸行漸遠的雞鳴聲,踏着一層厚厚的白霜,沿着窄窄的小路前往棗莊了。買好山芋干回到家中,自豪着有過出遠門的經歷,心中留下了他鄉聽雞鳴的烙印。

「雞鳴紫陌曙光寒,鶯囀皇州春色闌」,「醉來方欲臥,不覺曉雞鳴」,王維、孟浩然寫的是雄雞早啼、司晨報曉。「板橋人渡泉聲,茅檐日午雞鳴」,「宵裝櫪馬秣,午飯村雞鳴」,張繼和李東陽記錄的則是中午時公雞的啼鳴。在故鄉,農忙時節,清晨雞鳴提醒人們早起下地幹活,白天雞鳴替主人守家護院。

「農家無閒田,五月人倍忙。」季麥收,家家戶戶都是全員早出晚歸。大人幹活,,小孩幫忙,幫不上忙的也得跟着大人出門,把田間地頭當作樂園。先是田間割麥,再是麥場脫粒曬糧,有時伴着曉月出門,有時趁着晨露下地。各家的公雞像懂得主人的忙碌似的,更使勁地一遍一遍鳴叫,喊醒大人,也喊醒小孩。你要是趁中午偶爾回家休息一下喝幾口水,總能看到公雞在炙烤人的陽光下,或登上牆頭,或站在柴垛頂端,高高地昂着頭起勁地打鳴,公雞的鳴叫和母雞生蛋後的「咯咯」聲、空中布穀鳥划過的「布穀、布穀」聲相交織,演奏鄉村華美動人的交響曲。

雞的叫聲也有讓人感受清閒的時候。每當仲春前後,賣炕雞(雛雞)的人把大大的圓竹筐裝滿炕雞,摞上三四層,用推車推到村中走街串巷叫賣。只要停下來,總有男女老少把炕雞筐圍住,看着各種顏色的毛茸茸的雛雞,聽着匯合成一團的雛雞稚嫩的唧唧、唧唧的叫聲。賣雞的人不緊不忙地為買雞人挑選中意的小雞,買雞的接過小雞和賣家贈送的小米,並不着急離開,雛雞甜甜脆脆的叫聲融合在人們聊天的方言裡。買回的雛雞通常由老母雞養護,一隻老母雞帶領一群雛雞,母雞慢悠悠地「咕」、「咕」叫着在前面覓食,小雞在身後撒歡地緊緊跟隨,嘰嘰喳喳回應。這個時候,你能深切感受出只有鄉村才有的空閒。

小雞的成長比較快,一個月以上就能分出公母,大半年公雞就能出落近乎矯健的身姿。未成年的公雞一般是不司晨報曉的,他們會在快要長成的過程中自覺地練習發聲。從七八月份起,你總能發現羽翼尚未豐滿的公雞,學着他們長輩的樣子,昂起頭,伸長脖子,試着鳴叫。他們不羞於自己的鳴叫不夠圓潤不夠悠揚。他們大大方方地嘗試,他們不斷地堅持練習。重陽節之後,公雞的冠子會長得鮮紅挺拔,全身的羽毛油亮艷麗,這個時節,你常能看到初長成的公雞會亮起嗓門啼上一陣。公雞長成站到高處啼唱,比賽一般亮出自己的本事,引人注目,讓你想象哪只又能在全村公雞報曉的晨曲中,一雞引吭百雞鳴。

雞鳴的歲月是悠久的。雞鳴聲聲,在《詩經》的齊風、鄭風中聽過,在唐詩宋詞中聽過,曹雪芹《紅樓夢》的稻香村聽得到,汪曾祺的《湘行二記》有耳聞。未來的鄉村,公雞打鳴護家,母雞生蛋帶雛,小雞茁壯成長。雞的鳴聲,不會只鳴響在文人的筆端、畫家的墨寶和遊子夜間的美夢。村頭、院落,鄉村雞鳴,你一定會聽得到,聽得足。[1]

作者簡介

王永業,男1963年生,江蘇人,本科學歷,退休教師。有多篇作品發表於國家級、省級刊物。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