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黃服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姓名 黃服五
別名 別名鳳五,字鶴五,又一字鶴偶
出生年  1871
死亡年  1930
教育背景 雲林縣學秀才
參與社團   斗山吟社、雲峰吟社

黃服五(1871-1930),斗六人,別名鳳五,字鶴五,又一字鶴偶,師從邱習榮


生平

光緒15 年(1889)登第府試,列舉雲林縣學秀才乙未之變後,有識於時局之變,於明治29 年(1896)入於嘉義國語傳習所習日語,明治30 年畢業,隨即就任法院雇員,同年7 月轉用辨務署雇員,明治31 年(1898)擔任雲林自衛團翻譯。35 年(1902)授佩紳章,10 月陞任斗六廳判任通譯,44 年(1911)解職。黃服五漢學深厚,與斗六秀才黃紹謨林濱石櫟社元老蔡啟運往來密切,參與斗山吟社、雲峰吟社等詩社活動,同時也熱衷宗教,為臺灣佛教龍華會的成員。


七言絕句

基隆水道
鑿破洪荒一隙天[1],萬家取汲當靈泉[2]

朝來玉手纖纖[3]煮,風味居然配水仙[4]

【題解】
本詩為七言絕句,載於《臺灣日日新報》1908 年12 月13 日。1895 年日人領臺初期,總督府為了解決臺灣當時的衛生問題,於明治29 年(1896)提出建設上下水道(給水、排水)設施計畫。30 年(1897)巴爾登提出《基隆水道工事調查報告》積極實施衛生改善工作,建議將基隆水道的水源設置於暖暖街西側的西勢溪上游地帶,設置儲水及淨水廠。明治31 年(1898),基隆水道工程動工,35 年(1902)10 月完工,開始給水。直至42 年(1909),臺灣島內已完成的自來水道有臺北、基隆、淡水、彰化等四水道。然而由於基隆水道之水源,每逢夏季水源涸渴,往往晴天超過十日以上,就有給水不足的現象。因此,為涵養水源,日人還在石碇堡暖暖街西勢坑山林280 甲地栽植杉110 萬株。但是基隆地區缺水、減水、斷水的現象仍持續發生,隨著人口擴增,船舶給水增加,為解決用水問題,總督府不斷擴增,大正12 年(1923)建「基隆水道儲水池」(今西勢水庫原名),完工時並以水管在水庫旁製立「基隆水道儲水池紀念碑」。此詩所描寫的便是基隆水道完成後為民生所帶來的便利性。

【延伸閱讀】
1.  李如月〈師友同遊滬尾水源地即景〉,《臺灣日日新報》1911年3 月30 日。

2.  李如月〈春日再游水源地〉,《臺灣日日新報》1911 年4 月12 日。

七言絕句

採龍眼者歌四首選二
趁曉招呼雇伴工,紛紛攀踏最高叢。好風時送潮音至,[5]一曲桃花眾和同。(採龍眼者歌)

宵來警旦起梳妝,紅女當家各自忙。剪剪[6]並刀[7]聲斷續,笑言今歲較豐穰。(剪龍眼)

【題解】
本組詩為七言絕句,載於《臺灣日日新報》,1905 年11 月15 日,第三版。本組詩共計四首:採龍眼者歌、剪龍眼、焙龍眼、焙龍眼完藔,關於此詩,黃植亭在選錄時有說:「臺灣有產龍眼菓,其最盛者,為南投嘉義斗六等處。每當夏秋之交,村人登樹摘採,唱歌互答,男女雜沓,如採茶然;摘後除運赴市上出售,供人鮮食外,復剝而製之,曰龍眼肉;焙而乾之,曰福圓;年年輸出他埠,不計其數,亦為南部土產中之一大宗。黃君服五有詠聽採龍眼者歌雲。」又說:「此詩近竹枝詞。錄之以為採風者之一助也。」

【延伸閱讀】
1. 吳玉麟〈龍眼〉,《全臺詩》第參冊。

2. 楊爾材〈龍眼四首〉,《近樗吟草》。

3. 施梅樵〈龍眼四首〉,《捲濤閣詩草》。

4. 林百川〈龍眼果〉,《全臺詩》第拾參冊。

註釋

  1. 鑿破洪荒一隙天:謂水道之初開艱辛不易。洪荒,指天地開闢之初混沌未分。
  2. 靈泉:即仙泉,喻其水之珍貴得之不易。
  3. 纖纖:形容女子手之柔細。
  4. 水仙:指水仙茶,產於福建。此以讚其水珍貴,復得佳人烹煮,配上香氣清幽的水仙茶,更顯清醇甘美。
  5. 好風時送潮音至:潮音,比喻採龍眼之歌一聲聲如潮音般;此句言歌聲隨風飄送而來。
  6. 剪剪:形容剪刀剪取龍眼的聲音。
  7. 並刀:即并州剪,簡稱並剪。古時并州所產剪刀,以鋒利著稱。杜甫〈戲題畫山水圖歌〉有:「焉得並州快剪刀,剪取吳松半江水。」之語。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