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黃居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黃居石 
出生 1626-?年
國籍 中國
職業 明末清初詩人
知名作品 《自知集》

黃居石(1626-?年)字慎,一字圮仙,廣東新會人。初居江門水南鄉,後遷嶺梅里(今屬江門市)。出身平民家庭,少喜作詩。黃居石卒年不詳,死後,葬於新會杜阮的叱石岩。56歲仍有詩見於集中。

生平簡介

崇禎十七年(1644年),明朝滅亡,他僅18歲,很有民族氣節,決心不出仕,隱居作詩。 康熙三年(1664年)「遷海移界」,他被迫徒往肇慶, 四年之間,遷徙四次,歷盡流離的痛苦。在遷徙途中,目睹百姓離亂失所、棄嬰塞路、餓殍蔽道的慘狀,寫了一首《徒村行》, 詩中云:「攜妻負子出門行,曠野相對啜其泣;孰無墳墓孰無居, 故土一旦成丘圩!」讀來令人下淚。 康熙十二年,曾往湖北宜城謀生, 到十五年歸家後,常居住在新會城。他是個愛國愛民的詩人, 憎恨朝廷的暴政,同情人民的遭遇。他在一首《哀西村》詩中,有「婦子囚軍營,丁壯殤道左。八口剩老身,伶仃今失所。言之不忍聞,酸風滿四座。」之句,「遷海復界」後,他寫了一首《哀江門》七絕, 詩云:「江門一望堪痛哭,亂石徘徊江之曲。日中江上不見人, 草自青青波自綠。」讀來揪腸牽肺。

主要成就

黃居石在詩壇得名,主要是他寫過揭露大漢奸尚可喜尚之信父子罪行的《羊城秋意》十詠。他以凝重的筆觸寫出尚氏父子榮枯興衰的悲劇。有人評價他這組詩:「傳誦之者,莫不目眥髮指, 拍案大叫。」他一生作了600多首詩,後僅收入200 餘首於《自知集》刊行於世。多為憂生念亂之作。今人編輯出版的《三編清代稿鈔本》收錄有其詩作6首。[1]

《自知集》

黃居石工於詩,兼留意經世之學,於數學所造尤深。自著有《自知集》詩集凡五卷,詩作數百首。清朝道光十七年間,阮松齡為他刪訂的《自知集》作序,說明他的詩作可以反映當時社會現實及歷史背景,富有人民感情。《自知集》中的「羊城秋意」十章、「秋興」八首、「落花詩」三十詠等篇章,一時膾炙人口。二百餘年後,清光緒年間,吳川詩人李文添把它採入《海山詩屋詩話》並序曰:「康熙十九年,平南王尚之信以罪誅,新會黃圮仙居石作《羊城秋意》十章,藝林至今傳誦,淋漓痛快,真史詩也。」

在黃居石的詩集中有一篇《徙村行》:

新朝防海不防邊,威令雷行刻不延。

相傳徙村詔作下,居人猶疑未必然。

已報大人巡海上,力役徵徭交鞅掌,

令尹倉皇出郊迎,牛酒豬羊忙饋餉。

猶恐菲薄慢王師,豈無老弱死鞭笞?

驚看村前一旗立,迫於王令催徙急,

攜妻負子出門行,曠野相對啜其泣。

·孰無墳墓孰無居?故土一旦成邱墟;

此身播遷不自保,安望他鄉復聚廬?

君不見咸陽三月火,頃刻煙塵起青瑣;

不獨眼前事可哀,國亡家破奚獨我。

吁嗟誰繪鄭俠圖,流離載道天難呼;

回首昔年煙火地,青青草樹暮啼烏。

黃居石的詩如實地反映當時安土重遷的廣大人民迫於淫威的王令而攜妻負子,顛沛流離的淒慘情狀。到底「徙村」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就是清朝統治者用以鎮壓人民的一種殘酷的措施。明朝末年,大將鄭芝龍投降給清朝,其子鄭成功逃居海上,於順治十七年(1660)·踞台灣,潛與內地通市以資接濟。翌年(1661),清廷遂下移海界之令,詔沿海居民距海五十里者盡徙內地,禁漁民商舶出海。康熙元年二月,命大臣科爾坤介山至廣東巡視督徙。二年癸卯(1663)冬,番禺有水上居民李榮周玉揭竿而起,以繒船數百設樓櫓,列器械,三帆八棹,衝濤若飛,突入新會,盡焚汛哨,但對居民絕無騷擾,自稱「恢粵將軍」.接著破順德縣,執知縣王元而去。十月,突襲江門,擊斃清守備張可久。清朝遣平南王尚可喜領兵破之,周玉被擒,餘黨以次潰散。康熙三年(1664)五月,當道懲李榮。恐村民仍通海舶,續遷新會、番禺、順德、東莞、香山(中山)五縣居民。劃界之事特嚴,其法先劃一界,以繩直之,其間多有一宅而半棄者,有一室而中斷者,浚以深溝,別為內外,稍逾跬步,死即隨之。時當道臨縣勘定海界,適潮水大漲,稻田一片汪洋,而署縣與都司,欲因以為利,民無以應,遂逼城為界,近郭腴田,悉棄界外。民扶老攜幼,流離載道,惟都司耿光,日於鍬界處所,置酒為樂。遷民則露宿衢道,行乞街市,往往餓死。署縣令李肇豐,又藉查究死者原因為名,排門連捕鄰右,牽累多人,合城人民臥不安枕。詩人黃居石的筆下除了《徙村行》一篇詩作之外,描寫他出生的家鄉——江門水南鄉在「移界」浩劫中的遭遇情況還有《憫故鄉》、《哀江門》兩篇傑作。

《憫故鄉》吟道:

憶我之家水南村,一灣流水接江門。

荔子蔭連青竹塢,稻花香滿綠葵軒。

自竄萑苻無定處,全家漂泊信乾坤;

兵燹未寧復移海,室廬倒塌見荒原。

今春更逢西軍至,巷無居人各逃奔。

蓬篙未除居未茸,道逢裡胥忽驚魂。

粟米之徵兼力役,民命如芥官令尊。

新絲無收舊谷歉,骨髓已乾毛齒存。

即令荒涼無歸處,鄰里存亡不堪論。

惆帳昔時觴詠地,亂蟲寒蟻啼黃昏。

再看其《哀江門》古風一首;

江門一望堪痛哭,亂後徘徊江之曲;

日中江上不見人,草自青青波自綠。

憶從丙戌盜縱橫,閩閹灰燼無顏色;

甲辰移海盡邱墟,古廟獨存新市側。

雪峰煙起暮鐘殘,一床苔蘚坐彌勒。

先年展界通魚鹽,中澤哀鴻方戢翼。

酒爐旦戶尚晨星,大半荒蕪廛未得。

今春何復戍清人,築砦開塹無休息。

毀瓦頹牆塌道平,回顧蕭條目空極;

數百年來雜沓場,惟有昏鴉啼山北。

黃居石的詩,敢於把憤恨封建統治者的情緒流露無遺,對腐敗現象的揭發也無曲筆,作品富有人民性。在那些詩行里,也可以探索得黃居石一生除了教學為生之外,還有一段時間當過幕客。康熙十五年(1676)吳三桂的反清活動,在廣東得到尚之信作內應。黃居石在尚之信處作戎幕,對尚氏事情非常熟悉,這也可推測黃居石當時的政治思想和活動。[2]

作品選輯

【吳城曉發】五言律詩

凌晨方掛席,已出望湖亭。

野店明殘火,秋江落曉星。

雞聲寒草屋,雁影起沙汀。

浪跡知何似,飄飄學水萍。

【鄢城除夕】五言律詩 

老去驚年速,愁來怯路賒。

身貧輕作客,世亂易離家。

柏葉虛浮酒,椒盤不頌花。

妻孥當此夕,應念隔天涯。

【贈陳三谷】七言律詩 

一壺煙月一藜筇,短髮逍遙粵海東。

茶臼響生塵碾綠,藥爐香發火蒸紅。

麻衣宰相雲泉里,玉洞真人市肆中。

若使相逢如魏武,休教草檄愈頭風。


古風 【督耕】古風 不耕受其飢,食力宜耒耜。

春有事西疇,入夏共耘耔。

所望在秋成,終歲勤如此。

上以輸征賊,下以寧婦子。

埋名畎畝間,河清或能俟。

東鄰華蓋新,已聞書怪字。

北里紫騮驕,昨報沙場死。

榮枯易朝昏,何如荷鋤子。

堪笑南陽人,一出終多事。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