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黃腰響蜜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雲石斑鴨
黃腰響蜜鴷原圖連接[1]

中文學名:黃腰響蜜鴷
拉丁學名:Anas discors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 脊椎動物亞門
綱:鳥綱
目:鴷形目
科:響蜜鴷科
屬:響蜜鴷屬
種:黃腰響蜜鴷
分佈區域巴基斯坦(以往),印度次大陸的北部及東北部,緬甸東北部

黃腰響蜜鴷 是一種本領非凡的小鳥,體形較小,與麻雀相似。其特別之處在於能夠導引蜜獾狒狒或人尋找蜂蜜,並通過這種方式獲得食物。蜂蠟是它最喜愛的食物。響蜜鴷依靠消化道中共生的微生物分泌的酶能夠消化蜂蠟,將其轉化為可被吸收的營養物質。以蜂巢及蜂卵、幼蟲、蛹和寄生在蜂巢內的蠟螟為食。[1]

體型特微

身體暗灰染褐色,雄鳥眉、頭頂及頰亮黃色至金黃色,識別特徵是腰背為鮮亮的金黃色至明黃色,三級飛羽具白色條紋,下體灰白色而具深色縱紋。雌鳥較雄鳥暗淡,頭部黃色較少且少鮮亮色調。虹膜褐色,喙黃褐色,腳灰綠色。

生長繁殖

黃腰響蜜鴷不築巢。都是巢寄生繁殖的,雌性響蜜鴷將卵產在啄木鳥、擬啄木鳥、翠鳥、蜂虎、林戴勝、椋鳥甚至一些體型較大的燕子的窩裡,由它們替自己孵卵育雛。

生活習性

我國西南部能見到的黃腰響蜜鴷 | Dibyendu Ash / Wikimedia Commons 非洲原住民會用特殊的口哨聲召喚大響蜜鴷,而大響蜜鴷也會積極回應人類盟友的召喚。在莫三比克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66%的情況下響蜜鴷會響應當地人的召喚,而播放其他人或動物的聲音則不能有效招來大響蜜鴷。響蜜鴷和人類盟友匯合後,就會用時飛時停、發出特殊的鳴叫、展開尾羽露出兩側顯眼的白色羽毛等方式引導人們前進。肯亞的博蘭族獵人甚至能從響蜜鴷的動作和叫聲中解讀出蜂巢的距離和方向。[2]

地理分佈

分佈範圍:巴基斯坦(以往),印度次大陸的北部及東北部,緬甸東北部。

分佈狀況:罕見於沿喜馬拉雅山脈南坡海拔1450~3500米的溫帶森林中。新近昆明動物研究所人員在西藏東南部記錄到此鳥。[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