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鶴山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鶴山隸屬廣東省江門市代管,位於廣東省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東與南海區順德區隔江相望,北與高明區相臨;南與蓬江區新會區相近;西與開平市新興縣接壤,是中國著名的僑鄉之一。

鶴山於清雍正十年(1732)建縣,因市內有山形似仙鶴而得名。建國後曾與高明縣合稱高鶴縣,1982年恢復鶴山縣建制。1993年11月撤縣設市。

全市總面積1082.85平方公里,戶籍總人口375697人(2017年末),下轄10個鎮,22個社區委員會,137個村民委員會,10個三峽庫區移民村,擁有鶴山公園、大雁山、古勞水鄉、騰龍峽漂流、茶山、彩虹古道等風景名勝,榮獲「全國綠化百佳縣(市)」、「省衛生城市」等稱號。

2018年12月,鶴山入選全國縣域經濟投資潛力100強排名榜第30位。

歷史沿革

秦以前,鶴山地屬百越,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平定南越,在嶺南設置桂林、象、南海3郡,鶴山地屬南海郡。

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南海郡劃分為番禺、四會、博羅、中宿、龍川、揭陽6縣,今鶴山地屬哪縣?道光《鶴山縣誌》稱「鶴山兩漢為四會縣地」,此說源於康熙《新會縣誌》引《元和郡圖志》,因鶴山置縣前大部分屬新會縣,故沿用此說。但北宋《輿地廣記》稱「新會縣,漢番禺地」,據此,鶴山亦當屬番禺了。

三國吳國黃武元年(222年),在今新會縣境立平夷縣,今鶴山地屬平夷縣,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平夷改稱新夷縣,屬廣州郡。南北朝,宋永初元年(420年)立新會郡,轄6縣,今鶴山地分屬封平、盆允兩縣。

宋、齊、梁、陳沿舊不變。

隋,屬新會、義寧兩縣,隸於南海郡。唐,改隸於廣州。五代、南漢隸於興王府。宋屬新會、新興兩縣,隸屬廣州及新州。

元沿前制,明隸屬廣州府及肇慶府。

清順治六年(1649年)至建縣前,鶴山分屬新會、開平兩縣。

雍正十年(1732年)從新會劃出古勞、新化、遵名三個都及開平的雙橋都全部,古博都的部分地方,新置鶴山縣,在今之大官田築城為治所。因城北有小山形如鶴,縣以山名,稱鶴山縣,治所稱鶴城,隸屬於肇慶府。自後,縣境不變。

民國成立,廢府、州、廳,設道。民國2年(1913年)縣城遷至沙坪。

民國3年,鶴山縣屬粵海道。

民國9年(1920年),廢道制,鶴山縣屬廣東省中區委員公署。

民國17年(1928年)屬中區善後委員會。

民國18年(1929年)屬西北綏靖公署。

民國25年(1936年)屬第三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民國34年(1945年)屬西江南路行署。

民國35年(1946年)至新中國成立前,直屬省政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鶴山縣隸屬粵中專區。1952年5月與高明合署辦公,至1954年兩縣恢復建制。1956年,鶴山縣隸屬佛山專區。

1958年11月16日,鶴山縣與高明縣合併,稱高鶴縣,仍屬佛山專區。1959年改隸江門專區,1961年10月改隸肇慶專區。1963年6月,又劃歸佛山專區。

1981年12月16日,恢復鶴山、高明兩縣建制,鶴山隸屬佛山地區。

1983年6月1日,試行以市帶縣,鶴山縣隸屬江門市。

1993年撤縣建縣級市。[1]

行政區劃

2010年底,鶴山市轄 沙坪街道和雅瑤、龍口、古勞、桃源、共和、址山、鶴城、雲鄉、宅梧、雙合等10個鎮。全市有居委會26個,村委會112個,三峽庫區移民村10個。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鶴山市位於廣東省的中南部,地跨東經112º28』- 113º2』,北緯22º28』- 22º051』。處西江下游右岸,珠江三角洲西南部。全縣總面積為1108.3平方公里,東西最寬約58.7公里,南北相距約42.3公里。北鄰 高明,西北接 新興縣,東南毗連 新會縣,西南接 開平,東北與南海縣隔西江相望。

地質地形

鶴山地表顯露地層有 寒武系八村群、泥盆系、侏羅系、 白堊系、下第三系、第四系等,其中以八村群分布最廣。

市境內侵入岩分布廣泛,占全市面積的一半以上,侵入岩的種類屬酸性 花崗岩。地質構造屬華南褶皺系粵中拗陷,有亞婆髻背斜、白水坑復背斜、 茶山單斜、大崑崙單斜、那水向斜。

斷裂有 恩平-新豐深斷裂帶、西江大斷裂,其中恩平-新豐深斷裂帶在市內自南而北縱貫全境,為境內最重要的區域性斷裂。

地形

鶴山地形東西寬,南北狹長,中部山峰綿亘, 丘陵起伏,地勢自西略向東傾斜東部低平,北最低。最低大埠圍,海拔僅1米。丘陵主要分布在市境東北、中南部,面積達1003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90.5%。海拔500米以上山地23.3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2.1%,其中 皂幕山主峰亞婆髻海拔807.5米,為全市最高山峰。沖積平原面積為82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7.42%,主要分布在古勞、沙坪。

山脈

大雁山:位於粵中交通要道,距離廣州60公里,近鄰鶴山港,旁依廣湛公路,佛開高速公路。大雁山面臨西江,因其山形似大雁而得名,總面積300公頃,主峰海拔310米,與 南海西樵山互稱「姐妹山」。山勢雄偉,峰巒起伏,從山峰至峰頂,有雁山門、半山閣、獅子峰、雁山 平湖、日月峰、 陸佑亭、狀元坊、貴人峰等。

崑崙山:鶴山市中部山峰。南距 鶴城鎮區3千米。大峰稱 崑山,小峰稱侖山,合稱崑崙山。海拔604米,面積1866.7公頃。由砂頁岩、紫紅色砂頁岩與 花崗岩構成。三寶坑(土名)山澗中有七瓮井等名勝。山間多自然叢生松木,有林地約1267公頃,植被覆蓋率達70%。土特產有礪石及山坑螺。龍(口)鶴(城)公路經山東側;有簡易公路直達七瓮井。

雲宿山:鶴山市西部山峰。位於 雙合鎮泗合村東。海拔637.2米。

鶴山

面積約48平方千米。東與皂幕山對峙,西北與高明市老 香山相望。山體由花崗岩構成。山頂四周巨石壘垣如城,內有 石佛,佛前石塊面積近10平方米,平正如棋盤,蔚為壯觀。西有仙人嶺,絕頂四顧, 開平、恩平、 新會、新興、高明及崖海盡收眼底,稱為「雲宿大觀」,為鶴山舊八景之一。土壤為赤紅壤、紅壤。1949年以來,連年在此造林綠化,辦有虎房林場。1968年用飛機直播造林,已成林2034公頃,森林覆蓋率達60%,以松、杉為主。山中有鷺鷲、 鷓鴣、 毛鷹等多種鳥類和 黃猄、 果子狸、山豬等野生動物。

茶山:鶴山市東北部山嶺。分內茶山與外茶山(內茶山為高明市轄),為鶴山、高明、 南海3市的界山。因盛長茶樹得名。主峰高凹頂,海拔546米,向西伸延至高明市鹿美塘,向東 達西江邊上石岩頭(土名),東西長10千米。由砂頁岩構成。土壤為赤紅壤。蘊藏褐鐵礦及鉛礦、銀礦。山腰有道坪等4個自然村與白水坑水庫。水庫開闢為仙鶴湖渡假山莊。有 松林1067公頃與茶園134公頃,植被覆蓋率達85%以上。

大城山:鶴山市山脈。在雅瑤鎮昆 東村東,山脈面積268公頃,海拔206米,主要由9個山峰組成。大城山物種豐富,自然生長的樹種有水蜜桃、 荷木、 馬尾松;人工種植有濕地松、 大葉相思、馬占相思等樹種。野生動物黑烏燕、毛雞、山禾雀等。山上有一泉眼,泉水甘甜,在民國35年(1946年),當時的縣長 謝鶴年提名「香泉」,並立碑於此。現修建了步級由山腳直達香泉,並興建了4個亭,逐步將其建為旅遊區。

水文特徵

鶴山緊靠西江,境內河流眾多,主要河流有西江幹流、沙坪河雅瑤河宅梧河址山河等8條,總長200.8公里,流域面積1003.28平方公里,除沙坪河屬西江交流外,其餘均屬 潭江水系。全市徑流總量為10.17億立方米(不含西江幹流)。

氣候特徵

鶴山地處 北回歸線以南(北緯22.29度~22.52度,東經112.28度~113.25度),屬南亞熱帶 季風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全年溫和濕潤,境內具有海洋氣候特徵,溫、光、熱、雨量充足,四季宜種。年平均 日照1789時,年日照率達40.1%日照時數,帶來太陽輻射熱量大,年平均輻射量104.08千卡/厘米。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22.6℃,年平均降雨量l700公厘左右,夏秋多颱風暴雨,無霜期為365天,冬春有冷空氣侵襲和偶有奇寒,無霜期長。[2]

人口民族

據2000年鶴山市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市共有30個民族,漢族人口為398016人,占總人口數的98.09%;少數民族人口為7763人,占總人口數的1.91%。

2013年10月,鶴山市戶籍人口36萬,常住人口42萬,其中外來人口占四分之一 ,人口密度為320人/平方公里。

2017年,常住人口50.79萬人,城鎮人口比重62.19%,城鎮人口31.59萬人。

2017年,全市公安系統登記戶籍人口總戶數110115戶,年末戶籍總人口375697人,平均每戶3.41人,城鎮人口172044人,鄉村人口203653人。按性別分:男性為187507人,女性為188190人。按年齡分:18歲以下68539人,18-34歲94178人,35-59歲138414人,60歲以上74566人。人口變動情況:出生人口入戶6100人,死亡註銷人口3032人。

民族

在少數民族中,壯族人口數最多,占少數民族的54.42%。有漢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薩克族、俄羅斯族、鄂倫春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鶴山已發現的礦產資源有鐵、鉛、鋅、稀土、磷、硫鐵礦、 鉀長石、飾面石材等8種。經查明的,有大量的稀土礦、花崗岩、礦泉水、 泥炭土和少量的褐鐵礦、鋅礦、金礦。

生物資源

鶴山市境內有野生動物100多種,植物900餘種,其中,樹種有300種、中草藥60多種。

交通運輸

鶴山市公路總里程達1000公里,每平方公里密度80公里,居全國前列。鶴山擁有國家一類口岸鶴山港,每天有高速豪華客輪往返鶴山與香港之間(香港中港城碼頭開)。鶴山市內多條線路輻射市區。另外,從鶴山汽車總站坐車,可直達重慶、梧州、廣州、深圳、珠海、東莞、惠州、虎門、梅州、番禺、 肇慶、佛山、江門、水口等城市。

2017年,全市新建、改建、擴建地方公路5.5公里,全市公路通車裡程達1813.86公里,其中:一級公路190.48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為165公里。高速公路通車裡程109.1公里。廣中江高速公路鶴山段已建成通車,省道S272肇珠線鶴山段路面維修工程已完工,農村公路硬地化建設方面已完成2017年中央、省下達農村公路建設任務7.6公里。

2017年末,全市汽車保有量達87335輛,新增12133輛,其中小型汽車保有量84649輛。年末全市摩托車保有量13.33萬輛。

公路建設和改造

2009年,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完成1.38億元。新建、改建公路94.9公里,其中一級公路3.3公里,二級公路10.9公里,三級6公里,四級74.5公里。2010年,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完成1.78億元。新建、改建公路102.5公里,其中一級公路11.1公里,二級公路11.5公里,三級公里1.8公里,四級公路78.1公里。

國家、省、江門市重點工程項目

江肇高速公路鶴山段、佛開高速公路鶴山段、廣珠鐵路鶴山段完成征地拆遷工作,交付施工單位使用。江肇高速公路2010年12月31日建成通車。

經濟

綜述

2017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318.94億元,增長8.8%。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3.01億元,增長3.7%;第二產業增加值163.62億元,增長8.2%;第三產業增加值132.30億元,增長10.5%。三大產業的比例是7.2:51.3:41.5。人均地區生產總值62957元,增長8.2%。全社會用電量為34.67億千瓦時,增長6.0%,其中城鎮居民用電19056萬千瓦時,增長4.9%,農村居民用電19062萬千瓦時,增長4.0%。

第一產業

2017年,糧食種植面積24.18萬畝,增長0.4%,總產量8.14萬噸。其中水稻種植面積21.15萬畝,下降1.0%,總產量7.29萬噸,下降2.2%;蔬菜複種面積18.8萬畝,增長2.7%,總產量29.44萬噸,增長2.9%;花生種植面積1.86萬畝,總產量0.41萬噸;水果產量0.87萬噸,增長1.1%;水產品產量6.57萬噸,增長6.6%;肉類產量6.24萬噸,增長2.9%,其中豬肉產量5.32萬噸,增長2.0%。

第二產業

2017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30.86億元,增長9.5%。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67.36億元,增長6.4%,其中民營工業產值275.41億元,增長9.2%。按輕重工分,輕工業產值267.11億元,增長0.6%;重工業產值200.25億元,增長15.2%。按經濟類型分,股份制企業276.16億元,增長9.7%;外商及港澳台商企業產值189.39億元,增長2.1%;其他經濟類型1.81億元,下降9.5%。工業銷售產值448.91億元,增長13.5%。工業產銷率為96.1%。

2017年,規模以上重大行業中,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產值67.19億元,增長28.3%,占總產值比重為14.4%;金屬製品業產值58.75億元,下降3.0%,占總產值比重為12.6%;,印刷和記錄媒介複製業產值46.11億元,增長13.1%,占總產值比重為9.9%,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產值40.74億元,增長18.7%;橡膠和塑料製品業產值38.50億元,下降1.2%;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產值28.07億元,增長4.7%。全市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73家,其中億元產值企業106家,年產值超過10億元企業有5家。

建築業

2017年,全年資質等級以上建築企業21個,實現建築業增加值8.75億元,增長13.1 %。房屋建築施工面積277.75萬平方米,下降15.2%,房屋竣工面積84.86萬平方米,下降33.5%。

第三產業

固定資產投資

2017年,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12.15億元,增長16.5%,其中基礎設施42億元,下降7.1%;房地產開發51.18億元,增長32.7%;其他投資118.97億元,增長20.9%。按產業分,第一產業投資1.46億元;第二產業完成投資116.05億元,增長29.3%;第三產業完成投資94.64億元,增長3.3%。

2017年,商品房施工面積累計419.96萬平方米,增長8.2%;竣工面積58.2萬平方米,增長39.7%;商品房銷售面積114.8萬平方米,增長24.9%;商品房銷售額82.70億元,增長72.9%。商品房待售面積59.71萬平方米,增長34.0%。

國內貿易

2017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8.28億元,增長10.2%。按行業分,貿易批發業零售額17.30億元,增長14.5%;貿易零售業133.41億元,增長10.5%,以上兩者占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84.5%;住宿業零售額0.91億元,增長21.5%;餐飲業零售額26.61億元,增長5.5%。

對外經濟

2017年,進出口總值160.4億元,增長6.8%。其中出口139.3億元,增長7.3%;進口21.1億元,增長3.4%。主要出口商品:機電產品、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保持增長、印刷品小幅下降。2017年,鶴山市對美國、香港、歐盟、東盟各出口39.3億元、30.9億元、27.1億元、10.6億元,分別增長15.9%、1.1%、1.3%和18.7%。全年合同利用外資10653萬美元,增長0.9%。實際利用外資金額5820萬美元,增長2.1%。

旅遊

2017年,全年經鶴山市口岸出入境的遊客達4.1萬人次,其中出境2.1萬人次,入境2萬人次。全年我市接待旅遊者597.66萬人次,其中接待過夜旅遊者198.11萬人次,不過夜旅遊者399.55萬人次,海外遊客(含港澳台)人數55.71萬人次。星級飯店2個,星級飯店客房總數344間。名勝風景區5個。

財政

2017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7.39億元,增長11.6%。其中:增值稅增長11.4%,企業所得稅增長25.8%,個人所得稅增長1.5倍。全市鎮(街)財政收入16.11億元,增長17.0%,占全市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的比重為58.8%。全部鎮(街)財政收入超千萬元,沙坪、雅瑤、共和、古勞、桃源、址山、鶴城、龍口8個鎮(街)財政收入超億元。稅收入庫分部門情況(全庫):國稅收入19.27億元,增長20.5%,地稅收入19.65億元,增長40.1%。

金融

2017年,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395.72億元,比年初增長12.2%,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227.75億元,比年初增長5.4%。金融機構貸款餘額293.37億元,比年初增長20.2%。

保險業

2017年,全年人壽及財產保險保費收入達87698萬元,增長18.7%,其中財產保險保費收入為28828萬元,增長15.6%,人壽保費保險收入58870萬元,增長20.3%。

社會事業

科技

2017年,投入科技三項經費近600萬元,申報省科技計劃項目37項、江門市級213項,組織實施本市科技計劃項目15項。全市共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87家,全年專利申請受理量1803項,專利申請授權量982項,其中發明87項。創建省級企業工程中心17家。

2017年,全市年末共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6216人,2017年,新增初級專業技術資格185人,新增中級專業技術資格187人,新增高級專業技術資格132人。

教育

2017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6.78億元,增長11.5%。全面實施九年免費義務教育,全市義務教育補助資金7665.3萬元,受惠學生5.15萬人。全市共有8個鎮通過了「廣東省教育強鎮」第二輪複評驗收。市廣播電視大學在校學生1289人,其中本科生726人,大專563人,在校教師29人。職業中學1間,在校學生2786人。普通中學17間,在校學生22295人。小學46間,在校學生36748人。全市中小學在校學生合計61829人。全市幼兒園79間,在校學生19844人。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小學畢業升學率100%。初中畢業升學率98.4%。普通高中畢業人數2625人,普通高中升本科、大專人數2549人,其中:本科1753人,專科796人。

文化

2017年,全市共有廣播電視站9個,電影院5個,放映場次40143次,觀眾達73萬人次。全市有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圖書館藏書25.42萬冊,其中古籍308冊。博物館1個。檔案館1個,檔案藏案量5.4萬卷,資料1.34萬卷冊,藏案量5.97萬件。

衛生

2017年,全市有醫院、衛生院15間;衛生機構床位1781張,衛生機構人員數3192人,衛生技術人員有2842人,其中:執業醫師548人,執業助理醫師190人,註冊護士1129人,藥劑人員229人,檢驗人員103人。全市衛生站140個,衛生站總人數190人。

體育

2017年,全年舉辦各類運動會共18次,參加人員共計6.75萬人次。2017年,鶴山籍運動員蘇海航參加全國第十三屆運動會現代五項男女混合團體接力獲得金牌。鶴山市參加2017年江門市青少年游泳、舉重、田徑、體操、蹦床、摔跤、柔道、跆拳道、乒乓球、籃球、足球、擊劍、跳水13個項目錦標賽,取得總分第二名的成績。

環保市政

2017年,全市市政道路276.94公里,道路面積479.85萬平方米。全市園林綠地面積848.61公頃。全市現有公園13個,公園面積354.09公頃。年末城區市政道路路燈16946盞,建城區面積23.96平方公里。

2017年,市供水公司綜合供水能力17萬噸/日,全年自來水供水總量5130.3萬噸,售水量4523.9萬噸,其中工業用水2090萬噸。年末供水管道長986公里。

2017年,全市生活污水排放量2860.9萬噸,生活污水處理率80.1%;城區生活污水排放量2323.7萬噸,生活污水處理率92.7%。

2017年,全年總降雨量1784.9mm,最大日降雨量96.4mm (5月24日);年平均氣溫22.7℃,最高氣溫38.2℃(8月22日),最低氣溫6.5℃(2月13日);年日照時數1823.0小時。

2017年,全市大氣環境情況保持穩定,市區空氣質量達標率為81.1%。全市主要河流水質情況良好,西江幹流水質達到Ⅱ類標準,全市區各級飲用水源良好,市區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為100%。城市區域環境噪聲平均值為56.5分貝,交通幹線兩側噪聲平均值為69.2分貝,優於國家城市區域環境噪聲相應標準。

2017年,年末實有公共汽車營運車數116輛,全年實有公共汽車客運量443.32萬人次,年末實有在營運出租汽車數66輛。

安全生產

2017年,安全事故死亡率為0.326%;工礦商貿就業人員10萬人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為0.65%。

人民生活

2017年,全年鶴山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4775.51元,比上年增長9.2%;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302.85元,比上年增長8.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06.75元,比上年增長8.9%。

社會保障

2017年,年末離休、退休、退職人員共27228人,其中機關事業4613人。全市參加基本養老保險職工218345人,失業保險102825人,基本醫療保險職工140977人,工傷保險職工123605人,生育保險職工105315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239419人。

2017年,全市敬老院10間,社會福利院1間,共有床位數986張,收養人員462人。社區服務設施273個。散居供養578人。集體供養資金232.37萬元。年內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為700元/月,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700元/月。全市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2717戶5051人,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數501人。落實保障資金3157.86萬元。鶴山市2017年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58962元,增長9.3%。

郵電

2017年,全年郵政業務總量5957.52萬元,郵政業務收入7416.68萬元,郵路長度2361公里,年末郵政所14所。全市電話用戶約75.99萬戶,其中固定電話約10.4萬戶,移動電話65.59萬戶。全市國際互聯網用戶約13.9萬戶。

方言

鶴山話源於古代漢語而又接受了南方少數民族及外來語言影響,形成的一種地方方言。境內屬廣府話流行區,居民日常交際、學校、會議、廣播、電視等均使用廣州話,但是語音語調上有差異。因地緣及人口源流影響,鶴山為方言較複雜地區之一,大體可劃分為6個方言區,有些地區存在不同方言並存,出現一地「雙語」,甚至「三語」現象。如鶴城、雲鄉、合成等客家方言區,就是既流行客家話,又通行白話(即廣州話)的「雙語區」,址山、共和、雙合等一些地方則是客家話、四邑話、白話三語並存。

沙坪話(又稱上坊話)

沙坪自民國2年(1913)起就是鶴山縣治所在,為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全縣對外交通主要孔道。故沙坪話是全縣使用最廣的語言,主要流行於縣城、沙坪、龍口、桃源及古勞區部分地方,約15萬人,占全縣人口47%。沙坪話屬廣府語系,與廣州話基本相同,如有y、oe -類韻,端組保留塞音t、t『和9個聲調等,但語音、語調有差異,如沙坪話,語末常帶「磨」、「Ⅱ羅磨」的尾音,構成沙坪話的特色,這在廣州話是沒有的。

客家話

鶴山客家先民原為漢中一帶漢人,後迫於戰亂,自東晉起陸續南遷,先至長江流域,後入粵。在遷徙過程中,原先的母語受沿途方言影響,進入鶴山後,又接受了當地方言因素,經過漫長的歷史逐漸形成了今天的鶴山客家話。鶴山客家方言主要分布於鶴城、雲鄉、合成、宅梧的白水帶、龍口的四堡及共和、址山區部分地方,約有7萬人,占全縣人口22%。其語言特點是:一、語音,聲母s、sh不分,絲、詩同音;沒有撮口呼(y)、(∈)為主要之元音的韻母;聲音保留了古漢語韻尾-b[-p]、-d[ -t]、-g[-k];一般只有6個聲調,平人分陰陽,上去聲不分。二、詞彙,較多地保留古詞語,與普通話有差異,如噍(咀嚼)、叫(哭)、禾(稻)等。三、語法上有特殊的名詞、量詞配搭關係,如「一隻人」;其次,通過變調錶示遠指和近指,如『kee(這裡)ke'e(那裡)。鶴山客家話與台山赤溪客家方言基本相同。

雅瑤話(又稱下坊話)

以昆東話為代表,屬粵方言四邑語系。主要流行於雅瑤區及與之相接的沙坪區部分鄉村,約3萬餘人,占全縣人口10%。其語音特色:語音有19個聲母,55個韻母、8個准韻母和9個聲調,與四邑話基本相同。如大多有邊擦音d母;古精組與知、照組不混;古端組失落t、t『聲母變為零聲母和h;元音a不分長短。但雅瑤話有撮口 y-及oe -類韻;沒有雙唇塞音p、p『,這點異於四邑話。有相當多的名詞、代詞、量詞讀為21低調,如歌、街、圩、桑、褲、蚊等;人稱代詞,通過變調錶示單複數,三個人稱代詞單數都讀中平33、複數降為21,如我no(單)、no(復),你nai(單)、nai(復),他們kui(單)、kui(復)。

古勞話

屬廣州方言區,分布於古勞水區,約1萬人,占全縣人口的3%。古勞與南海九江、西樵相鄰,語言與九江、西樵話相似。

址山話

屬四邑方言區。主要流行於址山、共和兩區和雙合部分地方,約3萬人。占全縣人口9%。址山與開平的水口、新會的司前相接,共和與新會的杜阮、大澤相鄰,址山話均受兩地方言影響,境內流行四邑話。

宅梧話

屬四邑方言區。主要流行於宅梧、雙合兩區及合成部分地方,人口約2.5萬人,占全縣人口8%。宅梧話與開平水井、蒼城話相近,流行四邑話。

旅遊景點

鶴山擁有 北湖賓館、疊翠山莊、華安閣酒店及福林酒店等星級酒店,並開發了 大雁山風景區、馬山、仙鶴湖、古勞水鄉等旅遊景點和 東坡亭、 鐵夫畫閣等旅遊度假勝地和人文景觀。

蟹眼泉

蟹眼泉位於江肇公路雅瑤鎮的 陳山與石湖路段之間。因兩泉眼狀蟹眼而得名。一泉眼噴水量約為399公斤/小時,水溫保持在20℃至25℃之間。此泉古已有之,1933年在其旁立一石碑,正面陰刻其名,背側雕有花瓶圖案及竹節紋飾。鶴山市政府斥資18萬元,予以修擴,以泉為軸,闢地800平方米,外架石橋,建仿古牌坊,三面壘砌石牆,內砌假山、石階,再加綠化美化,而內右方有熱心人士捐資8萬元,建六角石亭一座。

鶴頂亭

鶴頂亭為鶴邑名勝,位於舊縣城內鶴山之巔,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由知縣 劉繼倡導所建,現亭是1998年重建。劉繼撰《鶴頂亭記》敘其建亭宗旨,意謂鶴為仙禽,外形俊美,品性 高潔,願後世登亭者顧名思義,以鶴自勉,懋著循跡,勿作貪官污吏,其立意至佳。

大凹關帝廟

鶴山境內曾有20餘座 關帝廟,保存尚好的只有共和大凹村的一座。它是清光緒 丙申年(公元1896年)由當地紳民集資在舊廟基礎上重建,並在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修葺過的。廟宇包括主座、左右青雲巷及左右廂房,面積357平方米。其營造法式與佛山祖廟相仿,體現清代後期嶺南廟宇的建築特點。這座小小的關帝廟匯集着建築、雕塑、書法、楹聯、圖書等藝術,成為傳統文化的一個載體。1994年,市人民政府把它定為文物保護單位。

畫閣留芳

鐵夫畫閣位於鶴山市雅瑤鎮 陳山村,它是為紀念著名愛國畫家 李鐵夫先生而於1983年興建的。李鐵夫先生是一位富於正義感而有節操骨氣的愛國者,早年投身革命,曾先後加入興中會和同盟會,並親自擔任同盟會紐約分會書記達六年之久。孫中山先生曾撰文稱他為"東南亞巨擎",他為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國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地方特產

鶴山市不僅有 南洞雞、址山生炒魚片、鶴城坑螺、長連氹桂花魚、雙合沙姜雞、上南燒肉、 昇平竹升面等特色美食,也有 鳳凰酒店、文華會酒店、銀業雁山酒店、 江夏酒店、文華酒樓、河珍 漁港、 北湖海鮮城、 小欖公菜館等知名餐飲名店,以及以鶴城祥興農莊為代表的「多位一體」式的田園型餐飲企業,更有阿菠蘿、軒轅等西餐廳。

茶山水浸雞

「茶山水浸雞」一鍋清湯放上幾塊樹根(當地人叫「樹仔頭」),熟透的雞肉香氣撲鼻。雞肉在湯里燒來燒去還是那樣鮮嫩,一點也不老火,雞肉燒不老的秘方在湯水中的「樹仔頭」,這是茶山特有的藥材「 五爪金龍」,在湯水中加進這些藥材,不僅風味獨特,而且雞肉也燒不老。雞肉好吃,除了會選擇雞種,關鍵的還是烹飪技術,而「五爪金龍」藥材是他們的「鎮山」之寶。

鶴山茶葉

鶴山著名土特產。鶴山人種茶始於宋代。到清道光初年,種茶麵積達5333.3公頃,年產毛茶8.5萬擔。年出口茶葉6萬擔,遠銷歐美、南洋、大洋洲等地。鶴山茶以其條索緊細,成色油潤,湯色鮮亮,清香味濃,滋味甘滑,清熱消熱消滯而著稱。其中以古勞茶山、宅梧白水帶、鶴城馬耳山三個產地的最佳。「 古勞銀針」為古勞茶的雅稱,其形似壽眉,狀若銀針,葉背顯毫如銀,葉色清翠,湯色清澈而略帶淺綠,回甘力醇和。生長在石岩頭(地名)的茶,其味芳香濃烈。乾隆年間《 鶴山縣誌》云:「古勞茶味還武夷而帶芳,邑中物產唯此可以甲諸郡」。原古勞、鶴城、白水帶三地茶農以茶為活,鶴城的主街被命名為「茶行街」。20世紀30年代後期,由於戰亂,茶葉生產衰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積極恢復茶葉生產。70~80年代在合成農場建立大型的茶葉生產基地和在桃源馬山成立茶葉科學研究所。1998年,全市茶葉收穫面積153.9公頃。

古勞銀針

鶴山名優特產。產於古勞鎮 麗水石岩頭,故又曰岩頭茶。該茶條索緊結,挺直似針,色呈銀灰;泡後色澤碧綠明亮,葉底幼嫩,味道醇和清香;淺飲即舌滑喉涼,極感舒適;多飲止渴生津,全身爽快。一向譽為茶中妙品,早已蜚聲遐邇,馳名中外。晚清時期已極受推崇,成為中國名茶品牌之一。

馬耳山茶

鶴山名特產。品牌以其產地冠名。馬耳山位於鶴城西北部約6千米,高聳挺拔,雄偉壯觀。山上茁壯翠綠的一片片,便是馳名遐邇的茶園。馬耳山麓為丘陵山坡,壤鬆土軟,泥骨色黃,向陽背風,宜種青茶。種後冬蓋山草,春暖滋潤,生勢壯旺。200多年前,惠州姓楊者遷居於此,6戶20人,沿坡開墾茶地。後練常精、練常振兄弟兩戶遷此,開墾茶地4公頃。鼎盛時期,茶農達20戶,200多人。茶青按季而采,春茶於清明,秋茶於白露。製作向用傳統工藝。清末民初,鶴城街內建有美珍、樹芳、恆興隆、裕生、新廣興、聯昌盛等大茶莊,皆為當地商人合資開設。該街今仍以「茶行街」名之。

茶山素馨花

鶴山特產。主產地為古勞茶山。種植歷史近50年,引進人叫球長伯,後遍及各家各戶。現種植面積約1.5公頃,年產量7.5噸。素馨,草本植物,春季種植,花開於夏,雪白芬芳。採摘卻於花蕾未綻之時。人工擷取,常人日采4至5斤。摘後經過蒸曬或烘乾程序;日曬者,色澤金黃,成針狀,稱素馨針。據醫書記載,素馨針有疏肺解郁,清熱去毒功效。故一般用於製藥。

鶴山紅煙

鶴山土產。紅煙原產於南美洲,明代由 菲律賓輸入閩粵兩省。清乾隆十九年(1754)至嘉慶年間,鶴山已大面積種植,產量居全省之冠。雅瑤、桃源、龍口一帶逐步成為紅煙主產地,年產量高達5000噸。《廣東通志稿》有「鶴山縣以產煙馳名,每年出口在百萬金(白銀)外」記載。到20世紀30年代,為鶴山紅煙產銷鼎盛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紅煙生產又有新發展。1986年鶴山縣成為全國31個煙葉出口生產基地之一。鶴山縣紅煙有上南、下南、上西、下西(指地域)之分。其中以上南煙最佳,而上南煙又以芸蓼煙著稱。芸蓼煙乃指今雅瑤芸蓼村黃坑豬公袍(土名)所種植的紅煙。鶴山紅煙素以葉色紅亮,味道濃烈,香醇馥郁,油分多,彈力強,揉搓不碎,久貯不變而馳名中外,外銷至澳門及印度、埃及、俄國、德國、美國、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1951年, 司徒美堂先生至鶴山縣視察。鶴山農民精選出芸蓼煙,敬請司徒美堂先生轉贈毛澤東主席,受到 毛主席稱讚。

上南紅煙

鶴山名優特產。也叫芸蓼煙。始種於清朝中葉,約有200多年歷史,是鶴山紅煙的著名產品。以煙質黃淨,肉厚、煙味香醇而馳名中外,遠銷至 南洋群島等地。著名品牌有「黃坑煙」,「 雲蓼煙王」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 上南村民每年種紅煙173.3公頃,是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1951年,著名民主人士司徒美堂先生視察上南「李義蘭煙廠」時,村民托他將數扎頂級黃坑煙送給毛主席品嘗,毛主席收到後曾來信表示感謝,此事在當地成為美談。由於種植紅煙效益較低,多數村民已改種其它經濟作物,只有少數煙農種植少量用於自吸。

古蠶老古煙

鶴山名優特產。以雅瑤鎮古蠶村生產而出名。該村處丘陵地區,耕地對紅煙生長特別適宜。古蠶先輩在明末清初開始試種紅煙,並逐漸學會施用有機肥料,如 花生麩等。收煙期為芒種至夏至,此期間陽光充足,對煙青露曬有利,露曬約幾十分鐘收起焗至黃蠟色,再進行暴曬7天左右,此時煙葉油份適中,存放多年也不變質。早在清朝中期,古蠶紅煙開始出口到南洋一帶,製成的呂宋煙氣味香醇,因而馳名海內外,並帶動起古蠶紅煙逐漸進入發展盛期。冬種時,七成耕地面積種上了紅煙。隨着經濟發展,種紅煙經濟效益逐漸減少,村民開始改種其它作物,村內仍保持有幾十畝紅煙地,普遍用於自給。

東園香荔

鶴山名優水果。珍稀荔種。植於雙合鎮 雙橋東園村,故名。距今400年前,村民李卓化由新興市 國恩寺六祖手植之千年香荔引種歸來。現其母株高4丈,樹身粗壯,枝繁葉茂;其旁一荔,樹齡過2百年,體亦偉碩,人稱「母子樹」。兩樹枝葉交錯,蔭覆過半畝,蔚為奇觀。此兩株古荔,雖歷遭劫難,仍頑強茁壯,年年掛果,豐年產量達1噸。

雙合黑葉荔枝

鶴山名優水果。產於雙合鎮。該荔枝品種葉尤深綠,果實呈蠟白色,肉厚清甜,可食部分占全果75%。以泗合坑尾塘所產的最負盛名,核小、清香蜜味,汁多而不滯,風味別具一格,肉脫殼後用煙紙包亦不沾濕。據史料記載:清代,附近縣官,每年荔熟時,必騎馬前來品嘗,亦成為鶴山海外聯誼會所組織的「啖荔團」的青睞果品。雙合種植荔枝,歷史已超350年。1989年鎮成立荔枝協會,加強了科研與指導,更顯規模。今全鎮植荔746公頃,品種有黑葉、妃子笑、桂味、糯米糍、槐枝、白臘、 白糖罌等。

城市排名

2018年8月15日,「兩山」發展指數研究成果及全國「兩山」百強縣發布,鶴山的「兩山」發展綜合指數A+,排名第26位。

2018年12月,鶴山入選全國縣域經濟投資潛力100強排名榜第30位。

相關視頻

水鄉印象——鶴山市古勞鎮上升村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