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麥可·弗萊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麥可·弗萊恩
圖片來自itsfun

邁克爾·弗萊恩Michael Frayn,1933年9月8日英國當代著名劇作家小說家。他著名的劇作有喜劇《傻瓜年代》、《噪音遠去》,戲劇《哥本哈根》和《民主》,他的小說代表作則有《一往無前》和《間諜》,他慣於將哲學思考與深刻思想用淡淡的幽默筆調錶達出來,其作品將時代背景,情節發展和主人公的心理變化巧妙的融合,使得他的作品受到文學界的好評,獲得過很多文學獎,並且多成為暢銷書,受到民眾歡迎。他的妻子是傳記作家和記者克萊爾·托馬林

小說創作

1965年弗萊恩發表了自己的第一篇小說《罐頭人》(The Tin Men),這篇小說描寫了一群從事自動化設備研究的工程師,作者用幽默的筆法描繪了他們生活的無聊和所作的各種研究的毫無意義,這部作品問世後獲得好評,和朱利安·米切爾(Julian Mitchell)一起獲得了表彰年輕作家的索默斯塞特·毛姆獎。第二年他基於自己的俄語翻譯經歷寫成了中篇小說《俄語翻譯》,獲得霍桑登獎。1967年他根據自己在《觀察家》等雜誌工作的經驗,寫成了《清晨將逝》(Towards the End of Morning),以諷刺的筆調描繪了記者的生活,主人公負責的是一份報紙中無關緊要的欄目,每天的生活單調無味,充滿了空想。這部作品確立了弗萊恩作為諷刺幽默作家的名聲。1973年他完成了小說《甜美的夢》(Sweet Dreams)之後,就主要轉向戲劇創作,直到十餘年後才以描繪一名英國政府公務員對牽扯首相哈羅德·威爾遜的政治謎案的調查的《登陸太陽》(A Landing on the Sun)重新了引起了小說界的注意。

1999年弗萊恩發表長篇小說《一往無前》(Headlong),這一小說圍繞着老布勒哲爾的著名組畫《months》中失落的一幅展開。老布勒哲爾的這套六副組畫現在只有五幅存世,主人公馬丁在別人家做客時偶然發現了第六幅,他想買下畫的努力帶來了一連串的鬧劇。這部融合了幽默風格和古書畫鑑定學的小說入選了當年的布克獎提名,但最後不敵南非作家庫切的《[1]。2002年弗萊恩的《間諜》一書問世,獲得了極大好評。這部小說講述了二戰中倫敦郊區的兩個男孩子的想像力,友誼,對身邊人是否是間諜的猜測,和他們冒失的行動造成的悲慘後果。這部小說成功地融合二戰的戰時背景,童年孩童對外界的敏感和老來回憶的傷感,深刻地刻畫出了戰爭狀態下平民的各種心態,這部小說使弗萊恩贏得了2002年的惠特布雷德獎的小說獎,並獲得年度圖書提名,有趣的是年度圖書的獲獎者正是他的妻子,傳記作家克萊爾·托馬林。

戲劇創作

弗萊恩從1970年起開始戲劇的創作,他的第一部作品是四個獨幕劇的組合《我們中的兩個》(Two of us),由理查德·布里爾斯林恩·李德格萊夫首演,遭到了劇評家的批評。1975年他的《字母的順序》上演,獲得英國戲劇的重要獎項之一的標準晚報戲劇獎(Evening Standard Award)。1976年他的《傻瓜年代》上演,這齣喜劇以六個學生在離校25年後重新聚會為題,獲得較大的成功,獲得了當年的英國戲劇界最高獎——勞倫斯·奧利佛獎。1982年弗萊恩最廣為人知的喜劇作品《噪音遠去》上演,該劇的創作靈感源於《我們中的兩個》的最後一幕鬧劇,使用了戲中戲的表現手法,被稱為英國戰後最成功的喜劇,他也被歸為「幽默作家」並再次獲得勞倫斯·奧利佛獎。

他最為人知的劇作,也是很多人認為是他最好的劇作,是在1998年上演的《哥本哈根》。該劇取材於一個真實的歷史事件:1941年丹麥物理學家尼爾斯·玻爾和他的門生德國物理學家維爾納·海森堡之間的會面,當時丹麥正處於德國的占領之下,而海森堡也許正在進行原子彈的研究,戰後對於這次會面玻爾保持緘默,而海森堡則多次予以解釋,但真相至今成謎。弗萊恩這一劇作即通過玻爾、玻爾夫人瑪格麗特·玻爾和海森堡三個人之間的談話,探討了這次會見的多重可能性。這部作品在英國、美國都獲得了巨大成功,獲得了托尼獎。萊恩最近的劇作《民主》也在倫敦取得了成功,這一劇本取材於德國總理威利·勃蘭特和他的個人助理,東德間諜君特·紀堯姆的歷史事件,又獲得了托尼獎的提名。

除了創作舞台劇劇本之外,弗萊恩還從事劇本的翻譯工作,他翻譯了安東·契訶夫的四部主要劇作《海鷗》、《萬尼亞舅舅》、《三姐妹》和《櫻桃園》,以及列夫·托爾斯泰的《啟蒙的果實》。他還寫了電影劇本《順時針》,由約翰·克里斯主演,以及電視連續劇《做鬼臉》,主演埃莉諾·布龍。1990年他寫的電影劇本《最早與最終》(The first and last)獲得國際艾美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