鸞鳥
鸞鳥 |
![]() |
鸞鳥,是古代中國傳說中的神鳥,因生長在古時候的鸞州(現洛陽欒川縣),而得名。鸞鳥又稱玄鳥、青鳥,有五彩紋,見則天下安寧,是春神的使者、吉祥如意的象徵。
據《異苑》載「鸞睹鏡中影則悲。」後人在詩中多以鸞鏡表示臨鏡而生悲。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鸞鳥 [1]
外文名 a mythical bird like the phoenix
名字緣由 《廣雅》、《說文》等
傳說地區 鸞州
神話體系 中國神話
歷史淵源
先秦時期,《山海經·西山經》記載:女床之山,有鳥名曰鸞鳥;
《大荒西經》記載:「鸞鳥自歌,鳳鳥自舞。」「五彩鳥三名,一曰皇鳥,一曰鸞鳥,一曰鳳鳥;《廣雅》記載:鸞鳥,鳳皇屬也;《國語·周語》記載:「周之興也,鸑鷟於岐山」。
周朝時期,《周書·王會》記載:周成王時氐羌獻鸞鳥。――。註:「大於鳳。」
漢代時期,《說文》記載:鸞,赤神靈之精也。又赤色,五采,雞形,鳴中五音;張衡《東京賦》記載:鳴女床之鸞鳥,舞丹穴之鳳凰;《淮南子·卷四地形訓》記載:「羽嘉生飛龍,飛龍生鳳凰,鳳凰生鸞鳥,鸞鳥生庶鳥,凡羽者生於庶鳥。」
三國時期,韋昭注《國語》:「鸑鷟鳳之別名也」。
南朝時期,《異苑》記載:羈賓王養一鸞,三年不鳴。後懸鏡照之。鸞睹影悲鳴,一奮而絕。
戰國時期,屈原《涉江》記載:"鸞鳥鳳凰,日以遠兮;燕雀烏鵲,朝堂壇兮"
關係說明
商代的甲骨文上,「鳳」、「風」通用,其構形源自那種翅膀能煽動氣流的長尾鳥。即常常拍打一側翅膀,頻頻向母雞示愛的公雞。由形象聯繫,又可表示「氣流」。所以,甲骨文的「鳳」在卜辭中既可表示類似公雞的大鳥,也可由雄雞煽翅時的空氣擾動來表示空氣中的氣流和風。周代的「鳳鳴岐山」,是稍後一些的說法,直到這實際上是鳳的概念逐漸形成後,後人將前人的各種圖騰鳥都追認為鳳鳥,冠之以鳳名。
形象評價
在過去,研究鸞鳥的文化現象大都以歷史文獻考證的方式進行研究,佐以考古資料,但是這種方法無疑仍然是在走「樸學」的老路,並沒有實質性的突破。(何筱松評)
鸞鳥有雌雄之分,雄曰鸞,雌曰和。因其鳴聲悅耳而代指車鈴。不同的時期鸞有不同的含義。最開始的時候,鸞作為一種近似於鳳的鳥,也是瑞鳥的一種,但地位不及鳳。後來人們逐漸把「鸞」作為鳳的別稱。並稱「鸞鳳」。還有一種觀點,「鳳」和「鸞」指的是同一種鳥,但「鳳」指的是成鳥,而「鸞」則指的是尚未成熟的鳥,「鸞」一旦成熟,就叫「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