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黃冠鸚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黃冠鸚鵡
 

黃冠鸚鵡(學名:Cyanoramphus auriceps)是典型的攀禽,鳥喙強勁有力,喙鈎曲,上頜具有可活動關節,喙基部具有臘膜。肌肉質舌厚。腳短,強大,對趾型,兩趾向前兩趾向後,適合抓握和攀援生活。鳥體為綠色;胸部、腹部、翅膀內側覆羽均為黃綠色;前額有一小塊紅色延伸到眼睛附近。棲息於森林、棕櫚樹林、開闊的平原以及林地、農耕區等。通常成對或是小群體活動,主要的食物為水果、漿果、種子、堅果、花朵以及植物嫩芽等。

外形特徵

黃冠鸚鵡體長依照不同亞種分別為23到28厘米,體重95克。這些有着飽滿的濃黃色額頭的鸚鵡是新西蘭特有的種類。同一種顏色的鸚鵡雌鳥略小,頭部和鳥喙也略顯狹窄,雌鳥和幼鳥相比雄鳥顏色略淺。這種鸚鵡鳥體為綠色;胸部、腹部、翅膀內側覆羽均為黃綠色;前額有一小塊紅色延伸到眼睛附近;頭頂為金黃色;背後下方兩側均帶有紅羽;翅膀飛形羽外側為藍紫色;鳥喙為淺藍灰色,尖端黑色;虹膜紅色。幼鳥前額的斑紋顏色較深;虹膜淺或紅棕色[1]

生活習性

皇冠鸚哥在新西蘭本島上主要喜歡棲息在山地的茂密原林內或在灌木叢中活動。一般來說,棲息地的海拔比紅額鸚鵡高,不喜歡出現在紅額鸚鵡喜愛的開闊地區。皇冠鸚哥通常成對或一小群一起活動,較愛待在樹上,不喜歡在地上覓食。它們的天然食物包含了嫩芽、漿果、花瓣、種子、昆蟲等,它們似乎比紅額鸚鵡更需要食用昆蟲,繁殖行為同於紅額鸚鵡,10~12月時繁殖,一窩5~9枚蛋[2]

分布範圍

分布於新西蘭南部和北部的島嶼、一些鄰近沿海的小島。黃額鸚鵡在新西蘭和島嶼的北邊、南邊和奧蘭島及400公里外的斯圖爾特島均有分布。這種鸚鵡在新西蘭的查塔姆島(chatham)已不常見,只有在島的深處才能尋找到其蹤影。

繁殖方式

在野外自然界中沒有大的種群,以極少的家庭式成員在一起生活,通常集聚在樹林中,有時棲息在樹洞裡,常在有苔蘚的地面上用羽毛、雜草絮窩,每次下5至9枚鳥卵,親鳥餵養期為20天左右。

人工養殖:用一個3.6米長×0.9米寬×1.8米高的木箱,另外要有一塊空地提供給親鳥作為活動空間。小鳥出殼後要將雄鳥和幼鳥分開,雄鳥有殺子行為。人工餵養這種鸚鵡不是很困難,一些混合的植物種子、蘋果、梨、葡萄都可以作為它們的食物。

飼養

在野外自然界中沒有大的種群,以極少的家庭式成員在一起生活。通常集聚在樹林中,有時棲息在樹洞裡,常在有苔蘚的地面上用羽毛、雜草絮窩。它們與紅額鸚鵡一樣,容易繁殖,繁殖欲望很高。4個月即成熟,一窩可產4~12枚卵,但通常只有5、6枚,孵化期19~20天,羽毛長成約35天,在幼鳥獨立時,母鳥即開始準備下一窩。不要讓母鳥過度繁殖,幼鳥也不宜太晚移出巢外,否則親鳥有可能攻擊幼鳥。

現在人工飼養繁殖是個不錯的辦法。人工飼養的黃額鸚鵡不會吵雜,很快地就能適應環境及主人,如果要想人工養殖,可以用一個3.6米×0.9米×1.8米的木箱做巢,另外要有一塊空地提供給親鳥作為活動空間。人工餵養這種鸚鵡不是很困難,但它們的啃咬力小,有可能發生原因不明的突然性死亡。主人應提供混合種子小米、穀物、蔬果等食物,也可使用礦物質維生素的添加劑。在春天和秋天時維生素C的提供需增加,儘量不要讓它們過早繁殖,一歲前不要繁殖。安靜溫和的個性與適中的體形使它們適合當居家寵物[3]

棲息環境

黃額鸚鵡主要棲息於各種高度的森林,尤其是幅員較為廣泛的森林地區;島上的灌木叢林地;偶爾也會前往果園和農耕區。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ver 3.1 2009年鳥類紅色名錄——近危(NT)。

參考資料

  1. 北京動物園黃額鸚鵡,新浪網,2018-03-17
  2. 黃額鸚鵡生活習性,寵物鳥網
  3. 黃額鸚鵡飼養方法,寵物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