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鷓鴣天 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憶少年時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鷓鴣天 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憶少年時事

來自 中國華文教育網 的圖片

作品名稱:鷓鴣天 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憶少年時事

創作年代:南宋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辛棄疾

鷓鴣天 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憶少年時事是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的作品之一。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有《稼軒長短句》十二卷。出生在濟南,成長期正值中原淪陷,北方人民的災難給他留下深刻印象。[1]

正文

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銀胡籙 ,漢箭朝飛金僕姑。

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鬚。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2]

作品賞析

原題: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憶少年時事,戲作 ------------------------ ①約作於慶元六年(1200),時稼軒罷居瓢泉。少年時事:指青年時期的一段抗金經歷。稼軒生於北地,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時稼軒二十二歲聚眾起義,後歸耿京,為掌書記。次年春,奉表歸宋,於北返海州途中,聞叛將張安國殺耿投金。遂率輕騎五十餘夜襲金營,捉叛張而兼程南渡,獻俘朝廷(以上見《宋史》本傳)。時人洪邁《稼軒記》評說:「壯聲英概,懦士為之興起,聖天子一見三嘆息。」按:本詞上片正是回憶這一段英雄往事。  詞以「有客慨然談功名」起興,上片回憶「少年時事」,為稼軒生平最雄壯之一幕,刻骨銘心,一觸即發。是以揮筆寫來,境闊情豪。下片起二句撫今追昔,抒發現實感慨。結韻寫出南渡後的壯心抱負和落寞處境,於詼諧幽默中見牢騷悲憤。上片「追往事」,下片「嘆今吾」,今昔對照,譏刺時政和不甘終老田園之意甚明。

②「壯歲」兩句:回憶當年率眾起義、突騎渡江情景。壯歲:少壯之時。擁萬夫:率領上萬名抗金義士。錦襜(chān摻):錦衣。襜:短上衣。突騎:突擊敵軍的騎兵。渡江:指南渡歸宋。

③「燕兵」兩句:描敘夜闖金營,活捉叛將的戰鬥場面。燕兵:北兵,即指義軍。銀胡■〈革錄〉(lù陸):飾銀的箭袋,多用皮革製成。既用以盛箭,兼用於夜測遠處聲響。唐人杜佑《通典·守拒法》:「令人枕空胡■〈革錄〉臥,有人馬行三十里外,東西南北皆響於胡■〈革錄〉中,名曰『地聽』,則先防備。」宋人《武經備要前集》也有類似之說。娖:通「捉」,把握,整頓。金僕姑:箭名。據《左傳·莊公十一年》載,魯莊公曾用此箭射傷宋國大將南宮長萬。按:或謂上片僅寫首次南渡事。言稼軒一行奉表至揚州,正值金主亮被部下射殺。稼軒等乘兵亂之際,衝過亂陣而渡江南去。

④春風不染白髭鬚:言春風染綠萬物,卻不能染黑我的白須。歐陽修《聖無憂》詞:「春風不染髭鬚。」髭(zī資)須:鬍鬚。

⑤「卻將」兩句:謂空有壯志宏略,只落得種樹田園。萬字平戎策:指抗金復國的良策。按:稼軒南歸後,曾先後上《美芹十論》和《九議》,力陳抗金戰略,但都未得朝廷重視,故有此嘆。東家:東鄰家。種樹書:研究栽培樹木的書籍。《史記·秦始皇本紀》記始皇焚書「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此喻歸隱。韓愈《送石洪》詩:「長把種樹書,人云避世士。」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中年後別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人。南宋官員、將領、文學家,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辛棄疾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於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3]

隱居生活

1178年決定在信州(今江西上饒)定居。1181年冬,41歲的辛棄疾因受-被免職,歸隱上饒。淳熙十五年(1188)冬,其友陳亮從故鄉浙江永康專程拜訪辛棄疾,兩人於鉛山長歌互答,稱第二次鵝湖之會——辛陳之晤(見後文「名士相會」);鵝湖之會後又陸續出山兩次做官。

1203年,主張北伐的韓侂胄起用主戰派人士,已六十四歲的辛棄疾被任為紹興知府兼浙東安撫使,年邁的詞人精神為之一振。辛棄疾先後被起用為紹興知府、鎮江知府等職。第二年,他晉見宋寧宗,慷慨激昂地說了一番金國「必亂必亡」(《建炎以來朝野雜記》乙集),並親自到前線鎮江任職。

宋寧宗開禧元年(公元1205年),辛棄疾任鎮江知府,時年六十五歲,登臨北固亭,感嘆對自己報國無門的失望,憑高望遠,撫今追昔,於是寫下了《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篇傳唱千古之作。但他又一次受到了沉重打擊,在一些諫官的攻擊下-離職,辛棄疾懷着滿腔憂憤回瓢泉。1207年秋,68歲的辛棄疾,身染重病,朝廷再次起用他,任他為樞密都承旨,令他速到臨安(杭州)赴任。詔令到鉛山,辛棄疾已病重臥床不起,只得上奏請辭。開禧三年秋天,農曆九月初十,愛國詞人辛棄疾帶着憂憤的心情和愛國之心離開人世,享年68歲。據說他臨終時還大呼「殺賊!殺賊!」(《康熙濟南府志·人物誌》)。後贈少師,諡號忠敏。[4]

主要作品

辛棄疾現存詞600多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等傳世。其詩集《稼軒集》已佚。清人辛啟泰輯有《稼軒集抄存》,近人鄧廣銘增輯為《辛稼軒詩文抄存》。《全宋詩》錄有其詩。

參考資料

  1. 辛棄疾 中國華文教育網
  2. 「辛棄疾」詩詞全集 鷓鴣天 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憶少年時事 詩詞名句網
  3. 辛棄疾古詩文網
  4. 辛棄疾濟南市 歷城區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