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麻雀的前世今生(宋秀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麻雀的前世今生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麻雀的前世今生》中國當代作家宋秀玲的散文。

作品欣賞

麻雀的前世今生

如果大象牙痛,最先發現的,不是飼養員,而是麻雀——它會從大象拉出的糞便里啄食沒有消化完的東西。於是飼養員斷定:該給大象請醫生了。

麻雀是雀科雀屬的鳥類,又叫樹麻雀,俗名霍雀、瓦雀、家雀、老家賊、禾雀,亦叫北國鳥。雌雄同色,顯著特徵為黑色喉部、白色臉頰上具黑斑、栗色頭部。麻雀喜群居,種群生命力極強,廣布於中國全境,也廣布於歐亞大陸

麻雀是與人類伴生的鳥類,棲息於居民點和田野附近。白天四出覓食,活動範圍在2.5~3千米以內。在地面活動時雙腳跳躍前進、翅短圓、不耐遠飛、鳴聲喧噪。「吱吱喳喳」是其生活常態,「歡呼雀躍」,大概就是它們所獲得的一個褒義詞吧?這種小生靈非常聰明機警,有較強的記憶力,如得到人救助的麻雀會對救助過它的人表現出一種持久的親近。俄國作家屠格涅夫曾在他的短篇小說《麻雀》中記載過一隻母鳥為保護不慎墜地的幼鳥以其弱小的身體面對一隻大狗而不退縮的感人場面。如果你願意對麻雀進行連續觀測,你會發現它們是非常可愛的小生命,特別是它們的集體行為是研究鳥類行為學的重要素材

麻雀形不驚人、貌不壓人、聲不迷人,加上和我們太熟悉了,反而使我們對它們了解得並不多。說實在的,麻雀的確能從人們那兒搶走很多的莊稼和糧食,因此獲得害鳥之名;但是,麻雀對有害昆蟲的控制,作用頗巨,事實上在麻雀多的地區,害蟲特別是鱗翅目害蟲的數量明顯要少於其它地區,這表明它們對農業生產又有積極的貢獻。當它們需要獲得食物時,我們應當對這些大自然的生靈適當地慷慨一些。可惜的是由於過去我們在生態認識上的不全面,曾對它們進行過大規模的圍剿,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文明的遺憾。

18世紀中葉,歐洲發生過這麼一樁事情:饞嘴巴的麻雀因為偷吃了普魯士國王御花園的櫻桃,結果招來「滿門抄斬」的大禍:怒不可遏的腓特烈國王,規定每戶上繳死麻雀的頭數,不得少於家庭成員的人數。眨眼間,麻雀被掃蕩殆盡,但御花園中那棵櫻桃樹因蟲病獗而死。

歷史有驚人的相似。1958年,中國將它列為「四害」之一。一年以後,各地陸續發現園林植物出現蟲災,有些還是毀滅性的。60年代初停止捕殺後,麻雀數量恢復很快。但是後來由於大規模地使用農藥,麻雀大面積地減少,這一現象在水稻產區具有一定普遍性。如西南某些省份,麻雀幾乎絕種。

[1]

作者簡介

宋秀玲,必讀社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