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麻羊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麻羊藤

中文名稱:麻羊藤

二名法:Vitis piasezkii Maxim.

界屬:植物界、葡萄屬

門綱:被子植物門、木蘭綱

亞綱:薔薇亞綱

目科:鼠李目、葡萄科

分布區域:產山西、陝酉、甘肅、河南、浙江、四川。

麻羊藤中草藥名。來源植物為變葉葡萄(學名:Vitis piasezkii),又稱複葉葡萄、黑葡萄、野葡萄。葡萄科葡萄屬木質藤本。果可供食用或釀酒。

形態特徵

木質藤本。小枝圓柱形,有縱棱紋,嫩枝被褐色柔毛。卷鬚2叉分枝,每隔2節間斷與葉對生。

葉3-5小葉或混生有單葉者,複葉者中央小葉菱狀橢圓形或披針形,長5-12厘米,寬2.5-5厘米,頂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外側小葉卵橢圓形或卵披針形,長3.5-9厘米,寬3-5厘米,頂端急尖或漸尖,基部不對稱,近圓形或闊楔形,每側邊緣有5-20個尖鋸齒,單葉者葉片卵圓形或卵橢圓形,長5-12厘米,寬4-8厘米,頂端急尖,基部心形,基缺張開成鈍角,每側邊緣有21-31個微不整齊鋸齒,上面綠色,幾無毛,下面被疏柔毛和蛛絲狀絨毛,網脈上面不明顯,下面微突出;基出脈5,中脈有側脈4-6對;葉柄長2.5-6厘米,被褐色短柔毛;托葉早落。

圓錐花序疏散,與葉對生,基部分枝發達,長5-12厘米,花序梗長1-2.5厘米,被稀疏柔毛;花梗長1.5-2.5毫米,無毛;花蕾倒卵橢圓形,高1-2.5毫米,頂端圓形,萼淺碟形,邊緣呈波狀,外面無毛;花瓣5,呈帽狀粘合脫落;雄蕊5,花絲絲狀,長0.7-1毫米,在雌花內完全退化;花盤發達,5裂;雌蕊1,在雄花中完全退化,子房卵圓形,花柱短,柱頭擴大。

果實球形,直徑0.8-1.3厘米;種子倒卵圓形,頂端微凹,基部有短喙,種臍在種子背面中部呈卵圓形,種脊微突出,表面光滑,腹面中棱脊突起,兩側窪穴呈寬溝形,向上達種子上部1/4處。花期6月,果期7-9月。

分布範圍

產山西、陝酉、甘肅、河南、浙江、四川。模式標本采自陝西南部與甘肅東南部交界處。

生長環境

生山坡、河邊灌叢或林中。海拔1000-2000米。

藥用價植

別名複葉葡萄、黑葡萄、野葡萄

來源葡萄科麻羊藤Vitis piasezkii Maxim.,以幼莖流出液汁入藥。

生境分部陝西、山西、河南、四川。

性味微苦、澀,平。

功能主治消食清熱,涼血。主治胃腸實熱,頭痛發熱,骨蒸勞熱,急性結膜炎,鼻衄等。

用法用量原汁生用,每次服1~3酒杯,溫服。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1]

參考資料

  1. 麻羊藤,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