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鴝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鴝鴿,鴝鵒之鳥, 出於南方。南人羅而調其舌,久之, 能效人言。但能效數聲而止,終日所唱,惟數聲也。 蟬鳴於庭, 鳥聞而笑之

原文

鴝鵒之鳥, 出於南方。南人羅而調其舌,久之, 能效人言。但能效數聲而止,終日所唱,惟數聲也。

蟬鳴於庭, 鳥聞而笑之。蟬謂之曰:「子能人言,甚善。然子所言者,未嘗言也。曷若我自鳴其意哉!」鳥俯首而慚,終身不復效人言。

今文章家竅摹成風, 皆鴝鵒之未慚者耳。

——莊元臣《叔苴子·內編卷五》

賞析

八哥(鴝鵒quyu)學會了幾句「人言」,終日聒唱,很是得意,聽到

蟬鳴,便哂笑它。蟬呢,針鋒相對,不甘示弱,認為八哥跟人學舌根本比不上自己「自鳴其意」。一對蟲鳥的爭論,實際上反映的是兩種不同的文學主張與人格意識。

明代中葉, 以前後七子為代表的復古主義甚囂塵上。他們「是古非今」,倡導「格調」、「法式」,強調「文必秦漢,詩必盛唐」,以摹擬、剽竊為能事,競相標榜,在文壇上產生了極為不良的影響。這一則寓言是針對這種現象而發的。跟人學舌的八哥是竊摹文人的化身。作者借蟬之口對他們進行了深刻的批判。跟人學舌、拾人牙慧,價值與零相等,只有自由地表達自己的心聲,才有意思,這正反映了「獨抒性靈,不拘格套,非從自己胸臆中流出, 不肯下筆」的進步文學主張。

鴝鵒與蟬的對立又是兩種不同的人格意識的對立。八哥代表的是一種封建社會傳統的依附型人格。人云亦云,猶且津津樂道,毫無自我意識可言。蟬卻代表一種新型的獨立人格意識,肯定自我,重視自我表現,重視人的個性發展。這正是明代中後期資本主義萌芽在意識形態上的反映。這是上述兩種對立的文學主張包含的更深刻的社會內容。

在真理面前,八哥畢竟慚愧地低下了頭,而且「終身不復效人言」;而剽竊摹仿成風的文章家呢,竟是一點愧意也沒有,不以為恥,反以為榮,連學舌的禽類也不如。寓言作者最後一筆,批判的鋒芒犀利無比。

值得一提的是,八哥學舌,「南人羅而調其舌」是不可忽視的因素,那麼,文章家們的剽竊摹仿是不是也有人欣賞乃至推波助瀾呢?是不是也與社會生活中的人云亦云、亦步亦趨、唯古是尊等現象有因果關係呢?看來,作者批判的矛頭還指向了竊摹文章者身後的社會文化背景。[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