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麥新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麥新鎮,隸屬於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開魯縣,地處開魯縣西部,東與黑龍壩鎮毗鄰,南隔西拉木倫河、西遼河翁牛特旗奈曼旗相望,北倚新開河與阿魯科爾沁旗接壤。[1]

區域面積221.7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戶籍人口32040人。

1958年,建麥新公社。1984年,設麥新鎮。2001年,台河口鄉併入麥新鎮。

截至2020年6月,麥新鎮下轄下轄16個行政村,另轄2個村級單位。

截至2018年末,麥新鎮有工業企業1家,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01家。

中文名:麥新鎮

行政區類別:鎮

所屬地區: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開魯縣

地理位置:開魯縣西部

面 積:221.7 km²

下轄地區:16個行政村,另轄2個村級單位

政府駐地:雙合興村

電話區號:0475

郵政區碼:028413

車牌代碼:蒙G

戶籍人口:32040人(2018年)

歷史沿革

原名為五區。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為紀念革命烈士麥新,五區更名為麥新區。

1958年,建麥新公社。

1984年,設麥新鎮。

2001年,台河口鄉併入麥新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麥新鎮下轄雙合興、農場、水泉、北勝、保勝、十三排、林發、麥新、林富、富通鎮、蘇家堡、蘭家堡、好力歹、全發、義和沙拉、散包嘎查16個(嘎查)村民委員會;下設94個村民小組、31個自然村。

截至2020年6月,麥新鎮下轄16個行政村:雙合興村、農場村、水泉村、北勝村、保勝村、十三排村、林發村、麥新村、林富村、富通鎮村、蘇家堡村、蘭家堡村、好力歹村、全發村、義和沙拉村、敖包嘎查,另轄2個村級單位西遼河樞紐生活區、大榆樹經營林場生活區,鎮人民政府駐雙合興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麥新鎮地處開魯縣西部,東與黑龍壩鎮毗鄰,南隔西拉木倫河、西遼河與翁牛特旗、奈曼旗相望,北倚新開河與阿魯科爾沁旗接壤。區域面積221.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麥新鎮地處松遼平原與內蒙古高原東側次生沙地交界地帶,被西拉木倫河、新開河所夾,素有「兩河夾一川」之稱。呈西窄東寬錐形狀,境內地勢高差不大,平均海拔高度為290米,由西向東傾斜。

氣候

麥新鎮屬溫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春秋氣候溫和;夏季較熱,多東南風,雨水集中;冬季乾燥寒冷,多偏北風。多年平均氣溫7℃。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無霜期年平均156天。年平均日照時數3095小時。年平均積溫3071℃。

水文

西拉木倫河由西端進入麥新鎮境內,由台河口樞紐分流,境南西拉木倫河流經30千米與老哈河交匯形成西遼河,西遼河境內長8.5千米;境北新開河境內長45千米。

自然災害

麥新鎮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旱澇、風災、低溫霜凍等。

人口

2011年末,麥新鎮轄區總人口3.07萬人。

2017年末,麥新鎮常住人口31532人。

截至2018年末,麥新鎮戶籍人口32040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麥新鎮財政總收入5700萬元,比上年增長1.1%。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900萬元,增值稅80萬元,個人所得稅80萬元。

截至2018年末,麥新鎮有工業企業1家,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01家。

農業

2011年,麥新鎮有耕地面積22萬畝,人均7.2畝,全部為水澆地,農業總產值2.73億元,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14%。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玉米為主,生產糧食20萬噸,人均6514.7千克,其中水稻4500噸,小麥400噸,玉米11.5萬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蔬菜,蔬菜種植面積2000畝,產量4200噸,主要品種有韭菜、大蔥、西紅柿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生豬飼養量10萬頭,年末存欄4.6萬頭;羊飼養量7萬隻,年末存欄2.9萬隻;家禽飼養量116.8萬羽,林地面積6.5萬畝,森林覆蓋率25%,成材林面積5萬畝,林木蓄積量16萬立方米,水果種植面積1.8萬畝,產量10萬噸,主要品種為123蘋果,產量9.2萬噸。

商業

2011年末,麥新鎮有商業網點500個,職工1300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億元,比上年增長0.7%。

視頻

原創:紅色旅遊成為麥新鎮新名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