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韭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黃韭蘭 ,韭蘭品種。其植株矮小,但小巧玲瓏,[1]外形極象蔥蘭,其鮮黃的花朵在嫩綠色葉叢的襯托下,十分醒目突出。因為花大(花被直徑7.5~ 9.0 cm)、色澤艷麗、花期長,是一種受人喜愛的觀賞植物,世界各國均引種栽培目前,已成為一種新型的秋植、春季開花的球根花卉。
植物簡介
- 花卉名稱:黃韭蘭。
- 特徵類型:草本類花卉。
- 類型:觀花、觀葉植物。
- 花期:韭蘭屬具鱗莖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期從4月下旬至9月中旬。淡黃韭蘭春季開淡黃花,秋季開黃花。
- 日照:喜陽光充足的環境。
- 溫度:適宜冬暖夏涼的氣候,夏季必須乾燥。
- 土壤:宜疏鬆、肥沃和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pH在6.0-6.5之間。
- 水分:喜濕,但怕水澇。
- 養花要訣:栽植、施肥、澆水、溫度、光照、繁殖。
- 生物學特徵類型:溫土類。
繁殖
可用分株法或鱗莖栽植,全年均能進行,但以春季最佳。只要將球根掘起,每處植3-5個球,澆水保持適當的濕度,極易成活。掘取球根時,注意勿使球根受傷。若帶有太多葉片及花莖,將上部剪除,保留完整的球根及6-8厘米的葉片種植即可。若球根已萌發花蕾,分枝後充分澆水,仍能開花。
栽培
盆栽和地栽均可 [2]。地栽選擇土層深厚、肥沃、疏鬆和向陽的場所,耕翻後施足基肥。盆栽用肥沃園土、腐葉土和沙等量混合的培養土。栽植以8-9月為宜,栽植種中鱗莖周長必須在10厘米以上才能開花。栽植深度,地栽為5厘米,盆栽為2-3厘米。
春季花後不留種,將殘花剪除,待葉片自然枯萎後挖取鱗莖,晾乾後貯藏。盆栽,在夏季鱗莖處於半休眠狀態時,盆土必須保持乾燥,過於潮濕則鱗莖易腐爛死亡。
病蟲害
- 韭蘭炭疽病
又稱風雨花炭疽病,主要為害葉片。
症狀:韭蘭炭疽病多從葉尖開始發病,向葉面擴展,常引起葉片1/2或過半變褐乾枯,斑面上具雲紋,病、健分界處明顯或不明顯,病斑寬度不一。
病原:韭蘭炭疽病病原為Colletotrichum sp.稱一種刺盤孢,異名Vermicularia sp.稱一種叢刺盤孢,屬半知菌類真菌。形態特徵參見雞冠花炭疽病。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韭蘭炭疽病病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盤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溫暖多濕的天氣或濕氣滯留易發病。
- 防治方法
(1)精心養護增強植株抗病力。
(2)發病初期及時噴灑25%炭特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65%多剋菌可濕性粉劑800倍液、60%多福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0%施保功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25%應得懸浮劑1000倍液,隔7。15天1次,連續防治3~4次。
韭蘭與蔥蘭
蔥蘭與韭蘭的區別:看葉片
蔥蘭的葉片是圓的,直立而不大容易彎曲或倒伏;韭蘭的葉片是扁的,比較寬一點,較容易彎曲或倒伏;韭蘭葉片線形,極似韭菜。蔥蘭顧名思義它的葉子像蔥。這點還是很明顯。不過這裡說的區分是二者均在正常生長情況下,若生長不良,恐怕真的是傻傻分不清楚。
蔥蘭與韭蘭的區別:看花朵
蔥蘭的花朵顏色一般是白色的,韭蘭的花朵一般是粉紅色的,韭蘭的花朵比蔥蘭的稍大些。花形倒是沒多大區別,就是蔥蘭花是白色的,韭蘭是紅色的。
蔥蘭與韭蘭的區別:看習性
蔥蘭的花在秋季盛開,忽多白色中帶一點點紅色,花分為六瓣,花型比較長,喜光線,又非常耐半陰,光線太強的話,很容易將它曬傷。
韭蘭生命力極強,耐旱、抗高溫的能力非常強,最適宜的生長溫度在22~30℃。花期在盛夏,常常楷書粉紅色的花,花朵為6瓣或者8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