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黃岩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黃巖區隸屬浙江省台州市,因模具產業發達,被譽為「模具之鄉」。境內著名景點有:富山大裂谷、黃岩瀑布、黃岩石窟、九峰公園等。

位於浙江黃金海岸線中部,東界椒江區路橋區,南與溫嶺市、樂清市接壤,西鄰仙居縣永嘉縣,北連臨海市。全區總面積988平方公里,轄8個街道、5個鎮、6個鄉。

唐上元二年始設永寧縣,天授元年改名黃岩至今,建制幾經更迭。元代元貞元年,升為黃岩州。1989年,撤縣設市。1994年,撤市設區,2013年榮獲「國家科技進步先進縣」。

2018年10月,黃巖區入選綜合實力百強區第65名、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第98名、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第80名、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區85名。[1]

歷史沿革

黃岩歷史悠久,建制幾經更迭。

黃岩故地在夏、商、周為東甌地。

春秋戰國為東甌王國。

秦代屬閩中郡。

漢代屬回浦縣、章安縣、永寧縣。

三國、兩晉至南朝屬臨海縣。

唐代上元二年(657)始設永寧縣,唐武后天授元年(690)改名為黃巖縣,因中國道教名人王方平隱居之山頂有黃石而得名。

元代元貞元年(1295),升為黃岩州。

明初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復縣。

1989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黃岩市。

1992年撤區並鄉擴鎮,從55個鄉鎮合為26個鄉鎮。[2]

交通

1994年12月,台州地區撤地易地設市,黃岩撤市設區,為台州市的主體城區之一。

1996年,黃巖區面積998平方千米。轄9個鎮、7個鄉,區政府駐城關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黃岩全區轄8個街道、5個鎮、6個鄉[1],區政府駐東城街道縣前街22號。 地理環境編輯

位置境域

黃巖區市中心約位於東經120°34' 北緯28°50',處於台州市中部。地域東西長54千米,南北寬25千米,全區總面積988平方千米。

地形

黃岩轄區地形狹長,地勢西高東低,西部多高山。東部屬於溫黃平原,西部為丘陵山地,境內主要山脈有括蒼山支脈和北雁山余脈,自西向東延伸。

氣候

黃巖區氣候溫和濕潤,雨量充沛,光照適宜四季分明,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區多年平均氣溫為17℃,以1月份最冷,其多年平均氣溫為6℃;7月份最熱,其多年平均氣溫為27.8℃。多年平均氣溫在10以上的積溫為5336℃,持續日照天數247.9天,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955小時。

黃巖區降雨分布自西向東,隨高程降低而遞減。西部山區一般年降雨量在1800毫米以上,中部丘陵和東部平原地區為1600-1800毫米,多年平均降水日數為167天。多年平均陸面蒸發量為671毫米。多年平均風速為2.7m/s,乾旱指數為0.53。一般每年3-4月份為春雨季節,5-6月份為梅雨季節,雨量較多,7-9月份即是高溫乾旱季節又是颱風暴雨期,乾旱期一般為40-50天,10-2月為少雨季節。

由於季風氣候的不穩定性,加上地形、地理環境的影響,存在東部和西部以及不同海拔高度上的明顯氣候差異。

水文

黃巖區水域屬於溫黃平原,境內主要由永寧江水系和金清河網組成,其中永寧江最大,幹流全長77千米。河道主要由1條省級河道(永寧江),8條市級河道(江南渠道、中乾渠、南官河、西江河、東南中涇、山水涇、東官河、江北渠道),18條區級河道(西官河、西建河、永豐河、復興河、西南中涇、新江浦、龔嶼浦、黃岩溪、半嶺溪、柔極溪、永寧溪、九溪、元同溪、沙埠溪、南岙溪、北岙溪、牌門溪、中排溪)和1300多條區級以下河段組成。水庫主要由1座大型水庫(長潭水庫),2座中型水庫(秀嶺水庫、佛嶺水庫),9座小(一)型水庫和16座小(二)型水庫組成,共有山塘657座。水閘主要由1座大型水閘(永寧江閘),1座中型水閘(西江閘),小型水閘近70座組成。[3]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黃岩東部屬溫黃平原,西部是山區,擁有豐富的森林資源,全區森林覆蓋率70%。大寺基林場面積2.4萬畝,蓄積木材12餘萬平方米。植物資源有針葉林、闊葉林、混交林、竹林、矮林灌叢等40多科700多種,花卉品種145種,藥材近百種。

礦產資源

黃岩已探明大型鉛鋅礦床儲藏量在150萬噸以上,並含金、銀、鎘等多種金屬元素。石礦含有輝綠岩、泡沫流紋岩、沸石、金剛石和大理石。 水力資源

黃岩的西部山區河床陡峭,水力資源豐富。主要分布在永寧江上游柔極溪、黃岩溪、半嶺溪、小坑溪等流域。1998年建成富山一級電站,其引水隧道至電站,落差484米,為省內第二高水頭電站,裝機2台8000千瓦電機組,平均0.9立方米的水能發出1度電。

人口民族

截止2019年11月23日,全區戶籍總人口61.61萬人,比上年末增加952人,增長0.2%。其中男性人口30.80萬人,女性人口30.81萬人。全年共出生4933人,死亡4138人。人口出生率7.97‰,人口死亡率6.69‰,人口自然增長率1.28‰。據2019年全省5‰人口變動抽樣調查,年末全區常住人口66.3萬人,城鎮人口比重為70.7%。[2]

民族

全區少數民族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哈尼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枯族、水族、土族、仫佬族、布朗族、撒拉族、仡佬族。[4]

經濟

綜述

據初步核算,2019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45.9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9.19億元,增長2.7%;第二產業增加值264.52億元,增長6.3%;第三產業增加值262.20億元,增長7.5%。三次產業結構為3.5:48.5:48.0。全區人均生產總值88669元(按戶籍人口計算),增長6.5%,按年平均匯率折算達12853美元。根據全國第四次經濟普查結果和我國GDP核算制度規定,2018年黃巖區地區生產總值修訂為508.67億元,三次產業增加值結構修訂為3.5:49.1:47.4。

第一產業

2019年,全區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5.6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4%。其中,農業產值23.71億元,增長3.2%;林業產值0.36億元,增長2.3%;牧業產值0.83億元,下降21.1%;漁業產值0.34億元,下降2.0%;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0.43億元,增長9.0%。

2019年,經濟作物播種面積14198公頃,比上年增長3.6%;油料面積304公頃,增長26.1%;甘蔗面積232公頃,下降1.3%;蔬菜面積11565公頃,增長4.0%;果用瓜面積607公頃,下降7.9%。全年蔬菜產量33.47萬噸,增長1.2%;果用瓜產量1.69萬噸,下降6.9%。

2019年,完成造林面積53公頃,比上年下降35.4%。森林撫育面積577公頃,增長8.9%。年末實有封山育林面積7670公頃,下降0.1%。林產品中竹筍乾產量296噸,下降3.6%;栗子產量165噸,下降2.4%。

2019年,主要畜產品中,雞鴨鵝蛋產量2082噸,比上年下降5.5%。家禽年末存欄26.53萬隻,年內出欄34.06萬隻。

2019年,全區共有省級農業龍頭企業10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23家。農民專業合作社716家。無公害農產品產(基)地54個。

第二產業

2019年,全區實現工業增加值241.93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6.9%。全區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工業企業(以下簡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43家,實現增加值109.97億元,增長5.5%。增加值總量居前三的行業中,橡膠和塑料製品業實現增加值31.06億元,增長10.2%;專用設備製造業實現增加值18.87億元,增長4.2%;醫藥製造業實現增加值14.52億元,增長23.6%。

2019年,全區規模以上輕工業實現增加值61.69億元,比上年增長7.9%;重工業實現增加值48.29億元,增長2.5%。輕重工業比例為56.1:43.9。規模以上裝備製造業實現增加值40.92億元,增長3.4%;規模以上戰略新興產業實現增加值17.00億元,增長25.5%。

2019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產銷率為96.45%;新產品產值149.35億元,比上年增長5.2%,新產品產值率為32.9%。

2019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總額52.25億元,比上年增長13.8%,其中利潤總額31.68億元,增長28.2%。虧損企業數46家,虧損面10.4%,虧損額1.52億元。

2019年,建築業實現增加值22.6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下降1.2%。資質以上建築企業完成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902.77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237.34萬平方米。

第三產業

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業

2019年,全區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25.1%。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增長84.1%;第二產業投資增長37.3%;第三產業投資增長22.8%。

2019年,王西、羽村、匯江一期安置房竣工驗收,天長北路、天長南路等8個安置房工程開工建設。完成8個老舊小區改造。浙東健康城1號地塊、東路商業安置區等12塊土地成功出讓。建成開放孔廟臨街廣場,完成五洞橋區塊亮化改造,建成江北公園西延工程。

2019年,房地產開發投資比上年增長30.1%。商品房施工面積557.03萬平方米,增長35.9%。商品房銷售面積86.05萬平方米,增長1.7%。

國內貿易和旅遊業

2019年,全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2.22億元,比上年增長10.3%。其中批發業實現零售額38.78億元,增長27.5%;零售業實現零售額202.54億元,增長8.2%;住宿業實現零售額2.50億元,增長20.3%;餐飲業實現零售額38.40億元,增長6.2%。從銷售地區看,全區城鎮市場實現零售額250.46億元,增長10.4%;鄉村市場實現零售額31.76億元,增長9.6%。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中,汽車類商品實現零售額50.36億元,增長17.1%;石油及製品類實現零售額12.51億元,下降0.7%;食品、飲料、煙酒類實現零售額1.57億元,增長1.0%。

2019年新設市場主體11535戶,其中新設企業3433家,新設個體工商戶8067戶。年末在冊市場主體69696戶,其中企業47285家,個體工商戶48007戶。

2019年全區擁有各類商品交易市場47個。其中消費品市場39個,生產資料市場8個。年成交額超億元的市場2個,共823個攤位,實現成交額14.32億元。電商產業持續擴張,全年網絡零售額180.9億元,比上年增長16.5%。

2019年實現旅遊總收入68.50億元,比上年增長5.4%,其中入境旅遊總收入801.99萬美元。年末全區共有星級飯店2家,客房330間,床位532張。旅行社14家,其中星級旅行社5家。

2019年以「相約四方客•橘鄉休閒遊」為主題,舉辦了布袋山過大年、北洋桃花節、嶼頭柔川文化旅遊節暨枇杷採摘節等節慶活動;建成澄江旅遊風情小鎮和20個景區村莊創建工作,舉辦了「5•19中國旅遊日」舉辦了黃岩非遺文化演藝搭台——「黃岩文化旅遊周」暨「四川松潘旅遊推介會」唱戲活動,開展「百縣千碗•品味黃岩」評選主題活動。全年共接待旅遊總人數612.46萬人次,比上年增長4.2%,其中入境遊客人數2.98萬人次,下降6.3%。

對外經濟

2019年,全區實現進出口總額186.37億元,比上年增長11.4%。其中進口總額8.67億元,下降14.6%;出口總額177.70億元,增長13.1%。外貿企業出口25.67億元,增長19.9%;三資企業出口9.22億元,增長4.2%;生產企業出口142.81億元,增長12.6%。在出口總額中,一般貿易出口164.70億元, 增長14.5%;加工貿易出口12.99億元,下降2.1%。主要出口產品中,機械電器出口29.76億元,比上年增長7.0%;模具出口25.44億元,增長15.0%;工藝禮品出口23.39億元,增長4.8%;塑料製品出口38.06億元,增長16.5%;醫化產品出口29.67億元,增長33.7%。

2019年全區新批外商投資企業6家,當年協議利用外資7142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48.5%,實際利用外資7592萬美元,增長211.1%。

財政和金融

2019年,全區財政總收入69.79億元,比上年下降11.6%。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3.08億元,下降9.7%。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6.05億元,增長22.6%。其中科學技術支出2.25億元,增長11.0%;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5.15億元,增長67.1%;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3.62億元,增長14.1%;教育支出15.39億元,增長0.2%;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1.10億元,下降16.9%。

2019年末,全區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達978.12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2.9%。存款中,非金融企業存款餘額173.05億元,住戶存款656.60億元,分別增長19.7%和15.4%。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736.31億元,增長17.5%。住戶貸款餘額414.01億元,增長13.3%。其中短期貸款214.81億元,中長期貸款199.20億元,分別增長8.5%和19.1%。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餘額322.29億元,增長23.3%。其中短期貸款166.51億元,增長4.7%;中長期貸款131.87億元,增長50.7%。[5]  

社會事業

郵電事業

2019年全區郵電業務收入達8.58億元,比上年增長5.7%,其中郵政業務收入0.69億元,增長57.9%;電信業務收入7.89億元,增長2.7%。年末移動電話用戶102.54萬戶,固定電話用戶10.55萬戶。全區移動互聯網用戶73.91萬戶,增長2.6%。寬帶用戶26.77萬戶,增長3.1%。

科技教育

2019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68.32億元,比上年增長8.9%。新增國家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20家、省級科技型企業76家。列入省級科技計劃20項。新增省級高新技術研發中心4家,市級高新技術研發中心18家。建成省級以上眾創空間1個。全區專利申請量7388件,增長10.0%,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502件,下降40.9%。專利授權量5826件,增長14.9%,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390件,增長43.4%。

2019年末擁有幼兒園115所,在園學生數2.11萬人;小學36所,在校生4.34萬人;初中24所,在校生1.95萬人;職業高中2所,在校生5723人。全區學前三年入園率達99.2%,小學入學率、鞏固率均為100%,小升初比率100%;初中入學率、鞏固率均為100%;初升高比率100%;高中段教育毛入學率99.65%,九年義務教育完成率達100%,十五年教育普及率99.64%。

2019年全區共擁有在教職工7106人,其中專任教師5587人。小學教師大專以上學歷達98.61%;初中老師本科以上學歷達95.56%。

文衛體育

2019年末,全區共有博物館5個,建成農村文化禮堂42家,自辦廣播節目1套,自辦電視節目1套。全年廣播節目播出時間8760小時,電視節目播出時間6570小時。年末全區有線廣播電視覆蓋用戶19萬戶,數字電視實際用戶14萬戶。年末全區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1項,省級10項,市級40項。

2019年全區共有醫療機構352家,床位數3237張;衛生技術人員4602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共1925人,註冊護士1828人。婦幼保健工作紮實有效,產婦住院分娩比例達100%,嬰兒死亡率2.4‰,3歲以下兒童系統管理人數14464人。全區有11916人次參加無償獻血,無償獻血占臨床用血比例達112.1%,獻血量為2382.2升。衛生戶廁普及率99.7%。

2019年舉行台州市暨黃巖區第十一個全民健身日啟動儀式及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能展示大會等全民健身系列活動,舉辦黃巖區第十五屆運動會;全面完成浙江省體育民生工程,錄入1070家全民健身地圖。競技體育方面,體育事業蓬勃發展。全區運動員參加國際國內各項賽事取得了較好成績,共奪得國際比賽金牌7枚,銀牌2枚;全國比賽金牌10枚,銀牌15枚,銅牌1枚;全省比賽金牌25枚,銀牌30枚,銅牌33枚;全市比賽金牌54枚,銀牌23枚,銅牌30枚。全區共建有體育社團42個。全年銷售各類體育彩票0.75億元。[2]

環境保護

2019年,全區單位GDP能耗0.32噸標準煤,比上年下降6.6%。規模以上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0.4294噸標準煤,下降10.7%。全社會用電量38.75億千瓦時,下降0.8%。其中工業用電量26.71億千瓦時,下降3.7%;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6.32億千瓦時,增長5.0%。

2019年全區空氣優良率93.0%,PM2.5均值24.0μg/m^3,比上年下降11.5%。地表水功能區達標率81.8%。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污水處理率97.43%。

安全生產

2019年全區共發生各類生產經營性安全事故1起,死亡1人。

民生保障

2019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6.65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4286人。城鎮登記失業人數5799人,城鎮登記失業率1.7%。

2019年年末,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29.04萬人、18.78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19.46萬人、42.24萬人。全區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11.75萬人、27.35萬人、12.22萬人。收繳各類保險基金30.01億元,支付各類保險基金41.21億元。

2019年全區提供住宿的各類社會服務機構43個,床位6304張;不提供住宿的各類社會服務機構371個。社會福利院及敬老院15個,年末在院人數達3159人。直接醫療救助149170人次。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7441人,最低生活保障資金4241.67萬元,低保對象月人均補助496元。農村五保對象集中供養率38%,城鎮三無人員供養率達100%。

2019年,全區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583元,比上年增長9.5%。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963元,增長9.1%;農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92元,增長9.6%。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即城鄉居民收入比)從上年的1.976:1降為1.967:1。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37603元,增長5.8%;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0570元,增長8.2%。

2019年末城鎮常住居民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現住房建築面積分別為41.83平方米和60.65平方米。城鄉居民每百戶家庭分別擁有家用汽車63輛和36輛,擁有空調200台和131台,擁有家用電腦80台和45台。[6]

交通運輸

綜述

2019年,全區實現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22.55億元,比上年增長0.5%。

2019年全社會貨運量達4418萬噸,比上年增長6.1%;完成貨運周轉量140.22億噸公里,下降6.9%。其中公路運輸71.77億噸公里,增長5.0%;水上運輸68.45億噸公里,下降16.8%。全年全社會客運量138萬人,增長19.0%,旅客周轉量為21571萬人公里,增長0.7%。全年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187萬噸,下降2.1%。

2019年末全區公路總里程1282.71公里,其中國道36.98公里,省道29.06公里,高速公路21.01公里。全區汽車保有量達215550輛,比上年增長6.4%。其中私人汽車191756輛,增長6.9%。

公路

甬台溫高速公路、104國道均途經黃岩,全區公路總里程達到445千米,公路密度45.45千米/百平方千米,高級、次高級路面345.5千米。通鄉鎮公路全部完成高級、次高級化改造。建成通村簡易公路405.8千米,公路通村率、硬化率均達到98.5%。「三縱四橫」的公路框架基本形成(「三縱」即104國道、甬台溫高速公路、北城至院橋公路,「四橫」即長決線、黃前線、十里舖—高橋—沙埠—茅畲—平田—樂清公路、路橋—院橋—沙埠—樂清公路),高速公路、國省道、縣鄉公路和通村公路緊密銜接的網絡體系初步建立。擁有台州客運西站以及寧溪、院橋、沙埠、上洋、平田等鄉鎮客運站計7個客運站。其中台州客運西站屬國家一級客運站。

航空

1987年,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黃岩(路橋)機場為軍民合用機場,同年10月,成立浙江省黃岩民用航空站,是全國第一家縣級單位創辦的地方航站,2001年1月建制劃歸台州市政府直接管理。(位於今台州市路橋區,現為台州路橋機場,)已開通北京、上海、武漢、廣州、深圳等10多條航線。

鐵路

甬台溫鐵路現已完工,2009年10月1日正式通車,台州站位於黃巖區北城街道王林村,緊接淨土岙村,距黃岩中心區5千米,距離椒江中心城區15千米,距路橋中心城區15千米。鐵路台州中心客站已被鐵道部評定為客運一等站,台州站承擔着為台州全市及寧波南片、溫州北片少數縣(市)的服務功能。

港口

黃岩港區作為台州港六個組成港區之一,岸線總長約1.8千米,現有1個公用碼頭和5個主業碼頭,千噸級泊位1個,500噸級泊位4個,300噸級泊位2個,年吞吐貨物能力135萬噸。江口的蘆村港與距城區17千米的椒江海門港,有客貨輪直達全國各大港口和日本、香港等國家與地區。[7]

歷史文化

佛教

東漢至三國,江浙建寺36所,其中黃岩6所,為今兩省之首。宋代寺院91所居台州第二,其中禪寺33所。北宋賜額50所,名列台州第一。1985年後,陸續批准開放,現有批准活動場所48所,較大有隱居寺、廣化寺、東林寺、崇福寺、淨土寺、方山寺、清修寺等。歷代高僧有唐代師彥,南宋法照和妙倫,元代秋江和無慍,明代清浚和居頂,清代所澄和敏曦,民國諦閒和摩塵。(《黃巖縣志》第十八篇社會,第563頁)

道教

始於周代劉奉林修道委羽山,漢代司馬季主遺有赤鯉岩釣魚台。南朝始建大有宮,宋徽宗賜內宮鏞鍾等。元代趙與慶傳入全真龍門派。1933年,大有宮舉行全真龍門登錄儀式,來自全國11省高道40多人、省內百餘人參加盛典。1940年編《宗譜》載,自元代至民國,大有宮有3230位宗師、律師和嗣師。民國時,大有宮道人分布台州、溫州264所宮觀,占兩地總數97%。黃岩現有開放場所42所。(《黃巖縣志》第十八篇社會,第564頁)

應萬德反教

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東南鄉天主教徒仗勢專橫。蓬街武生應萬德組織"香會",提出"除滅洋教"口號,集中千餘人,拆毀十餘處教堂。並與清兵對抗,攻打縣衙失敗後,被捕遇害。[8]

地方風俗

住宅

舊時磚木結構平房或雙層樓房,多畚斗樓式。"口"字形謂全透,"日"字形謂兩透,"目"字形謂三透。每透又分3間、5間"一"字形和7間"凹"字形。1986年,郵電部發行普23《民居》郵票,其中第14枚《浙江民居》是城關天長街住宅,面街背河,臨街設店面,內部兼作起居室,後部臨水作廚房。《中國古代建築史》介紹黃土嶺山區住宅,利用地形靈活運用高低落差台狀地基,在其上建屋。(《黃巖縣志》第十八篇社會,第545頁)

筵席

普通待客用8碗菜餚,第1碗用海參謂參菜,用魚膠謂膠菜,用香菇謂香耳菜;再有魚、肉、蟶、蝦(蟹)、筍和蒔藥共8碗。宴席"六大六小全席",由6大碗、6小炒、12碟、2點心組成。大型宴席"八大八小全席",由8大碗、8中盆、16碟、4點心組成。(《黃巖縣志》第十八篇社會,第547頁)

古代民風

宋代"承平號無事,里無貴客,百姓厭漁獵,不識官府"。南宋亡,"縉紳先生竄匿山谷,或服衰其身,或慟哭荒郊斷壟間,如表考妣。其民皆結壘自戰相守,力盡則闔門就死而不辭"。明初"建文遜國",黃岩人"委身殉國,視死如歸。道德文章,赫然重於天下,士皆激昂奮勵,以禮義廉恥為先,以行儉名節為貴"。明中葉"民靜而安,俗朴而儉。忠節孝義史不絕書,天下稱文獻之邦者,莫之先焉","富貴之歸故鄉者,至城市必舍車而徒,見父老以齒為序"。清代"富厚之家布衣蔬食不事鮮美,農工商賈各勤其業;鮮游惰好閒之民,無強悍善斗之俗","黃岩其民秀而敏,人人殊異;皆以文藝相應,有鄒魯之風。"(明《萬曆縣誌》卷1風俗,清《光緒縣誌》卷31風土)

中秋節

黃岩八月十六日是中秋節。為紀念元末黃岩籍方國珍起義,占據浙東3府,保境安民20多年。十六日是方母周氏誕辰。(《黃巖縣志》第十八篇社會,第552頁)【吸鴉片】清道光二年(1822年),鄉村遍種罌粟,民間盛行吸煙。浙江巡撫劉韻珂上書:"黃岩一縣,城鄉吸煙,高高日出,闃無其人,月白燈紅,乃成鬼市。"1935年,縣長湯日新公布黃岩三害:土匪、花會和煙毒。(《黃巖縣志》大事記,第12、18頁)

花會

清末民國成千上萬人參與的大型賭博活動。由賭棍、無業游民和山鄉富戶組成"花會筒",賭技高者任"筒官",出資合股開設。選擇縣境山角為場所"掛花會",上有34名花會人物小旗。筒官根據參賭者捺錢在各花會人物款額,決定其中1人,將小旗高掛大樹,謂"花會開筒",捺錢參賭據此決定輸贏。(《黃巖縣志》大事記,第12、18頁)

黃岩斜

市民有盲目起鬨習慣,輿論行動向一面傾斜。集市貿易尤為突出,要麼無人問津,要麼一哄而上搶購一空。(《黃巖縣志》第十八篇社會,555頁)[9]

特色小吃

水浸糕

舊曆年底,家家以粳米粉蒸熟搗揉製作條狀年糕,浸水加明礬貯藏。以多為榮,往往來年二三月尚有貯藏。以糯米蒸熟搗製成塊狀或厚片狀者,稱「麻糍」,也有浸水久藏的。大多改家庭手工製作為作坊機械加工,城鎮居民大多改為隨時購食,不再水浸久貯。

青團

清明前後,采野菜煮熟搗漿,和糯米粉作團,中裹餡料,底墊楮樹葉或新竹箬,籠蒸而成,別有清香,且能助消化,舊為寒食節食品。甜的為青餅。

烏飯麻糍

春夏之交,采烏飯嫩葉(俗稱烏飯腦)搗汁,和糯米蒸搗而成,外沾松花,色香味俱佳。通常呈條片狀,中裹豆沙成卷者特佳。

麥餅筒

黃岩稱「食餅筒」,天台稱「餃餅筒」,臨海稱「麥油子」,三門稱「麥焦」。以麥粉糊攤成薄餅皮,中裹多種葷素菜餚,捲成筒形,現卷現食,也可油煎。此為台州各地特有節日食品。

十拼

十拼一說席餅。初到黃岩,攤檔處處有之。將肉餡、豆芽、蟶子肉、紅燒肉、蛋皮……等十樣菜餚,捲入大張春卷皮子中,一頭封煞,一頭打開,澆入肉鹵,咬吃。另用綠豆面碎湯過過。[10]

名優特產

黃岩蜜桔

黃岩蜜桔(本地早等)、黃岩枇杷、東魁楊梅、馬鞍山葡萄、翻黃工藝品等。

風景名勝

富山大裂谷

現有八大分景區,因古崩塌緣故,礦石出露,遊客可一路攬勝,尋寶探奇。

黃岩大瀑布

黃岩大瀑布群位於浙江黃岩西部上鄭鄉大溪坑村,與黃岩石距鄰近。瀑布群由四條瀑布組成,均屬於懸瀑。其中恩坑瀑總落差約130米,瀑布最寬可達30米左右。

中國柑橘博覽園

位于澄江街道鳳洋村,距黃岩城區7千米。區內建有多個功能區,分橘花觀賞區(4月—5月)、休閒區、農耕體驗區。

浙東十八潭

十八潭有桐樹流金、重門開天等十個景點。一些景點的名字充滿了濃郁的紅色人文氣息,因為這裡曾經是紅軍戰鬥過的地方,窮山惡水中留有戰士們的血和汗。

柔極溪探險漂流

位於黃岩嶼頭鄉柔極溪,上游為布袋山和石人峽景區。距黃岩城區45分鐘車程。

布袋山

主要由彌勒谷景區、古村落景區和布袋溪漂流三大景區組成,也稱為一拖三景區。

黃岩石窟

它是一處歷經千百年形成的採石勝景。[11]

城市排名

2018年10月8日,黃巖區入選2018年度綜合實力百強區榜單,排名第65位。

2018年10月8日,2018年度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榜單發布,黃巖區排第98名。

2018年10月,黃巖區入選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榜單,位居第80名。

2018年10月,黃巖區入選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區85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