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鹿豹座,是北天球一個較大的星座,組成鹿豹座的星星都是暗星,1612年(或1613年)始由普朗修斯(Plancius)定義星座。在日本稱為麒麟座。

目錄

星座簡介

鹿豹座的拉丁文名稱是Camelopardalis,意思是「長頸鹿」。由於看上去長頸鹿身上有類似於子身上的斑點,他的頭和蹄子和鹿相似,因此我國早期將Camelopardalis翻譯為「鹿豹」。

鹿豹座是一個很大的「瘦高挑」型的星座,全年可看見,特別是秋天夜晚更是引人注目[1]。鹿豹座的範圍為赤經:3時20分~14時25分,赤緯:+52.25,-86。每年12月23日子夜,鹿豹座的中心經過上中天,它緊挨北極星,與北斗星遙遙相對。鹿豹座大部分沉浸在銀河之中,形成一個細長而歪斜的五邊形。但其中都是比4等星更暗的星,而且一般在南緯7度以南地區的居民看不到這個星座。

鹿豹座最亮的星是鹿豹座β星,中文名「八谷增十四」,其視星等為4.03等,距離997光年,是顆G0型超巨星,其光度是太陽光度的5000倍。據觀測表明,它實際上是雙星,其主星的視星等為4.0等,伴星為8.6等。

鹿豹座中有一個很容易分辨的疏散星團,編號為NGC1502,用雙筒望遠鏡就可以觀察到。編號為NGC2403的是個比較明亮的Sc型旋渦星系,其視星等為8.4等。編號為IC342的是一個SBc型棒旋星系,視星等為9.2等。鹿豹座α星中名「少衛」或「紫薇右垣六」,視星等為4.29等,光度為太陽的25000倍,距離6940光年。

距離鹿豹座α星不太遠的NGC 1961是個視星等微1.1等的Sb型旋渦星系。且在這個星系中恆星形成速度比我們銀河系中恆星形成的速度要快10倍以上。

研究歷史

托勒密時代的星座表中沒有鹿豹座的名字,這是少數沒被古人注意的星座之一,曾經被稱為「缺席的星座」。鹿豹座的一部分相當於我國古代星空劃分中紫微右垣的一部分。據有關學者考證,鹿豹座最早出現在1613年荷蘭神學家P.普朗修斯所創製的天球儀上。

星座故事

這是一個因名字寫錯而將錯就錯的星座。1624年德國數學家巴奇本想將這一片由暗弱小星組成的星空,用《聖經》中的一匹駱駝來命名,因為這匹駱駝將利百加送到亞伯拉罕的兒子以撒那裡,與以撒結為夫妻。可是,當他用希臘文書寫「駱駝」這個單詞時,確誤寫成了「長頸鹿」。以後就以訛傳訛,將這個名字定了下來,中文譯為鹿豹座[2]

視頻

鹿豹座的秘密
Urania天文社帶你足不出戶認星空---鹿豹座

參考文獻

  1. 星座知識 鹿豹座相關知識介紹,第一星座網,2017-12-13
  2. 鹿豹座是幾月幾號 名字的由來介紹, 十二星座,2017-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