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麻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麻疹是兒童最常見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之一,其傳染性很強,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種疫苗的地區易發生流行,2~3年一次大流行。麻疹病毒屬副黏液病毒,通過呼吸道分泌物飛沫傳播。臨床上以發熱、上呼吸道炎症、眼結膜炎及皮膚出現紅色斑丘疹和頰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疹退後遺留色素沉着伴糠麩樣脫屑為特徵。常並發呼吸道疾病如中耳炎、喉-氣管炎、肺炎等,麻疹腦炎、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等嚴重併發症。目前尚無特效藥物治療。 [1]

別稱 英文名稱 就診科室 多發群體
麻疹 measles 感染科 兒童
常見病因 常見症狀 傳染性 傳播途徑
感染麻疹病毒 發熱、上呼吸道炎症、麻疹黏膜斑、皮疹等 飛沫傳播

病因

麻疹病因
原圖鏈接

麻疹病毒屬副黏液病毒科,為單股負鏈RNA病毒。直徑約100~250nm,衣殼外有囊膜,囊膜有血凝素(HL),有溶血作用。麻疹病毒有6種結構蛋白;在前驅期和出疹期內,可在鼻分泌物、血和尿中分離到麻疹病毒。麻疹病毒只有一個血清型,抗原性穩定。此病毒抵抗力不強,對乾燥、日光、高溫均敏感,紫外線、過氧乙酸、甲醛、乳酸和乙醚等對麻疹病毒均有殺滅作用,但在低溫中能長期存活。 [2]

臨床表現

典型麻疹可分以下四期

麻疹症狀
原圖鏈接
  • (1)潛伏期約10日(6~18天)。曾經接觸過麻疹患兒或在潛伏期接受被動免疫者,可延至3-4周。在潛伏期內可有輕度體溫上升。
  • (2)前驅期也稱發疹前期,一般為3~4天。表現類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狀:
  • (3)出疹期多在發熱後3-4天出現皮疹。
  • (4)恢復期出疹3~4天後皮疹開始消退,消退順序與出疹時相同;在無合併症發生的情況下,食慾、精神等其他症狀也隨之好轉,體溫減退。皮膚顏色發暗。疹退後,皮膚留有糠麩狀脫屑及棕色色素沉着,7~10天痊癒。

其他類型麻疹

麻疹症狀
原圖鏈接
  • (1)輕症麻疹毒力減低型麻疹病毒感染,多見於在潛伏期內接受過丙種球蛋白注射者,或小於8個月的體內尚有母親抗體的嬰兒。發熱低,上呼吸道症狀較輕。麻疹黏膜斑不明顯,皮疹稀疏。病程約1周,無併發症。
  • (2)重症麻疹發熱高達40℃以上,中毒症狀重,伴驚厥,昏迷。皮疹融合呈紫藍色者,常有黏膜出血,如鼻出血、嘔血、咯血、血尿、血小板減少等,稱為黑麻疹。皮疹少,色暗淡,常為循環不良表現。此型患兒死亡率高。
  • (3)無疹型麻疹注射過麻疹減毒活疫苗者可無典型黏膜斑和皮疹,甚至整個病程中無皮疹出現。此型臨床診斷較難,只有依賴前驅症狀和血清中麻疹抗體滴度增高才能確診。
  • (4)異型麻疹此為非典型麻疹,接種滅活疫苗後引起。表現為高熱、頭痛、肌痛,無口腔黏膜斑。出診順序:皮疹從四肢遠端開始延及軀幹、面部,呈多形性;常伴水腫及肺炎。國內不用麻疹滅活疫苗,故此類型少見。
  • (5)成人麻疹由於麻疹疫苗的應用,成人麻疹發病率逐漸增加。與兒童麻疹不同處為:肝損壞發生率高;胃腸道症狀多見,如噁心、嘔吐、腹瀉及腹痛;骨骼肌病,包括關節和背部痛;麻疹黏膜斑存在時間長,可達7天,眼部疼痛多見,但畏光少見。

[3]

診斷

根據患兒臨床表現:持續性發熱,咽痛,畏光,流淚,眼結膜紅腫等。在口腔頰黏膜處見到麻疹黏膜斑。 發熱4天左右全身皮膚出現紅色斑丘疹。出診順序為耳後、頸部,而後軀幹,最後遍及四肢手和足。退疹後皮膚脫屑並有色素沉着。2周前與麻疹患者有接觸史。較易做出診斷。早期鼻咽分泌物找多核巨細胞及尿中檢測包涵體細胞有益早期診斷。在出疹後第一天或第二天檢測血清麻疹抗體,若陽性即可確診。

鑑別診斷

麻疹鑑別診斷
原圖鏈接

應與猩紅熱、風疹、幼兒急疹等發熱、出診性疾病鑑別。 [4]

治療

一般治療

隔離,臥床休息,房內保持適當的溫度和濕度,常通風保持空氣新鮮。有畏光症狀時房內光線要柔和;給予容易消化的富有營養的食物,補充足量水分;保持皮膚、黏膜清潔,口腔應保持濕潤清潔,可用鹽水漱口,每天重複幾次。一旦發現手心腳心有疹子出現,說明疹子已經出全,病人進入恢復期。密切觀察病情,出現合併症立即看醫生。

對症治療

高熱時可用小量退熱劑;煩躁可適當給予苯巴比妥等鎮靜劑;劇咳時用鎮咳祛疾劑;繼發細菌感染可給抗生素。麻疹患兒對維生素A需要量大,世界衛生組織推薦,在維生素A缺乏區的麻疹患兒應補充維生素A。

中藥治療

預防

麻疹預防
原圖鏈接

被動免疫

在接觸麻疹後5天內立即給於免疫血清球蛋白,可預防麻疹發病;超過6天則無法達到上述效果。使用過免疫血清球蛋白者的臨床過程變化大,潛伏期長,症狀、體徵不典型,但對接觸者仍有潛在傳染性。被動免疫只能維持8周,以後應採取主動免疫措施。

主動免疫

麻疹預防
原圖鏈接

採用麻疹減毒活疫苗是預防麻疹的重要措施,其預防效果可達90%。雖然5%-15%接種兒可發生輕微反應如發熱、不適、無力等,少數在發熱後還會出疹,但不會繼發細菌感染,亦無神經系統合併症。國內規定初種年齡為8個月,如應用過早則存留在嬰兒體內的母親抗體將中和疫苗的免疫作用。由於免疫後血清陽轉率不是100%,且隨時間延長免疫效應可變弱,所以4~6歲或11~12歲時,應第二次接種麻疹疫苗;進入大學的青年人要再次進行麻疹免疫。急性結核感染者如需注射麻疹疫苗應同時進行結核治療。

控制傳染源

要做到早期發現,早期隔離。一般病人隔離至出疹後5天,合併肺炎者延長至10天。接觸麻疹的易感者應檢疫觀察3周。

切斷傳染途徑

病人衣物應在陽光下曝曬,病人曾住房間宜通風並用紫外線照射,流行季節中做好宣傳工作,易感兒儘量少去公共場所。 [5]

視頻

麻疹!

[6]

什麼是麻疹?

[7]

預防麻疹!

[8]

參考來源

  • 馬超,蘇琪茹,郝利新,溫寧等. 中國2012~2013年麻疹流行病學特徵與消除麻疹進展. 《 中國疫苗和免疫 》 , 2014
  • 馬超,羅會明,安志傑,張萍等. 中國2006~2007年麻疹流行病學特徵及消除麻疹措施分析. 《 中國疫苗和免疫 》 , 2008
  • 馬超,郝利新,蘇琪茹,溫寧等. 中國2014年麻疹流行病學特徵分析. 《 疾病監測 》 , 2015
  • 張燕,許文波,朱貞,蔣小泓等. 中國2003年流行的麻疹野病毒分子流行病學分析. 《 中國計劃免疫 》 , 2005
  • 馬超,郝利新,馬靜,張燕等. 中國2010年麻疹流行病學特徵與消除麻疹進展. 《 CNKI 》 , 年

文獻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