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黃山木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黃山木蘭

學 名 : Magnolia cylindrica是木蘭科木蘭屬的植物,是中國的特有植物。

分布地理 : 在中國大陸的湖北、安徽、江西、浙江、福建等地,生長於海拔700米至1,600米的地區,多生在山地林間。

台灣分布 : 地北至宜蘭太平山、獨立山、新北市三峽,東至花蓮玉里、富源一帶,往南以高雄藤枝為其分布南限,垂直分布於海拔1000-2000公尺間。

物種現狀 : 國家三級保護植物,漸危種。星散分布於長江下遊亞熱帶山地天然林中。由於森林過度砍伐以及產地民眾每年早春採摘花蕾供葯用和踐踏幼苗,致使天然更新困難,植株正日益減少。

科學分類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木蘭類植物 Magnoliids

目: 木蘭目 Magnoliales

科: 木蘭科 Magnoliaceae

屬: 木蘭屬 Magnolia

種: 黃山木蘭 M. cylindrica

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高達10米,樹皮灰白色,平滑。主側根均發達,主根粗壯,須根特多,側根主要分布在10-40釐米肥沃的表土層。天然更新較好,萌芽力強;嫩枝、葉柄、葉背被淡黃色平伏毛。

老枝紫褐色,皮揉碎有辛辣香氣。葉膜質,倒卵形、狹倒卵形,倒卵狀長圓形,長6-14釐米,寬2-5(6.5)釐米,先端尖或圓,很少短尾狀鈍尖,葉面綠色,無毛;下面灰綠色;葉柄長0.5-2釐米,有狹溝;托葉痕為葉柄長的1/6-1/3。花先葉開放,直立;花蕾卵圓形,被淡灰黃色或銀灰色長毛;花梗粗壯,長1-1.5釐米,密被淡黃色長絹毛,花被片9,外輪3片膜質,萼片狀,長12-20毫米,寬約4毫米,中內兩輪花瓣狀,白色,基部常紅色,倒卵形,長6.5-10釐米,寬2.5-4.5釐米,基部具爪,內輪3片直立;雄蕊長約10毫米,葯隔伸出花葯成尖或鈍尖,花絲淡紅色;雌蕊群綠色,圓柱狀卵圓形,長約1.2釐米。

聚合果圓柱形,長5-7.5釐米,直徑1.8-2.5釐米,下垂,初綠帶紫紅色後變暗紫黑色,成熟蓇葖排列緊貼,互相結合不彎曲;去種皮的種子褐色,心形,高7-10毫米,寬9-11毫米,側扁,頂端具V形口,基部突尖,腹部具寬的凹溝。

3月上旬始花,下旬進入末期,有時可延至4月初;冬芽於3月中下旬萌動,4月初展葉,到7月中旬開始形成越冬花蕾。月下旬至5月開花,9月果實成熟。[1]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700-1600米的山地林間。[2]

適生於雨量充沛、溫涼、多霧的山地氣候,年平均溫7.7-16℃,極端最低氣溫-8-12℃,年降水量度600-2300毫米以上,無霜期230-265天,土壤為黃棕壤或黃壤,pH值4.5-5.5。在肥厚疏鬆、富含腐殖質和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上生長良好。幼樹稍耐蔭,根系發達,萌櫱性強。常與殼鬥科、冬青科、山茶科、杜鵑科的樹種及黃山松等針、闊葉樹混生。

多生于山坡、溝谷疏林間或山體頂部灌叢中。在黃山上部常與黃山櫟QuercusstewardiiRehd.、米心水青岡FagusenglerianaSeem.、四照花Dendrobenthamiajaponicavar.chininsis(Osborn)Fang.、黃山花揪SorbusamabilisChengexYu、燈籠花EnkianthuschinensisFranch等組成落葉闊葉林。性耐寒而不耐幹熱,生長中等,在肥沃濕潤而排水良好的酸性土長勢較好,生於低濕積水地,常易爛根。

繁殖方法

(1)無菌外植體的獲得

(2)芽的誘導

(3)芽的增殖

(4)根的誘導與培養

(5)試管苗的移栽。本發明對受威脅的瀕危植物黃山木蘭進行離體組培快繁殖技術的研究,以搶救該物種,使其種群得以繁衍擴大;並利用離體組培的方法大量提供了珍稀植物黃山木蘭的優良組培苗,對儲存和保護瀕危植物黃山木蘭並對其加以開發利用具有重要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黃山木蘭在來舟林業試驗場引種栽培試驗10餘年,結果表明,該樹種採種育苗容易掌握,1年生苗高達40cm,地徑0.7cm。造林成活率高達90%,幼林生長快,10年生時平均高7.56m,平均胸徑8.92cm,黃山木蘭不僅是園林綠化的優良樹種,而且花蕾可入葯,木材又是珍貴用材,因此,對其進行人工造林具有重要意義。

採種方式

黃山木蘭採種應選擇15-40年生的健壯母樹。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當聚合果由紅變紫、內種皮發黑時,即可採種。採摘後在室內後熟一段時間(5-7天),待果殼自然開裂後取出種子,放流水中1-2天,當假種皮軟化後,放在清水中擦去油脂狀的外種皮。脫脂越凈,發芽率越高。將洗凈的種子在室內攤數天陰幹,通常採用濕沙貯藏。註意經常檢查,發現有酶爛變質種子,應立即翻沙消毒,撿出壞種子。籽率為7%左右。種子千籽重100-120克,每公斤種子有1.0-1.2萬粒。發芽率86%。

育苗培養

苗圃地應選取排灌方便的沙質壤土。播種前進行細致整地,施足基肥,每畝均勻撒施菜餅300公斤,鈣鎂磷肥50公斤,耕耙後築畦。於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種,播種前,苗床和種子均消毒,並用溫水浸種催芽,水溫控製在50℃,浸種36-48小時。採用條播,播種溝寬10-15釐米,條距20-25釐米,播種溝深3-4釐米。種子間距7釐米,在播種溝內成三角形排列,薄覆一層焦泥灰,蓋狼衣草。每畝播種量4-5公斤。播種後30天,陸續發芽出土,待三分之二的幼苗出土即可揭取苗床覆蓋的草。做好鬆土、除草、抗旱、施肥、間苗等管理工作。追肥在6月份前宜用腐熟稀薄人糞尿,以後每隔半月施一次尿素,8月初停止,9月中旬施一次磷鉀肥。高溫季節最好搭蔭棚遮蔭,9月份拆除。

造林技術

1.造林地選擇:造林地應選擇在海拔500-800米的山腰、山坡、山麓等地深厚肥沃的酸性土壤。

2.整地方式:採用大穴整地。定植穴直徑60釐米、深50釐米。

3.造林密度:造林密度為株行距2.5×3.0米(即每畝88株)或株行距2.0×2.0米。

4.造林方式:造林前,在穴內施入適量基肥。選擇無風陰天起苗造林。用表土填在苗根四周和定植穴內,做到苗正、根舒、泥緊。

5.造林季節:冬季或早春,選擇無風陰天起苗造林。

撫育管理

幼林鬱閉前,每年除草鬆土1-2次,適當整枝,以利長勢和冠形。天然林生長緩慢,成林鬱閉後,分次加以疏伐。25年左右間伐,50-60年主伐。

施肥方式

肥料是黃山木蘭的糧食,是獲得黃山木蘭葉優質高產的重要條件,黃山木蘭隻有從土壤中獲得所需要的N、P、K、B、Fe、Zn等大量和微量元素才能滿足黃山木蘭葉生產對曠質營養的需求,為黃山木蘭葉優質高產奠定基礎。

肥料的種類與性質

1.有機肥料

①廄肥:牲畜糞尿(豬、牛、羊)和多種墊圈物的混合物,含有N、P、K三要素和多種元素。

②堆肥:用秸桿、雜草、綠肥、污水等混合不同數量的泥土及人畜尿堆製而成。

③餅肥:有豆餅、棉子餅、菜子餅等。

④人糞尿:速效性肥料,氮素含量較多。

2.化學肥料

①硝酸銨:生理中性肥料,速效、易被吸收。

②碳酸氫銨:速效性肥料,須深施。

③尿素:尿素含氮46%,1千克尿素相當於100千克人糞鳥或10千克餅肥所含的氮量。

④氯化鉀:宜在鹼性土壤中使用。

⑤黃山木蘭專用復合肥料:中國已研製成功將N、P、K按一定比例混合造成的黃山木蘭專用肥。

施肥時期及標準

1.新增黃山木蘭園:當年每畝施尿素30千克,過磷酸鈣20千克,在5月底,8月底分兩次穴施。第二年解凍後每畝施入農家肥1500千克以上;發芽前施尿10千克,過磷酸鈣30千克,春蠶結束後施入尿素20千克及適量的微量元素肥料。

2.成林黃山木蘭園:三年以上黃山木蘭園一年分春、夏、秋、冬四次施肥。

①春肥(催芽肥):在春季發芽前20天施用。以速效氮肥為主,畝施尿素10-15千克,過磷酸鈣30千克,氯化鉀5千克。

②夏肥:春蠶結束或夏伐後到夏蠶前10天(7月下旬)施用,以速效肥料為主,N、P、K要合理搭配,也可配合施用一些腐熟的堆肥、廄肥等。畝施尿素25-30千克,過磷酸鈣50千克。

③秋肥:夏蠶結束後及時進行(或8月下旬前施用)。以速效肥料為主,控製氮肥用量,增施磷鉀肥,以增強黃山木蘭冬季的抗寒能力。

④冬肥(基肥):黃山木蘭落葉後,土壤封凍前結合冬耕施用。應施用遲效性有機肥,如堆肥、廄肥、垃圾肥等,畝施農家肥3000-5000千克,並適當配合微量元素肥料。

施肥方法

有機肥料要開溝深埋,速效肥料在行間開溝施入,施肥後灌水。微肥可與有機肥或化肥混合後施入。

(四)根外追肥:根外追肥具有見效快的特點,一般生長期各季均可採用,用葉前10-15天進行,要求選晴天無風的早晨或傍晚作業。噴時噴在葉背和嫩梢上,以滴水為度。濃度為尿素0.5%,磷酸二氫鉀0.2-0.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