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鹿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鹿賓 
出生 1646~1714)
國籍 中國
職業 清康熙壬戌年(公元1682年)進士


鹿賓(1646~1714)字鳴嘉,號誠齋。定興人。其父鹿盡心曾任山西安邑知縣。鹿賓於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中進士,授湖南桂陽知縣,上任後首先革除里長輪值供應差役的弊病,減輕百姓負擔。又十分重視教育,集中縣內優秀士人,親自授課,同時給予資助,待之親如子弟。縣內山田多荒棄,鹿賓組織農民重墾山田,並教之種麥之法,當年即獲豐收。後政府令丈量土地,鹿賓先令百姓自己丈量,然後親自檢查驗收,只用十餘天,便準確地丈量完畢。當時附近各縣縣官為保官位謊報土地,鹿賓公開表示不幹這種坑害百姓之事,據實上報。由是桂陽百姓競相努力耕墾,贊鹿賓是「吾慈父母」。受到巡撫器重,有要事則相與商處。   當時鎮將俞章言剋扣軍餉,陷害守備黑文英,欺下瞞上,侵害士兵,士兵大嘩,集至省府向巡撫控告,巡撫立即請鹿賓商議,委任他親自處理,以收攏兵心。鹿賓趕到現場,說服士兵回歸隊伍。隨後,命俞章言立即廢除剋扣,遂使士兵安心服役。鹿賓從政態度嚴謹,為官不貪不沾。自任官起要求下官每三個月造一文冊,記錄經理事項及開支情況,離職時兩袖清風,身無銖粟。因政績卓異,被授予陝西道監察御史。建議朝廷慎重選擇教官,不應以捐貲少年為教官。被康熙皇帝採納。調任浙江道,康熙曾賜御書七言絕句。後因事罷官歸里。康熙五十二年(1713),康熙皇帝誕辰之日,鹿賓率庶老進京祝壽,康熙詔復其官,賜尚方所制砥石山硯一方,並御書款識。

乾坤合德碑

汝城縣城南的壽江、九塘江匯合處,有一座文塔,文塔腳下屹立着一塊久經風雨剝蝕的石碑,這就是乾坤合德碑了。該碑刻於清康熙丙子年(公元1696年),高2.16米,碑的兩面均刻有碑文,是當時的知縣鹿賓為嚴禁溺女惡俗所建。碑文系鹿賓親自撰寫,碑的正面上部正中篆刻"乾坤合德"4字,字上陰刻火球,左右各刻一條騰龍。

在封建社會,因為重男輕女思想作祟,不少貧困窮苦家庭常把剛生下來的女嬰淹死。乾坤合德碑所立之處就是過去人們溺淹女嬰的地方。為勸說人們愛護養育女嬰,300多年前的封建統治者、時任桂陽(今汝城)知縣的鹿賓立下制度,並頒發告示,遍貼城鄉,"禁之使勿溺,不如勸之使育之為易從也",在當時"前後發銀四十兩下縣貯庫,給予生女無力之家",又"購田百畝,歲征租,擇耆老收掌,按季一均給養女貧民","貧家生女當利此谷以糊其口,其孰再溺?庶幾風可久而廢",開愛護勸養女嬰之良好風尚之先河,其移風易俗之舉實屬難能可貴。

文塔下原來還有一座清朝知縣鹿賓因憫溺女惡俗倡議而建的始生堂,共三間,清雍正年(公元1723-1735年)改名為育嬰堂,倒塌後沒再重修,只遺留一塊乾坤合德碑記載着古人呵護女嬰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