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鴯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鴯鶓

中文學名: 鴯鶓
拉丁學名:Dromaius novaehollandiae
英文名稱: Emu
別 稱:澳洲鴕鳥
界: 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 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鳥綱
亞 綱:今鳥亞綱
目:鶴鴕目
科:鴯鶓科
屬:鴯鶓屬
種:鴯鶓
亞 種: 無亞種
命名者及年代: Latham, 1790

鴯鶓 [ér miáo](學名:Dromaius novaehollandiae):是鳥綱鴯鶓科唯一物種,體高150-185厘米,體重30-45千克,壽命10年。以擅長奔跑而著名,是大洋洲的特產,是世界上第二大的鳥類,僅次於非洲鴕鳥,因此也被稱作澳洲鴕鳥。成年雌性比雄性大。鴯鶓形似非洲鴕鳥而較小,屬於平胸類,沒有龍骨,嘴短而扁,羽毛灰色、褐色或黑色,長而捲曲自頸部向身體的兩側覆蓋。翅膀退化,完全無法飛翔。翅膀比非洲鴕鳥和美洲鴕鳥的更加退化,足三趾,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鳥種之一。

棲息於澳洲森林和開闊地帶,吃樹葉和野果。鴯鶓終生配對。每窩產7-10枚暗綠色卵,卵長13厘米。在地面上築巢。雄鳥孵卵約60天。體上有條紋的幼雛出殼後很快就能跟着成鳥跑。特別的氣管結構在繁殖期可發出巨大的隆隆聲。鴯鶓是澳大利亞的國鳥。 [1]

形態特徵

鴯鶓,體高150-185厘米,體重30-45千克,壽命10年。成年雌性比雄性大。鴯鶓形似非洲鴕鳥而較小,屬於平胸類,沒有龍骨,嘴短而扁,羽毛灰色、褐色或黑色,長而捲曲自頸部向身體的兩側覆蓋。翅膀退化,完全無法飛翔。足三趾,腿長善走。羽毛髮育不全,具纖細垂羽,副羽甚發達,頭、頸有羽毛、無肉垂。體健壯,腿長,同其親屬鶴鴕一樣。兩性體羽均為褐色,頭和頸暗灰,頸部裸露的皮膚呈藍色,喙為灰色,翅膀隱藏在殘留的羽毛下,在炎熱的天氣,可以促進機體冷卻。龐大的身體是由兩個強大的灰色的三趾腿支撐。

雛鳥有一個蓬鬆羽毛的頭,身體由棕色和黑色條紋的羽毛組成。鴯鶓的跑速每小時可達50千米,被困時用三趾的大腳踢人。

棲息環境

鴯鶓生活在澳大利亞和塔斯馬尼亞島的開闊草原疏散叢林和半沙漠地區。

生活習性

鴯鶓易於飼養,被廣泛引入其他國家,在中國很多動物園中都能見到。它外表很像非洲沙漠中的鴕鳥,但沒有鴕鳥高大,成年雌性鴯鶓比雄性的大。體重數十千克不等,從動物分類學來說,它應屬於鴕鳥類中的一種。

鴯鶓喜愛生活在草原、森林和沙漠地帶,全身披着褐色的羽毛,擅長奔跑,時速可達70千米,並可連續飛跑上百公里之遙。鴯鶓雖有雙翅,但同鴕鳥一樣已完全退化,無法飛翔。軀幹、翼被覆纖細的粗髮狀羽毛,呈灰褐色。

以野草、種子、果實等植物及昆蟲、蜥蜴等小動物為食。它能泅水,可以從容渡過寬闊湍急的河流

鴯鶓很友善,若不激怒它,它從不啄人。它對食物也不講究,主要以草類為食,也愛吃一些草蝶及昆蟲。在野生動物保護區里,鴯鶓能經常改善伙食,吃到遊人餵它的麵包、香腸及餅乾等。當有汽車在公路邊停下來時,鴯鶓毫無戒備,反而會大搖大擺地踱步而來,爭搶着把頭伸進車窗,一是對人表示親近,二是希望遊人能給點好東西吃。

科學研究表明,數十萬年的地質和氣候變遷,仍無法改變它們最初形成的原始型態,這種神奇的適應能力在自然界的進化史中是極為罕見的。

分布範圍

分布於澳大利亞大陸,但是在開闊地區比較常見,而在山地和茂密的森林等地比較罕見。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繁殖方式

鴯鶓在仲夏時間配對,一對約占領30平方千米的領域。天氣涼下之後,雄鴯鶓體內激素變動,食慾下降,開始在地上用樹枝、樹葉、樹皮和草建巢。鴯鶓或出雙入對,或三五成群,極少見有踽踽獨行的。鴯鶓的成熟期長達3年,一隻成年雌鳥只在每年的11月至翌年的4月產蛋,每次7-15枚,而孵卵的責任由雄鳥來承擔。在整個孵化期間,雄性在長達兩個半月的時間裡幾乎不吃不喝,表現出極強的「父愛」,它們完全靠消耗自身體內的脂肪來維持生命,直到小鴯鶓脫殼而出。每次孵化後,雄性體重會降低許多,雛鳥出殼後,仍由父親照料近2個月。

雌雄鴯鶓每隔一兩天交配一次,交配後鴯鶓會生下深綠色的蛋,蛋殼很厚,約1千克重。大約生了七枚蛋之後,雄鴯鶓開始坐在蛋上孵蛋。從此雄鴯鶓不吃不喝,每天之因需要翻轉蛋的時候才會站起來10次左右。在大約8周時間,它靠體內的脂肪生存,每天只喝一點晨露。在這段時期,雄鳥不會離開鳥巢。雛鳥在出生後會跟隨父親兩年。

雄鴯鶓開始孵蛋之後,雌鴯鶓繼續生蛋,但是不再與它交配。雌鴯鶓一般下蛋8-10隻,有時也會有10-25隻。與很多其他澳洲鳥類一樣,鴯鶓不是忠實的一夫一妻制,每當雄鳥開始孵蛋,雌鳥便會與其他雄鳥交配。一窩雛鳥之中,可達一半是雌鳥和其他雄鳥的產物。

有些雌鳥會留守鳥巢直至雛鳥破殼而出,但大部份下蛋後不久便會離巢,而且往往在別處再築巢;如果天氣良好,一隻雌鴯鶓可以下三窩蛋。在熱帶北部,季節與澳洲相反,雨季在夏天,鴯鶓會在雨季前交配。據可靠的報告所述,如果雨季遲來,鴯鶓交配亦會順延。 雖然有雄鴯鶓堅守鳥巢,但鴯鶓蛋仍然常被偷去,其中以巨蜥為甚;據估計,每五隻孵出的小鴯鶓當中,有四隻可以平安長至成年。

鴯鶓是早成雛,新孵出的小鳥很活躍,幾天之後就可以離開巢。開始大約25厘米高,身上有棕黃色的條紋。3個月之後條紋淡化消失。鴯鶓父親至少撫養它們6個月。

雄鴯鶓往往會收養任何流浪的雛鳥,只要這些小鳥不會大於雄鴯鶓自己的孩子。小鴯鶓長起來非常快(一周最多可以長一千克),12-14個月之後就長成大鳥。它們很多和父母繼續一起生活6個月,之後分家開始撫育第二代。野生鴯鶓可以活10年,家養的可以活20多年。

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分化。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參考來源

  1. 鴯鶓概述(附圖),有動物網

TAG標籤: 鴯鶓 澳洲鴕鳥 Em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