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線面[1],是臺灣和華南的一種民間麵食小吃。這種小吃在閩東、興化、閩南、閩北、潮州、海南、客家等民系中都流行,不過做法各不相同。
作法
線面使用精麵粉作為原料,加入精鹽、番薯粉、食用油等佐料,使用手工拉成。線面拉開時長度可達到180厘米,直徑僅0.6至0.7毫米,又細又長,被稱為「長壽麵」。
麵線在台灣主要分為「福州」多棍和「泉州」單棍兩種做法,除海峽兩岸日本也會做麵線,如流水麵線(流しそうめん),日本麵線比較簡單,屬手延掛麵,而不持棍手拉。
節慶
福州人每逢生日、過節或者家人自遠方歸鄉,必吃此麵,在麵中加入兩個雞蛋(太平蛋),稱之為「太平麵」。結婚定親時,男家也要送給女家麵線,稱為「喜麵」。閩南人則是以豬腳搭配,在喜慶或尋求改運時食用,稱為豬腳麵線。
認證
2011年,寧德福安的穆陽線面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商標局認定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參考文獻
- ↑ 麵線糊,音讀mī-suànn-kôo. 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2015-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