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鳴音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鳴音鎮隸屬雲南省麗江市玉龍納西族自治縣,地處玉龍納西族自治縣東北部,東與寧蒗彝族自治縣翠玉傈僳族普米族鄉、金棉鄉隔金沙江相望,南與古城區大東鄉接壤,西、北分別與大具鄉、寶山鄉相連。 總面積360.60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鳴音鎮戶籍人口7046人。清,屬麗江府大具情普羅約。1961年4月,屬麗江納西族自治縣。1988年上半年,撤區建鳴音鄉。2012年8月30日,鳴音鄉撤鄉設鎮。截至2020年6月,鳴音鎮轄6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鳴音村。

2011年,鳴音鎮財政總收入386.7萬元,比上年增長20%。人均財政收入448元。2011年,鳴音鎮農民人均純收入2861元。2019年,鳴音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個。 [1]

歷史沿革

元、明,屬麗江路軍民總管府寶山州。 清代,屬麗江府大具情普羅約。 民國,屬麗江縣大東鄉。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7月,屬麗江政務委員會大寶分會。 1950年,屬麗江縣第六區。 1958年10月,成立鳴音公社屬麗江縣。 1961年4月,屬麗江納西族自治縣。 1984年上半年,屬麗江納西族自治縣鳴音區。 1988年上半年,撤區建鳴音鄉。 2012年8月30日,鳴音鄉撤鄉設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鳴音鎮轄鳴音、落美、海龍、洪門、太和、東聯6個村民委員會,下設59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鳴音鎮轄6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鳴音村。 [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鳴音鎮地處玉龍納西族自治縣東北部,東與寧蒗彝族自治縣翠玉傈僳族普米族鄉、金棉鄉隔金沙江相望,南與古城區大東鄉接壤,西、北分別與大具鄉、寶山鄉相連。鎮人民政府駐地距縣城53千米。總面積360.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鳴音鎮地勢西高東低。地形分為山區、河谷區。境內最高峰本音山,海拔3847米;最低點洪門村,海拔1370米。

氣候

鳴音鎮屬亞熱帶高原乾熱河谷氣候,其特點是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春季乾旱少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涼爽乾燥,冬季寒冷有雪。多年平均氣溫10.7℃。1月平均氣溫3.99℃,極端最低氣溫-8.6℃(2011年1月18日);7月平均氣溫15.99℃,極端最高氣溫27.99℃(2011年5月25日)。年平均降水量684.8毫米。

水文

鳴音鎮境內有海龍河等向東南匯入金沙江。境內最大的河流為海龍河,從岩魯肯流經境內海龍,長25千米,流域面積272平方千米,年徑流總量1.04億立方米。

自然災害

鳴音鎮主要自然災害有風雹、旱澇、滑坡、泥石流等。最嚴重的一次風雹災害發生在1986年7月2日。

自然資源

2011年末,鳴音鎮有耕地面積1.3萬畝。

人口

2011年末,鳴音鎮轄區總人口863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860人,城鎮化率10%。另有流動人口564人。總人口中,男性4874人,占56.5%;女性3756人,占43.5%;14歲以下1332人,占15.4%;15~64歲6543人,占75.8%;65歲以上755人,占8.8%。總人口中,以納西族為主,達4197人,占56.8%;傈僳族1281人,占14.8%;漢族917人,占10.6%;彝族339人,占3.9%;普米族340人,占4.6%。2011年,人口出生率8.4‰,人口死亡率7.5‰,人口自然增長率0.9‰。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1人。 2017年末,鳴音鎮常住人口為7125人。 截至2019年末,鳴音鎮戶籍人口7046人。[3]

經濟

綜述

2011年,鳴音鎮財政總收入386.7萬元,比上年增長20%。人均財政收入448元。 2011年,鳴音鎮農民人均純收入2861元。

農業

2011年,鳴音鎮農業總產值2037萬元。 鳴音鎮糧食作物以玉米、小麥、水稻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2496噸,其中玉米種植面積7385畝,小麥種植面積2895畝,水稻種植面積682畝。主要經濟作物有天竺香葵、馬鈴薯、白芸豆、烤煙等。2011年,種植天竺香葵1305畝,馬鈴薯種植面積1551畝,白芸豆種植面積1567畝,烤煙種植面積1232畝,藥材種植面積455畝,蔬菜種植面積358畝。 鳴音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2.4萬頭,年末存欄1.2萬頭;牛飼養量1.1萬頭,年末存欄7910頭;羊飼養量2萬隻,年末存欄1.2萬隻;家禽飼養量5.9萬羽。2011年,肉類1524噸,其中牛肉503噸,豬肉842噸,羊肉119噸,禽肉53噸;畜牧業總產值865萬元。

商業

2011年末,鳴音鎮有商業網點120個,從業人員142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2058萬元,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698萬元。 2019年,鳴音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個。

郵電業

2011年,電信業務收入350萬元。 [4]

交通運輸

2011年,鳴音鎮公路總長112千米,鄉村道路通達率84.8%;客運1.4萬人次,客運周轉量2萬人次千米,貨運量300萬噸,貨運周轉量390萬噸千米。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2011年末,鳴音鎮有文化廣播電視服務中心1個,各類圖書室2個,村文化活動室6個,藏書5100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156人。鳴音鎮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納西族東巴文化。 2011年末,鳴音鎮電視綜合覆蓋率100%;電視用戶1952戶,數字電視用戶650戶,電視普及率100%。

教育事業

2011年末,鳴音鎮有小學7所,在校生620人,專任教師61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337人,專任教師27人,小升初升學率99%,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100%。 2011年,鳴音鎮教育經費達820萬元。

科學技術

2011年末,鳴音鎮有農業科學技術推廣站1個,科技人員5人。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鳴音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7個,其中鎮衛生院1所,村醫務室6個。專業衛生人員14人。 2011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體育事業

2011年末,鳴音鎮有籃球場13個,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10%。

社會保障

2011年,鳴音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4戶,人數27人,支出5.2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16戶,人數674人,支出73.0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04人,支出12.3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57人,撫恤事業費支出9.5萬元。

郵政電信

2011年末,鳴音鎮有郵政所1個,服務網點1個,投遞線路單程總長度126千米。固定電話用戶683戶,電話用戶普及率35%;移動電話用戶6904戶,移動電話普及率100%。 [5]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因納西語「擺夷窩」(意譯為「蜜蜂飛舞的聲音」)而得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