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鷹擊八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鷹擊八號(漢語拼音字母縮寫為「YJ-8」)飛航式反艦導彈(北約代號CSS-N-4,綽號Sardine (沙丁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70年代後期至1990年代研製的一個飛航導彈系列,由中國飛航導彈研究院(中國航天機電集團公司第三研究院)開發,由此發展出一系列艦對艦、空對艦、潛對艦,岸對艦以及空對地導彈,並外銷多國,出口業務由飛航導彈研究院所屬的海鷹機電技術研究院經營。中國軍隊裝備的鷹擊八號及其衍生型號包括鷹擊8/81/82以及鷹擊83/84/85(YJ-8/81/82;YJ-83/84/85)等[1],該系列出口系列型號名為C801/802。

因其最初被發現時因與國的飛魚反艦導彈外觀布局相似,外界有「中國飛魚」之稱,但兩者內部結構不盡相同。

研製過程

鷹擊八號源於1970年代初中國海軍提出研製用於強-5攻擊機掛載的空對艦小型戰術飛航式導彈的需求,最初設想艦對艦/空對艦「一彈多用」,採用帶助推器的固體火箭發動機,高亞音速,超低空飛行。1973年10月主發動機樣機完成試製。1975年提出論證方案,1977年9月正式批准研製方案,命名為「鷹擊八號」。總設計師是梁守槃。

1970年代末由於空中掛載平台研製不確定的問題,決定先研製艦對艦型,用於改裝24型快艇以及改裝一艘開工的33G型潛艇(採用水面發射形式)。換裝鷹擊八號的053H2型護衛艦在1982年被批准建造。

1978年底開始導彈在陸地上進行模擬飛行試驗,1982年開始進行海上發射試驗。在1985年進行的定型試驗中,改裝後的24型導彈艇發射6枚鷹擊八號導彈全部命中靶標,其中一發擊沉了作為靶船的排水量一千噸級的542號護衛艦。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35周年閱兵中,鷹擊八號導彈首次公開露面[2]

鷹擊八號導彈的彈頭為橢圓球形,圓柱形彈體,彈翼和舵面布局為「X–X」的樣式,彈體從前向後分別為雷達艙、駕駛儀艙、固體火箭發動機、尾艙和助推器。採用「自控」加「自導」控制體制,中段巡航階段由自動駕駛儀和無線電高度表控制在一定距離內按預定的航向飛行,末端單脈衝主動雷達制導,末制導雷達開機捕捉並跟蹤目標,導引導彈飛向目標,採用超低空掠海飛行的攻擊方式,巡航高度通常是20-30米,末端階段高度下降到5米,導彈擊中船的水線部位半穿甲爆破型戰鬥部穿透船舷在內部爆炸以對敵人造成最大的損傷。

與早期中國反艦導彈如上游/海鷹/鷹擊系列相比,全新設計的鷹擊八號外形已大大縮小,導彈尺寸緊湊的優勢是可用於更廣泛的裝載平台,如之前中國大型反艦導彈不能裝用的空基、潛基平台,或者在單一搭載平台可攜帶數量更多的導彈

型號系列

由於最初批准項目是用於空基發射平台的空對艦導彈,因此用「鷹擊」命名,後來因配套載機不確定的原因,率先發展了用於艦基平台的鷹擊8艦對艦導彈,於1987年批准定型。 鷹擊83實際上是少有的先有出口型號C802的基礎上發展的中國軍隊裝備序列型號,C802近似鷹擊83的原型彈。與中國海軍用鷹擊8系列和出口型C801系列的亞型號有對應不同的是,出口型C802系列和中國海軍用鷹擊83系列獨立發展各成系列。

外界很多資料曾把鷹擊82與C802兩個型號混為一談,鷹擊82實際上是鷹擊8系列中的潛射型號;出口型號C802是在鷹擊8基礎上使用小型噴氣發動機發展的增程型(對應本國裝備型號是鷹擊83),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亞型號。

視頻

鷹擊八號 相關視頻

獨家解密中國反艦導彈大家族:鷹擊系列導彈
代表中國反艦導彈技術的飛躍,詳解鷹擊-83反艦導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