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鹽水武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鹽水武廟
圖片來自travelking

鹽水武廟位於臺灣臺南市鹽水區,主祀關聖帝君,為鹽水的重要廟宇之一。該廟是鹽水護庇宮[1] 「七境四角頭」之一的「二媽角新街」角頭廟,但由於該廟舉行的關聖帝君遶境與鹽水蜂炮知名度高,使得其信仰圈不輸給鹽水公廟護庇宮。

鹽水武廟相傳建於永曆年間,永曆廿二年(1668年)擴建,但另有一說認為是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所建。

沿革介紹

立廟由來

鹽水武廟確切的創立年代不明。有一傳說是過去在麻豆曾有一信女供奉關聖帝君的畫像,但這幅畫像某天於屋外曝曬時卻被風吹走,最後發現被吹到鹹水港新街(今武廟路)尾端的大榕樹上。但當她打算將畫像取下時,卻無法請回,這時有人想說是否是關聖帝君打算移駕到鹹水港街,擲筊得到肯定答覆後,當地居女與該位信女遂集資搭建了臨時的小廟予以供奉。這座小廟,即是鹽水武廟的起源。後來據說這座小廟在明永曆廿二年(1668年),由鄭成功部將何積善、范文章與陳永華之子陳漢光所擴建。

又有一說該廟是在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左右約是康熙五十四年到五十七年(1715年─1718年)的這段時間,也就梁文科擔任臺廈道一職的期間。由臺廈道梁文科倡建,但也有認為梁文科只是進行了修建。

發展

鹽水武廟後來在乾隆年間曾經整修過,之後在嘉慶八年(1803年)由鹿港日茂行林文濬捐款重修。關於林文濬捐款修建武廟的原因,主要有兩個說法。一是據說林文濬在嘉慶四年(1799年)因案被召到臺灣府城,路經鹽水武廟時向神明祈求保佑他平安無事,而事後他案消無事,遂派人送了銀4100元進行整修。另一說則是林文濬經商時,因故被帳目弄得一團亂,理不出頭緒。後來有位書生造訪,幫他整理了帳目,告別時此書生只說他姓關,住在嘉義縣鹽水港。事後林文濬欲上門答謝,卻找不到人,偶然進了鹽水武廟才發現那位書生就是廟裡的關聖帝君,遂捐款修廟。此次重修奠定了武廟大致規模,此外還增建了後殿佛祖廳(玉蓮寺)。

道光八年(1828年),董事李怡成、曾長源、陳學古、蘇春山、林協泰、謝源美、黃長順、林源興、曾肇期發起募款重修。而後在光緒元年(1875年)又再次重修。

日治時期,武廟在大正六年(1917年)由翁應賢倡修。二次大戰後,民國卅五年(1946年)李春波、翁應賢再次倡修。而到了民國六十年(1971年),時任武廟里里長與鹽水武廟管理人的李春波等人再次集資重修,此外還購置廟地,闢建後花園,次年(1972年)完工。民國六十四年(1974年)成立管理委員會,兩年一選,採「管理人」與主任委員合一制。民國七十二年(1983年)拆除後殿玉蓮寺,將之改建成三層樓高的後殿。該次工程於民國七十六年(1987年)完工,一樓仍為玉蓮寺,二樓為五恩主殿、三樓則是凌霄寶殿。此外該年(1987年)管理委員會由二年一選改成四年。民國八十六年(1997年),成立「蜂炮文物館」。

民國一百零七年(2018年)7月27日到8月5日舉辦2018年關公文化國際藝術節,7月28、29日舉辦歲次戊戌年武廟建廟350週年北巡會香巡禮(鹿草、布袋、義竹、鹽水街內),中華道教關聖帝君弘道協會嘉年華會,8月2日武廟會館慶成謝土大典。

祀神

鹽水武廟正殿除關聖帝君之外,還供奉有關平太子、周倉將軍。後殿一樓「玉蓮寺」主祀觀音佛祖,另供奉註生娘娘與福德正神。二樓「五恩主殿」則主祀關聖帝君、呂純陽祖師岳府千歲文昌帝君司命真君,配祀關平帝君、周倉將軍。三樓「凌霄寶殿」則供奉有玉皇大帝南斗星君北斗星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