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麻城隸屬湖北省,是由黃岡市代管的縣級市,位於湖北省東北部,黃岡市北部,長江中游北岸的大別山中段南麓,鄂豫皖三省交界處。介於東經114°40′~115°28′,北緯30°52′~31°36′之間,北與河南省商城縣、新縣以山脊為界,東北同安徽省金寨縣依界嶺分水,東鄰羅田縣,南接團風縣、武漢市新洲區,西與紅安縣毗連,西南距省會武漢113千米,距黃岡市110千米。
麻城總面積3747平方千米,下轄3個街道、15個鎮、1個鄉;2016年戶籍總人口1169509人;2016年,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GDP)266.27億元。麻城全境地貌若馬蹄狀,東部和東北部為高山,西南低,由東向西南傾斜敞開;境內屬亞熱帶大陸性濕潤季風氣候,江淮小氣候區。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熱量豐富,降水充沛,無霜期長。古有「三台八景」,當代有龜峰山風景區、麻城孝感鄉文化園等景點。
麻城歷史悠久,因「獻壽仙子」麻姑而得名;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設麻城縣,1986年撤縣設市。麻城是著名的革命老根據地;是「黃麻起義」的策源地之一,紅四軍、紅二十八軍的組建地,著名的蘇區,抗戰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的重要根據地,走出了王樹聲、許世友、陳再道等36位共和國將軍,被稱為「全國將軍第一鄉」;也是中國古代「八大移民發源地」之一,「孝感鄉」是「湖廣填四川」的起始地和集散地,是巴蜀公認的「祖籍聖地」。[1]
麻城簡介
麻城市,位於湖北省東北部、大別山中段南麓、鄂豫皖三省交界處,處於武漢、鄭州、合肥三角經濟區域中心,緊鄰省城武漢。全市版圖面積3747平方公里,人口126餘萬。下轄3個街道辦事處、15個鎮、1個鄉和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共有715個行政村。城區建成面積30平方公里,戶籍人口36萬。
麻城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和豐厚文化積澱的城市,文脈深厚,民風純樸,資源豐饒,景色宜人,胸襟開闊,交通便利,是著名的紅色古城、杜鵑花城、交通新城、特產名城,是大別山中心城市和旅遊門戶城市,是近年來湖北省發展最快的縣市之一。曾榮獲雙擁模範城市、文明城市、中國花崗石之鄉等稱號。
人間四月天,麻城看杜鵑。[2]
地理環境
位置
麻城市位於湖北省東北部,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別山中段南麓。北與河南省商城縣、新縣以山脊為界,東北同安徽省金寨縣依界嶺分水,省內東鄰羅田縣,南接團風縣、武漢市新洲區,西與紅安縣毗連。
地理方位:東經114°40′—115°28′,北緯30°52′—31°36′。
氣候
麻城屬亞熱帶大陸性濕潤季風氣候,江淮小氣候區。光照充足,熱量豐富,降水充沛,無霜期長。四季分明,冬冷夏熱,雨熱同季為普遍現象。年均氣溫13.0-16.1℃,年平均降水量1111.2-1688.7mm,日照2153h,年無霜期250-270天。
地形
麻城屬大別山區。全境有如馬蹄形,三面環山,東、北、西三部分山脈相連,群峰突起。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形成全市總面積40%為山地,30%為低山丘陵,30%為平原的自然地理特點。[3]
歷史沿革
麻城境內出土的諸多文物證明,7000年前已有人群在舉水流域生活。夏商時期境內屬於夏商王朝控制的小方國「舉國」,公元前11世紀以後,成為黃國的屬地。
春秋戰國時期隸屬楚地。秦統一全國,置36郡,以郢為南郡,麻城屬南郡轄地;後置衡山郡,郡治邾城(今黃岡禹王城),乃屬衡山郡。兩漢為「西陵轄地」,隸屬江夏郡。
三國時先屬魏弋陽郡,後屬吳蘄春郡。晉屬弋陽郡,永嘉三年(公元306年),因恢復西陽王爵位,先後將弋陽郡的西陵、邾、蘄春等劃歸西陽國(都今河南光山)。咸和四年(公元329年),西陽王因依附叛亂被殺,國除,於邾城附近僑置西陽郡、縣,遂屬西陽郡轄。後趙南侵,其部將麻秋在今縣城東北15里的古城畈築城以守。自此,始有麻城之名。
南北朝時期,劉宋初,分西陽置建寧左郡(今縣城西南)。文帝元嘉二十五年(公元448年),又於境內置長風(西北)、赤亭(西部)、陽城、彭城等縣,隸屬豫州西陽郡。孝武帝孝建元年(公元454年),西陽郡劃入、郢州。大明八年(公元464年),建寧左郡降為左縣,合併赤亭、彭波、陽城三縣為陽城左縣,隸屬郢州西陽郡。
南齊建元二年(公元480年),置齊安郡,治齊安(今縣城西南)。又分西陽縣為建寧、陽城二縣,恢復建寧左郡,治建寧。永明四年(公元486年),改建寧左郡為建寧郡,劃屬(西)豫州。南梁分西陽設置信安縣,又於白沙關(今縣城西北)置沙州,轄建寧、齊安郡;於蒙龍城(今縣城東北)置定州(轄郡今屬河南),於鹿城關(今紅安地)置北江州,轄梁安、義陽(今紅安地)、齊昌等郡。又先後設置北西陽、岐亭、梁豐等縣,以及南郡、定城、陰平等郡。
北齊天保年間,於境內設置衡州。陳廢。北周恢復衡州,改定州為亭州,以建寧、陽武兩縣(今麻城)隸州之北建寧郡。又於縣城東80里設置東義州。隋初罷諸郡為州,信安縣屬黃州;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信安為麻城,仍屬黃州。大業五年(公元609年)廢州設郡,屬永安郡。
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麻城置陽城縣,同年在麻城置亭州轄麻城、陽城兩縣。武德八年(公元625年),撤亭州,並陽城,恢復麻城舊制,屬黃州都督府。元和三年(公元808年),麻城併入黃岡縣。大中三年(公元849年)恢復。
五代時,建置如唐,先屬吳。後屬南唐。其時,南唐與後周劃江為界。周世宗顯德五年(公元958年),後周占領南唐江淮之間的大片領土,麻城遂為後周轄縣。宋屬淮南西路黃州。
南宋紹興年間(公元1131~1162年),麻城為南宋北界。理宗端平三年(公元1236年)避兵亂,縣城曾一度遷至什子山(今縣城東80里)。
元初屬湖廣行省黃州路,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隨路改屬淮西道。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又隨路改屬河南江北行省。至元年間,縣治從什子山遷回古城畈。元朝末年,邑人姜銘等築城於今地,後為縣城。
明太祖甲辰年(公元1364年)屬湖廣行省黃州府。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屬湖廣布政司,隨府劃屬河南。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還屬湖廣。
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張獻忠率部攻占麻城,改麻城縣為長順州。七月,引兵入蜀,名復其舊。清代,麻城屬湖北布政司黃州府。
民國二年屬湖北省武漢黃德道,後更名鄂東道,又改為江漢道。二十一年,屬湖北省第四行政督察區。二十七年七月二十日,日機轟炸縣城;八月,縣政府遷往龜頭河。三十二年,又從龜頭河遷往閻家河山水垸暇形地。三十四年,遷回麻城。
1949年3月11日人民解放軍解放麻城全境。3月29日,麻城縣人民民主政府成立,隸屬鄂、豫行政專員公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麻城縣一直隸屬黃岡地區。1986年8月,麻城撤縣設市,1996年黃岡撤地設市,目前麻城市暫屬黃岡市代管。
行政區劃
麻城市共轄3個街道、15個鎮、1個鄉、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716個行政村,7461個村民小組,市區由龍池橋、鼓樓、南湖三個街道辦事處組成。
1997年,麻城市面積3747平方千米,人口112萬,轄3街道12鎮13鄉:鼓樓街道、龍池橋街道、南湖街道、宋埠鎮、白果鎮、夫子河鎮、岐亭鎮、中館驛鎮、浮橋河鎮、福田河鎮、黃土崗鎮、閻家河鎮、三河口鎮、木子店鎮、張家畈鎮、鐵門崗鄉、閔家集鄉、羅家鋪鄉、順河集鄉、西張店鄉、王福店鄉、乘馬崗鄉、長嶺崗鄉、張廣河鄉、蔡店河鄉、鹽田河鄉、龜山鄉、熊家鋪鄉。市政府駐麻城。境內有2國營林場2茶場3個水庫及1個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2005年12月31日,麻城市轄3個街道、14個鎮、2個鄉。共有25個居委會、712個村委會。
2010年3月6日,龜山鄉正式撤鄉設鎮。
人口數量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市總人口1129047人,其中:龍池橋街道70403人,鼓樓街道65813人,南湖街道67711人,中館驛鎮71206人,宋埠鎮69230人,歧亭鎮33521人,白果鎮94669人,夫子河鎮40839人,閻家河鎮44945人,鹽田河鎮44654人,張家畈鎮59462人,木子店鎮58446人,三河口鎮53259人,黃土崗鎮50658人,福田河鎮51626人,乘馬崗鎮62639人,順河鎮63225人,鐵門崗鄉67505人,龜山鄉44131人,熊家鋪鄉15105人。
2004年底,麻城市總人口1162336人。
2010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近120萬人,其中市區戶籍人口30萬人。暫住登記人口3.6萬。[4]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麻城全市國土面積3747平方公里。地表資源相當豐富,有耕地123萬畝,林地282.6萬畝,草地198.4萬畝,多樣化的土種適宜於多種農作物生長。
生物資源
麻城全境地處亞熱帶與溫帶的過渡地帶,兼南北的氣候特點,樹種繁多。據「七五」森林資源清查,全市已查明樹種有61科,299種,其中喬木樹種186種,灌木樹種93種,木質藤本20種。其中,板栗、茶葉、天麻、花生、蠶繭、菊花、桐子、木梓、柿子、油菜、百合、蜂蜜等都是大宗產品,可供系列深度開發;葛粉、菱藕、白花菜、香菇可開發為無公害食品。主要野生動物中,獸類有山風獾、猸、狸、狼、豺、狐、豹貓等多種;鳥類有山鷹、貓頭鷹、鷂鷹、斑鳩、大碓等多種;爬行類有菜花蛇、百節蛇等多種;水生類主要有青魚、草魚、白鰱等多種;昆蟲主要有九香蟲、白蠟蟲等多種。[5]
基礎設施
總況
麻城區位優越,交通便捷。地處華中,是武漢城市圈規劃的地區性中心城市、綜合交通樞紐。106國道貫穿全境,「三高(大廣高速、滬蓉高速、麻竹高速)三鐵(京九鐵路、滬漢蓉鐵路、漢麻鐵路)」在此聯接,尤其是縱跨南北的京九鐵路、大廣高速公路與橫貫東西的滬漢蓉快速鐵路、滬蓉高速公路四條國家高等級主幹道在麻城呈「井」字型交匯。麻城擁有京九鐵路和滬漢蓉快速鐵路兩個二級火車站(麻城站和麻城北站),是中部地區重要的交通節點城市。
公路
截止到2012年,麻城市全市公路通車裡程2494.29公里,其中,國道(106)91.57公里,省道154.78公里。2006年全市境內公路貨運量816萬噸,客運量1293萬人次。106國道和在動工興建的大(慶)廣(州)高速公路(麻城境內52.79公里),合(肥)武(漢)高速公路(其中金寨至麻城段為81公里)將在麻城構成發達的公路交通網。
大廣高速公路、滬蓉高速公路、麻竹高速公路、麻武高速公路、106國道貫穿全境。湖北省十二五規劃中即將建設麻城——通山、麻城——陽新高速公路(麻陽高速公路)、麻城至武穴高速公路,天河國際機場距市區只有80公里、陽邏深水碼頭距市區70公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將達到250多億元,將成為繼武漢、襄陽之後的湖北省第三大交通樞紐。
鐵路
京九鐵路在麻城境內88.4公里,麻城火車站是京九線上的十個大站之一,京九與京廣鐵路的聯絡鐵路線麻城--武漢鐵路在麻城接軌。2006年全市鐵路貨運量40萬噸,客運量180萬人次。滬漢蓉快速鐵路橫貫麻城境內81公里,並在城區有一個二級站,距上海4小時車程。
京九鐵路貫穿全境,京九、京廣鐵路在這裡聯接並建有二級區段站麻城站;滬漢蓉高速鐵路橫貫全境,並建有二級區段站麻城北站;麻城市已成為京九鐵路、滬漢蓉高速鐵路和京九京廣聯絡線3條國家級鐵路線的重要節點。
通信
麻城通訊發達,具備光纜、微波、無線、程控等多種現代化通訊手段,固定電話、移動電話、光纖網絡覆蓋全境。2006年末全市固定電話用戶95477戶;移動電話用戶(含小靈通)130486戶,當年新增4815戶;互聯網用戶10513戶,新增3120戶。
水利
麻城境內水庫塘堰星羅棋布,河流溝渠縱橫,全市有大小河流1580多條,匯成縱貫南北的舉水、巴水水系,以龜山為分水嶺,一東一西分別流注長江。現建有浮橋河、三河口、明山等大型水庫3座5.25萬畝,大坳、碧綠河、大旗山等中小型水庫256座6.05萬畝,還有數百座塘壩,總水域面積45.1萬畝。
電力
從1956年湖北省第一座500千瓦水電站麻城大坳水電站動工興建並於當年建成投產起,麻城轄區內擁有22KV變電站2座,容量為24萬KVA;110KVA變電站3座,容量為16.45萬KVA;35 KVA變電站16座,容量為11.48萬KVA。110KV輸電線路5條共126.38KM;35KV線路28條共346.173KM;10KV配電變壓器3181台,容量38.17萬KVA;10KV配電線路2512.85KM。電網最高負荷15.0萬KW,年供電量6.33億千瓦時。通過加快電網改造,麻城電網形成了以220KV為支撐,110KV為主幹, 35KV為主體、10KV為脈絡的供電網絡體系。[6]
旅遊資源
自然景觀
三台八景,為麻城著名的名勝。
白雲台:位於市北仙居山,有石隆起,上平台,時有雲氣往來其巔,高瞻遠眺,縹緲繽紛,相傳為麻姑行游之所。
雁台:位於市東白梟山之南,有石平坦如席,釋道一修真是山,早晚率動彌課頌於台上,梵語一聲,群雁下集,生公說法,頑石點頭,道力佛性作如是觀。
釣魚台:位於市風陂河,兩水夾流,巨石突起於河中,縱橫各丈許,明季邑人周柳塘建寨碧樓於台上,暇則垂釣其中,海內名士朝夕過從,稱盛一時,迄今僅存遺址。
龜峰旭日:龜山峻極,高聳入雲,頂望江河如匹練,而於凌晨觀日出為奇,扶桑動搖,海水吞吐,金蛇萬道,射目盪心,恰似泰山之觀日出。
白臬飛泉:山頂有石壁,泉從罅出,稍下為石所截,激怒有聲,嘖玉濺珠,不可遏止,飛向半空,千丈一落,奇瀑也。
麻姑仙洞:洞在仙居山之腹。邑志記後趙麻秋建城時,督工子夜不輟,其女麻姑側憫民工,偽作雞聲,冀父聞聲罷役,久為,秋覺而笞姑,姑遂逃此修真。山半為靜月寺,寺左邊一亭,更上有洞,懸石支架,中空如室,底有一池,魚游其中,背有平台,方廣十笏,東南居峰護衛屏列,西北則煙雲繚繞,彌望無際,四方名士,選勝來游者甚眾,雅士留詩,代有所聞。
柏子秋蔭:柏子塔在市東北二十里之九龍山,相傳唐時所建,塔高九丈九尺,其頂覆以鐵鑊,有柏樹盤生於中,每於立秋日午時,塔四面無影,夙傳中洲有塔,每日中無影,論者謂土圭正景之義,茲塔獨於立秋日無影,實為異事。
鳳嶺朝云:鳳嶺位於市西北十五里麻姑仙洞之側,相傳有鳳集此,朝陽未升,晨霞初啟,雲蒸霞蔚,晴絲萬縷,若煙非煙,似霧非霧,可與巫山神女峰比美。
萬松古亭:亭在古縣城西七里,昔縣令張公毅植樹萬株於西崗,立亭其間以觀風,宋蘇子瞻過此,有詩且以名其亭。
桃林春色:桃林位之市東五里之桃林河,兩岸多桃花,綿亘十餘里,居民村巷,羅錯其間,桃花盛開,紅霞如錦,茅檐竹舍,掩映芳華。
龍池夜月:黑龍池在市東南三里許,池水清澈如碧玉,每值夜水輪涌,皎浩異常,人立池旁,清鑒毛髮,儼居玻璃世界。
革命聖地
烈士陵園:位於市西面牛坡山,面積約90餘畝。臨山石階百級而上,門內矗立氣勢雄偉、高聳入雲的革命烈士紀念碑,碑上面以閃閃發光鎦金大字,鐫刻着華國鋒、葉劍英、李先念、徐向前等同志的題字和題詞。園內還興建有革命烈士紀念堂和革命博物館。
乘馬崗會館:1926年秋,乘馬地區第一個黨支部和乘馬區農民協會成立的舊址,毛澤東同志派來的武昌農民運動講習所三百名學生軍戰鬥指揮部設在此處,縣農民自衛軍也在這裡成立。解放後,經人民政府保護和維修,列為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夏家山:位於市南夫子河鎮蘆家河附近,地居偏僻狹道,入而忽然開朗,背倚高山可為屏障,抗戰期間黨派方毅、劉西堯、張體學等同志在此開闢鄂東抗日根據地,第二十一集團軍抗日第五大隊,在此成立。
鄂豫皖紅四軍組建遺址:位於福田河鎮舊街,1931年1月,活動在鄂豫皖邊區的紅一軍與轉道而來的十五軍在商南竹園會師,就近開赴麻城福田河,合編為紅四軍,曠繼勛任軍長,徐向前任參謀長,全軍約1.25萬人。
順河柏樹(北風)咀紅軍醫院:位於順河集鎮垸店柏樹村,1930年,麻城縣蘇維埃政府成立,機關駐地柏樹咀,同時,省蘇維埃政府也在此建立紅軍醫院第二分院。醫院占地約200平方米,磚木結構平房。新中國成立後多次維修,並闢為革命傳統教育基地。[7]
主要景觀
龜峰山風景區位於麻城市龜山鎮境內,由龜頭、龜腰、龜尾等9座山峰組成,方圓100多公里,最高海拔1320米。國家AAAA級風景區。因其地形山勢酷似一隻昂首吞日的神龜而得名「龜山」,大別山中的名山。有「天下第一龜」、「中國杜鵑第一山」和「第二廬山」的美譽。龜峰山主要景點有:杜鵑花海,龜首,抗戰遺蹟石刻,能仁禪寺,望龜亭,觀音殿,龜山迎客松,杜鵑花溪等。
龜峰山屬亞熱帶大陸濕潤季風氣候,它的位置恰好處在大別山南北氣候的分界線上,北坡是南溫帶針葉與落葉混交林景觀,而南坡則是北亞熱帶綠針闊葉混交林景觀。大別山脈一名,正是體現了這種景觀上的兩種不同形態。氣候、水文和土壤上的巨大差異,構成了龜峰山所獨有的豐富多彩的四季美景。
龜峰山平均氣溫為13℃,7月最高氣溫為23℃。盛夏時節,當100公里外的武漢處於火爐狀態時,龜峰山卻是一片清涼世界。龜峰山春可觀賞蘭花杜鵑,夏可避暑納涼,秋可觀紅采山果,冬可踏雪尋梅。因長期的封山保護,自然地質資源和植被保存極為完整。是大別山少有的風景旅遊勝地。
龜峰山奇石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們全部都是由古老的石英花崗岩組成。
與由石灰石與水作用下生成的溶岩石不同,龜峰山地區的象形蝕余奇石則是花崗岩在長期的物理風化、崩塌和地應力作用下形成的。因此,更顯得險峻瑰麗、雄渾蒼勁、粗獷神奇、自然天成。充分展示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妙。它們有的像龜,有的像兔、,有的像貓,在的象獅身人面獸……不同的側面,不同的角度,奇石的形態變幻無窮。登山路上,觀龜峰奇石,令人有峰迴路轉,移步換景,遐想萬千之感。
麻城烈士陵園
麻城烈士陵園位於城區陵園路, 是為紀念」黃麻起義」和緬懷鄂豫皖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而修建的,是「全國100個紅色旅遊景點景區」之一和全國30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節點。國家AAAA級景區,該陵園是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是湖北省愛國主義、國防教育示範基地。
杏花村
麻城杏花村位於麻城市岐亭古鎮旁,國家AAA級景區。據專家學者考證,即晚唐詩人杜牧《清明》詩中所寫的杏花村。明清詩人也多有詩賦。清乾隆皇帝曾御賜巨匾「杏花古剎」於村廟。這是一座文化名村,風景幽美,楊柳依依,小橋流水,樵歌牧唱,分外誘人。
五腦山國家森林公園
五腦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市區西北4公里處,國家AAA級景區。其森林覆蓋率達95%。公園內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多彩多姿,帝主廟建於明代,是著名道教活動中心;麻姑仙洞泉水清澈,終年不涸,與鳳嶺朝雲同列入 「麻城八景」;靜月宮綠竹通幽,藏獅洞冬暖夏涼;石築城牆連綿數里,三國曹操手書「萬古高風」遺址等等。
公園交通便利。五腦山森林公園地處麻城市區,106國道、合武鐵路、大廣高速公路在這裡交匯,距市區中心僅4公里,距京九火車站10公里,距合武火車站2公里,距武漢天河機場80公里,交通極其便利,各景區道路暢通,便捷。
公園風景優美,氣候宜人,山峰連綿起伏,林海松濤,百鳥鳴唱,綠水青山,令人留連忘返。公園旅遊資源豐富,帝主廟、法華寺分別是麻城道教、佛教活動中心;白雲台、麻姑仙洞、鳳嶺朝雲同列入麻城「三台八景」。
建園以來,公園一是逐步完善基礎設施,修通帝主廟至麻姑仙洞山頂公路,硬化了進場4.5公里仙姑路,改造公園電網,新建通訊基站和供水系統,實現了水、電、路、通訊「四通」;二是新建、修繕一批景點,修繕了帝主廟、麻姑仙洞、靜月宮等老景點,新建法華寺、動植物園、霸王寨、飛機場等新景點;三是通過招商建成了簡家沖水庫和輝煌山莊,仙姑洞山莊,提高了公園旅遊接待能力。
柏子塔
柏子塔建於唐代,距今有1200多年、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湖北省麻城市區東北約10 公里的九龍山上,轄地屬閻河鎮柏子塔村。柏子塔為六邊形樓閣式磚塔,蓮花形平座以及直欞窗為唐代盛行的建築風格,而球紋窗又具有五代風格。原為九層。日寇侵華時,將塔頂及八、九層炸毀,現存七層半,殘高34.72 米,保存總體狀況較好。據(《麻城縣誌》康熙九年刻本)載:「唐德宗四年(783 年),虛應禪師建塔,九級,頂覆以鐵鑊,鑊側一柏蟠根而生,每立秋日午,塔身無影」。故稱「柏子秋陰」是「麻城八景」之一。塔旁有「唐王洞」、「龍井」、「寺院」。塔南50米處是「九龍寺」,為三開磚木結構建築。內有僧人兼作柏子塔保護人。另外,明代思想家李贄講學、著述的龍潭寺、釣魚台遺址,亦在附近。
遺蹟及文物
粟山崗遺址:位於市區龍池橋辦事松鶴村。呈不規則長方形土墩,南北長120米,東西寬60米,高出地表1-3米。暴露遺物有陶器和石器兩大類。陶器有泥質磨光黑陶曲腹杯、彩陶高柄罐形鼎、鏤孔豆、孟、甑、紡輪等。石器有石斧、矛、鏃等。謝家墩遺址,位於宋埠大勝山村謝家墩垸,距宋埠4公里。遺址成長方形,高出地表3-9米,總面積4000平方米,出土器形有夾砂陶平折沿陶盆、麻面實心陶球、小口高頸陶罐、弦紋缸、陶環、陶缽等。器物紋飾有弦紋、繩紋、鏤孔和附加堆紋等。專家考證,屬新石器龍山文化,含有屈家嶺等早期文化因素,為新石器時代人類居住地。
白骨墩楚墓:位於宋埠鎮大勝山村,古墓共6座,出土文物262件,其中陶器109件,有鼎、敦、壺、罐、豆、紡輪等;銅器142件,有劍、矛鏃、馬銜、鼎、壺等。墓葬均為長方形坑豎穴墓,棺木以懸底弧棺為特點。據專家考證,該墓與江陵楚墓、黃岡月兒沖墓為同時代墓葬。[8]
麻城特產
總況
麻城資源富集,物產馳名。工業已形成汽車配件、治金機械、花崗石材、電力能源、醫藥化工「五大集群」。汽車配件成為湖北省重點產業集群。麻城是「中國花崗石之鄉」。特色農業已形成中國菊花之鄉、中國油茶之鄉、中國板栗之鄉及蔬菜、畜牧、桑茶藥產業等「三鄉三業」,福白菊、黑山羊、綠殼蛋、野茶油茶名品暢銷海內外。
名優特產
麻城茶葉
麻城茶葉,主要有龜山岩綠、三峰毛尖、護山霧毫三大系列產品。麻城「三大系列」茶葉,因其茶園分布地域不同,風味獨到,各具特色。
野生茶油
茶油是中國特有傳統食用植物油,可見民間取油茶果榨油以供食用。茶油的主要成分是油酸、亞油酸和亞麻酸為主的不飽和脂肪酸,且亞油酸和亞麻酸的比例恰當,其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達95%左右。麻城野生茶油營養豐富,具有降血壓、降血脂、烏髮等作用,居植物油之冠,被譽為「油中聖品」。
福田白菊
福田白菊(Dendranthema mpriflolium (Ramat)Tzvel)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中國傳統常用中藥材,以頭狀花序供藥用。用白菊花泡茶喝,可發揮白菊花平肝潛陽、疏風清熱、涼血明目的功效;而且白菊花清香味甘,泡茶喝可增進茶湯香味,適口性好。
野生葛粉
野生葛粉,是以龜峰山深山密林中多年野生葛根為原料,採用民間傳統工藝和現代科技相結合的方法精製而成,藥食同用,歷史悠久。經現代科學檢測,該品含人體必需的鋅、鐵、鈣、維生素B1、B2等微量元素及多種氨基酸,是廣大消費者的最佳天然食品。
野生天麻
天麻,又名赤箭,神麻,是一種與萌發菌和密環菌共生的蘭科多年生草本寄生植物。天麻具有擴血管、增強血管彈性作用,在治療暈眩、腦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而引起神經症狀和心血管疾病有顯著療效。
鹽田河板栗
鹽田河為全國板栗第一鎮。產量居全國各鎮之首,品種多,其主要品種「大紅光」、「小紅光」、 「桂花香」、「六月爆」、「九月寒」,果大質優,色澤油亮,美味可口,營養豐富。[9]
特色飲食
肉糕
麻城肉糕為麻城傳統名菜。
將鮮魚去刺去皮,豬肉去骨剔皮,均剁成肉漿,將苕粉(即紅薯粉)、清水、食鹽按比例放入盆內與肉漿攪拌,依各人口味還可以加入少量薑末、蔥花等佐料,在蒸籠墊上隔離紙,將攪拌好的肉漿舀入蒸籠,猛火蒸半個鐘左右。出籠後可切成小塊即食「熱肉糕」;一般攤冷後切成長條,宴席上擺齊裝盤再次蒸熱,平時食用切成小塊可水煮、可下面、可油炸、可煎作菜。保存方法可冷藏或食用油浸封。
油麵
麻城油麵,採用上白麵粉加適量芝麻油和鹽,由人工拉成。形成銀絲,纖細美觀。瘦肉油麵已列入《湖北風味小吃》。
魚面
麻城魚面(俗稱垂魚),是麻城市傳統食品。採用鮮魚、紅薯粉、雞蛋清、食鹽等錘鍊精製而成。是一種低膽固醇、純天然綠色食品,廣泛適用於家庭、賓館宴席食用。
老米酒
麻城老米酒已有千年釀造歷史。自唐朝黃州刺史杜牧過麻城歧亭,留下「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的詩句,至北宋大詩人蘇東坡高歌「酸酒如齏湯,甜酒如蜜汁。三年黃州城,飲酒但飲濕」,歷代文人墨客盛讚麻城老米酒。
麻城糍粑
打糍粑,在麻城,過去是一件很隆重的事情,只有過大年、立夏、中秋幾個大的節日才能吃到,左鄰右舍圍在一起搗糍粑,已經成為一種極具地方特色的風俗習慣。糍粑是麻城很多地方必備的年貨,採用特產糯米經過多道工序精製而成。糍粑吃法多種多樣,可烤、可煮、可炸。味道鮮美,可口。
徐志安、徐其江、俆其富、徐錫珠、陶景、陶懷德、誾家友、黃安義、彭恩忠、董安義、董家義、程本、程再鳳、曾凡亨、曾莎萍、曾憲國、傅文杰、傅興大、傅達輝、傅海龍、謝家友、簡佐國、熊少蘭、戴景華等等。
新時期恢復軍銜制以來:中將:鄒永釗 原第二炮兵副司令員 少將:閔成立、李慶星、馮世平、嚴智澤、李欣劍。
科研方面
彭桓武(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氫彈之父)
嚴士健(數學家,歷任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教授、數學系主任、數學與數學教育研究所所長)
劉昌國(「嫦娥一號」核心發動機技術負責人)
喻樹迅(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科院棉花所 所長、博士、研究員。中棉種業長江公司董事長)
文化體育
楊潔(中國電視劇第一代導演,中國第一代女電視藝術家,代表作1983版《西遊記》)
張敬安(作曲家,代表作《洪湖赤衛隊》)
王崇秋(攝像師,代表作《西遊記》)
馬識途[祖籍](作家)
蔣兆和[祖籍](畫家,我國現代卓越的人物畫大師和美術教育家,被稱為20世紀中國現代水墨人物畫的一代宗師)
余敏文(教授,國家一級美術師、大別山畫院院長)
梅希文(斯諾克檯球運動員2009 斯諾克中巡賽年終總決賽冠軍)
李喆(圍棋選手)
黃林海(吉尼斯世界紀錄保持者)
政治方面
李鵬[祖籍](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全國人大委員長)
李小琳[祖籍](中國電力國際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全國政協委員)
李小鵬[祖籍](山西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
余誠(同盟會湖北分會會長)
嚴重(國民黨陸軍中將,國民政府黃埔軍校總隊長、湖北省代主席)
夏斗寅(國民黨陸軍上將,中央委員,湖北省政府主席)
嚴智澤( 原中國民航總局紀委書記、黨委委員)
肖永安(原貴州省副省長、貴州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
畢志倫(原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湖北日報傳媒集團董事長、社長、黨委書記)
朱厚倫(共青團湖北省委書記、黨組書記 )
陳新洲 (新華社北京分社黨組書記、社長)
汪誕平(中國國民黨中央政策委員會執行秘書、秘書長辦公室主任,馬英九重要幕僚。台灣地區中央廣播電台總台長、台灣華視文化公司董事長)
汪民楨(政論家,曾任陳誠秘書,台北市議會副議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