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鹽水八角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鹽水八角樓
圖片來自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鹽水八角樓現位於臺灣臺南市鹽水區,是鹽水葉家大宅的第三進部分,日治時期依「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保存法」以「伏見宮貞愛親王御遺跡」的名義指定為史蹟。該建築曾入選臺南縣歷史建築十景臺灣歷史建築百景之一。

歷史沿革

鹽水八角樓[1] 建築於清道光27年(西元1847年),是鹽水糖業富商葉開鴻與其四個兒子所造的三間兩層樓建築,全屋建材以中國福州杉、石磚、石灰為主,歷時10年才完成。

此建築原為坐西朝東的三進大宅,占地約300坪;因戰事與闢建道路,僅留今日所見的第三進建築。

清光緒21年(西元1895年)乙未戰爭時,日軍攻入鹽水港後,伏見宮貞愛親王將八角樓作為下榻處與指揮所

日治後期,鹽水八角樓於日本昭和10年(西元1935年)因市街改正而拆除了第一進部分。

日本昭和17年(西元1942年)將八角樓改為「伏見宮貞愛親王紀念館」,並拆除第二進部分,於庭中豎立「伏見宮貞愛親王御遺跡鹽水港御舍營所」石碑紀念。

二次大戰之後,八角樓歸還葉家。2010年3月4日受甲仙地震影響,結構受損,急需要修復。

建築外觀

八角樓係以其特殊的歇山形式八角形屋頂而得名,最為迷人之處,在於其木作。

樓高兩層,正面以木造為主,整體造型簡樸,細部精工雕琢。後側牆壁下半部為大型石條,上半部則是整齊漂亮的幾何圖案紅磚壁;與正面呈現出鮮明對比。

八角樓以16根長24尺貫穿一、二樓的巨大福州木柱為主要結構,不用釘、鉚;其樑、楹、們、窗皆是以榫接法完成。

內部使用大量鏤空的木作「格扇門」充當壁體,二樓以木製百葉窗適應氣候,既傳統又實用

檐牆用雲母石玻璃鑲嵌、玲瓏多變的木雕花窗。匠師高超技術及巧思,實為傳統建築中不可多得的巨構佳作

後門門額設有菊花石雕,為日本皇室的象徵。 屋前「伏見宮貞愛親王御遺跡鹽水港御舍營所」石碑,見證著日本統治的滄桑史。

參考文獻

  1. 八角樓,台南旅遊網,2019-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