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黃侃(博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黃侃(博導)

教育背景

2005年9月 – 2010年6月 理學博士,大氣化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復旦大學 (導師:莊國順 教授) 2001年9月 – 2005年7月 理學學士,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復旦大學

黃侃(博導)
圖片來自搜狗網

[1]

專業經歷

2016年5月 – 至今,研究員,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 2014年8月 – 2016年5月,研究助理教授 (Research Assistant Professor),美國田納西大學諾克斯維爾分校 2010年7月 – 2014年7月,博士後(Post-doc Research Associate), 美國田納西大學諾克斯維爾分校 (合作導師:Prof. Joshua S. Fu) 2011年11月 – 2013年10月, 項目科學家(兼), 美國橡樹林國家實驗室環境科學部 2009年12月 – 2010年4月, 項目訪問學者,美國田納西大學諾克斯維爾分校

研究方向和成果

本課題組從事關於大氣科學,主要是大氣氣溶膠及其對空氣質量和區域氣候影響的研究。主要研究興趣包括中國灰霾、酸沉降、亞洲沙塵、東南亞生物質燃燒、北極黑碳以及氣溶膠和污染氣體對於環境和人體的影響等等。研究手段結合了外場觀測、數值模擬、遙感產品應用等等。近年來在本領域的主流雜誌發表SCI論文約40篇,引用約1200次。關於北極圈黑碳氣溶膠的研究,被授予2013年美國能源部國家實驗室傑出貢獻獎。 研究霾形成機制的論文入選ESI高引用論文以及Atmos. Environ. 2006-2011年引用率最高的10篇論文之一,並被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引用。另有一篇論文入選為「2006-2011五年間在Atmos. Res. 雜誌引用率最高的10篇論文之一」。關於霾的研究成果獲得了「2012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和「2011年度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13年被亞洲酸沉降監測網(EANET)邀請作為東亞顆粒物和霾的綜述報告的撰寫人之一。

主持與參與項目

復旦大學引進人才啟動資金 (主持)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延續資助項目):在全球氣候變化下中國大範圍持續性霧霾的成因及其未來時空變化趨勢,2015. 01 – 2018. 12(參與). 聯合國項目:Task Force on Hemispheric Transport of Air Pollutants (HTAP) (參與) [2]

參考文獻


部分榮譽與獎勵

2016年宇翔青年學者獎(美華海洋大氣學會&航天宏圖) 2013年美國橡樹林國家實驗室傑出貢獻獎 2012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2011年教育部年度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2006.1 – 2011.2五年間在「Atmospheric Research」雜誌引用率最高的50篇論文之一 國際科學論文出版商Elsevier頒獎狀授予的「2005-2010五年間在環境科學雜誌類引用率最高的論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