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源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9年9月1日) |
黃源協,男,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暨研究所專任教授兼人文學院院長。[1]
學歷
慈揚基金會活動
NPO團體中高階主管或許常常因為致力於工作,反而忘了提升自己的管理思維及能力。
希望能藉由NPO主管培訓課程,提升NPO中高階主管的進階能力,並提供各夥伴相互交流與學習成長的機會。
所以,基金會在9/10邀請了13個單位,共19位中高階主管到基金會,安排一天的課程讓夥伴們進修。[3]
社區工作
社區工作是指以社區組織、社區發展、社區服務為內容的社會工作基本方法。社區工作的總體概括,是依靠社區力量,利用社區資源,強化社區功能,解決社區問題,促進社區政治、經濟、文化、環境協調和健康發展,不斷提高社區成員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過程。
社區工作的價值
很多組織的初心是非常良善的,但隨着組織的發展,關注的重點漸漸變成了「組織要怎麼維繫」,為確保不偏離使命,我們需要明確社區工作的價值:
尊嚴與價值
公平與正義
民主與參與
關懷與責任
學習與合作
社區工作的前提/假設
❥社區居民能發展出處理社區問題的能力
❥人們希望改變,亦能有所改變
❥社區居民有參與社區事務的權利與義務
❥「全方位」能成功解決問題
❥協助社區民眾進行組織,並學習合作參與
❥社區應為自己的復原負起責任,並有自發性的改變意願
❥社區是有助於解決社區問題之潛在資源的綠洲
社區工作和社區治理
社區治理是指政府、社區組織、居民及轄區單位、營利組織、非營利組織等基於市場原則、公共利益和社區認同,協調合作,有效供給社區公共物品,滿足社區需求,優化社區秩序的過程與機制。
社區工作會隨着自身的發展不斷深化改革,進入「服務-治理-管理」的理念和思路。在社區工作的過程中推進管理和實現治理。改變以往那種單一管控的思路,確立以服務引領管理和治理的理念,寓治理和管理於服務之中,通過良好的終端服務實現社區治理。
另外,社區治理是治理理論在社區領域的實際運用,它是指對社區範圍內公共事務所進行的治理。
社區營造
社區營造是從社區生活出發,集合各種社會力量與資源,通過社區中人的動員和行動,社區完成自組織、自治理和自發展的過程。是由上到下,再由下到上的過程。自組織在社區中就是社區社會組織,由下而上產生了很多子系統,這些子系統具有共同的願景、共同的目標、共同的行為規範,最後形成了分工協作體系。子系統可以通過自我治理和自我發展的過程,形成自治理機制,進而能夠形成整個系統的自我管理。
台灣社區營造始於20年前,被當地專家稱為台灣展開的一場最基層、最普及、最溫和,但影響卻難以估計的社會運動。它一點一滴喚醒了人們對土地、對家鄉的感情,拉近了鄰裡間的關係,是一個由下而上、浩大綿久的家園再造工程,是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的。
台灣地區大約有4000個社區營造案例,成功的只有20%左右。兩位老師借用豐富的案例,進一步加深了大家對社區營造的認識。
成都的社區營造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發展中,怎樣借鑑台灣社區營造經驗,運用行動研究方法,梳理總結自己社區營造的經驗呢?明天的推送將進一步為大家揭曉~
由成都市民政局主辦,成都公益組織服務園承辦的《成都市城鄉社區營造行動研究支持計劃》(以下簡稱《行動研究支持計劃》)社區營造支持項目,為搭建社區和社會組織參與社區營造行動反思的平台,強調「行動」與「研究」結合為一。通過在行動中進行研究、反思、提煉經驗,為今後工作的推進和完善提供支持,為優秀項目的營造思路進行梳理整合,推動成都市社區營造經驗的積累。
外部連結
參考文獻
- ↑ 【哲學社會學院名家系列講座第39場】黃源協:台灣長期照顧的發展...2019年3月5日 - 講座題目:台灣長期照顧的發展脈絡——反思與借鏡主 講人:黃源協 教授 台灣暨南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特聘教授、博士生...
- ↑ 民族社會工作經典文獻回顧——黃源協:台灣原住民族社會工作(上篇) 2017年9月6日 - 黃源協,英國新堡大學(University of Newcastle upon Tyne)社會政策博士,台灣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特聘教授,曾擔任人文學院院長。 主要...
- ↑ 社會資本與社區生活質量關聯性研究 黃源協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南開大學社會工作與社會政策系莊俐昕台灣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回歸社會: 中國社會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