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黃板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黃板鎮是一個多民族雜居的鎮,轄28個村1個居委會,134個自然寨211個自然組,全鎮國土面積118.1平方公里,人口31123人。

建制沿革

原為松桃縣黃板 鄉,2015年12月,貴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黃板鄉設立黃板鎮。

行政區劃

黃板鎮下轄28個行政村

轄黃板、自川村大寨村上棚村、大門洞村、當擺村、卡落村、納沖村、前豐村、彭宗村、瓦廠村、妙灣村、小灣村、高坪村村、格黨村、石寶溪村、大田村、龍硐村、泡木村、散水村、天心坡村、茶元村、大坳村、鳳凰村、鹽井村、崢峴村、金龍村、青峰村28個村,1個居委會,211個村民組共計30849人,其中以苗為主要11個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71.99%。[1]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黃板鎮,為貴州省銅仁市松桃苗族自治縣下轄的一個鎮,東北部與松桃縣 長興堡鎮接壤,西部與重慶市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梅江鎮交界,南連 蓼皋街道。地勢東高西低,平均海拔670米,東部屬丘陵地帶,西部為砂丘岩溝谷。

東西長11.8公里,南北寬12.5公里,介於東經109°2′12",北緯28°12′36"之間,屬武陵山脈主峰梵淨山過渡到湘西,川東丘陵的斜坡地帶。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儲量大的主要有錳、鐵、鋅、磷、大理石、 石灰岩等5種。錳礦礦體厚度一般為2-3米,最厚5-6米,保有還有斑墨玉和帶白玉大理石,據地質部門勘查取樣檢驗,其抗壓強度、光潔度等各項指標均達到和超過出口標準。

水能資源

黃板鎮水資源豐富,多數地下水為優質泉水,含有多種人體需要的微量元素。有的泉水還達到了生產國際飲水的標準。

林業資源

黃板鎮是松桃主要林區,境內林地面積占山地面積的60%以上,杉木林基地,卡落村茶園基地。全縣林業用有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的植物如 蕙蘭、 春蘭、 兔耳蘭等近十種,以馬尾松、油茶林為主;

《 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Ⅱ物種。如多花蘭。

經濟概況

境內地貌複雜,土地類型多樣,生物資源、礦產資源、水資源分布不均。本鄉氣候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5℃,有效積溫4545℃,年日照數1157.4小時,無霜期278天,年降雨量1417mm,氣候溫和,雨熱同季,有利於農業生產的發展。農作物以水稻、玉米、薯類為主,盛產烤煙、花生、葛根、板栗等農副產品。有茶葉山、上棚、大坳三個黃梔子中藥材基地4000餘畝,預計年產中藥材最高可達18萬公斤;有優質板栗2000畝,年產量可達3萬公斤;有當擺茶葉生產基地1個800畝,年茶葉產量1500公斤。生態造林20000畝,其中,退耕還林楊樹造林11000畝,天保林造林9000畝,森林覆蓋面積達80.6%。境內有神奇、絢麗的散水自然溶洞景觀,有濃郁的苗族風情,有格黨東方紅水庫度假休閒勝地,有大寨水碾「天離相公」的傳說。

中央實施西部大開發後,鄉黨委、政府搶抓歷史機遇,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加強傳統農業技術推廣,實施有效地發展畜牧業、漁業,使全鎮的經濟發展得到了整體推進。

2007年全鎮國民生產總值4880萬元,地方財政收入31萬元,財政支出110萬元,人均占有糧食387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1150元。建成生豬養殖示範基地1個,生態畜牧業發展迅猛。全鎮實現生豬存欄26500頭,出欄18120頭,大牲畜存欄2654頭,出欄612頭;家禽存欄48000隻,肉類產量1624噸,禽蛋產量420噸。實施稻田養魚3028餘畝,大型水庫養魚1座(東方紅水庫),池塘養魚5口(當擺村1口,卡落3口,彭宗村1口),全年魚類產量達120噸;有小山塘、小水池、小水窖19口,庫容182000m3,可灌溉稻田面積1545畝。

鄉級公路兩條(崢峴公路、瓦廠公路),有18個村建有通村公路,有10個村未建通村公路。農網改造王程基本結束,實現了村村通電,人畜飲水工程正在整體推進之中,有10個村9000人已能飲上自來水,在通訊方面,移動電話覆蓋面達95%以上,程控電話覆蓋面達56%以上,在電視廣播方面基本實現了村村建有衛星電視地面接收站的目標,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很大豐富。

2016年完成地方生產總值40050萬元,同比增長6.8%,完成財政總收入160萬元,人均純收入突破6820元,同比增長3.2%,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全鎮農業農村工作不斷強化,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新農村建設良好;群眾最低生活保障和救助得到落實,大力開展好精準扶貧,農民逐步走上脫貧致富之路;科教文衛事業穩步前進,安全生產保持 「雙降」目標;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成績顯著,參合率達92.32%;計劃生育工作顯著進步,人口出生率11.6‰;社會治安明顯好轉,投資環境進一步優化,全鎮呈現出經濟發展、社會安定、人民安居樂業的良好局面。[2]

民俗文化

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

又有一個說,三月三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媧摶土造人,繁衍後代,豫東一帶尊稱伏羲為「人祖爺」,在淮陽(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廟,由農曆二月二到三月三為太昊陵廟會,善男信女,南船北馬,都雲集陵區,朝拜人祖。

農曆三月三,還是傳說中王母娘娘開蟠桃會的日子。有一首北京竹枝詞是這樣描述蟠桃宮廟會盛況的:「三月初三春正長,蟠桃宮裡看燒香;沿河一帶風微起,十丈紅塵匝地 。」傳說西王母原是我國西部一個原始部落的保護神。她有兩個法寶:一是吃了可以長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壽的仙桃——蟠桃。神話傳說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來的西王母仙丹後飛上月宮的。此後,在一些志怪小說中,又把西王母說成是福壽之神。

古時以三月第一個巳日為「上巳」,漢代定為節日。「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潔)於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為大絜」(《後漢書·禮儀志上》)。後又增加了臨水宴賓、踏青的內容。晚上,家家戶戶在字己家裡每個房間放鞭炮炸鬼,傳說這天鬼魂到處出沒。

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漢族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

農曆六月十九有個觀音山香期廟會。傳說農曆六月十九是觀音菩薩的生日,在農曆六月十八,眾多的善男信女就來到觀音山朝拜觀音菩薩,六月十九人更多,香火更旺。[3]

旅遊風景

黃板境內有神奇、絢麗的散水自然溶洞;有濃郁的苗族風情苗王湖度假休閒勝地;有大寨水碾「天離相公」等民間傳說。

苗王湖度假村位於黃板鎮東方紅水庫,這裡山巒起伏,穿林而過,風景優美,空氣清新,距松桃縣城16公里,大約20分鐘車程,是你休閒度假的理想選擇,是松桃縣城郊處難得的一片淨土。度假中心占地面積2350畝,其中水域面積650畝,總投資1.5億元。景區內建設項目分三期進行,現以對外開放。

度假中心內的建築經過一番精心設計,獨具特色,與這裡的自然環境完美的融為一體,讓你感受到一種和諧之美。度假村內的道路、台階、步道等也都經過精心構造,無論是在碧波蕩漾的湖邊,還是漫步於幽靜涼爽的林蔭小道,都可以可以讓你保持與大自然最親密的接觸,令人流連忘返,樂在其中。

特色美食

苗鄉社飯

社飯的原料,主要是粘米、糯米(比例視米質而定)、蒿菜、野蔥、蒜苗、臘肉。其製作過程:粘米在鍋里稍稍煮後(不等米開花)濾干,糯米浸泡四-六小時後濾干,蒿菜洗淨切碎,適當擠出苦水後焙至稍干,野蔥蒜苗洗淨切碎;臘肉煮熟後切成顆粒,再將以上原料放油鹽一起和勻,然後制熟。

鍋巴粉

傳統的 鍋巴粉,用料是二比一的油粘米和綠豆。綠豆褪皮,浸泡三五小時,再與米同泡10小時左右,然後磨成濃漿。鐵製平底鍋文火燒熱後,抹上熟菜油,用木瓢或鐵勺舀了漿汁,使之均勻地攤平在鍋底,然後用木質鍋蓋蓋上,少頃即可揭取食用。

蒿菜粑

通常又叫粉粑,清明粑、綿菜粑,是祭祀祖宗的一種常備佳品。清明時節,家家都要做上幾碗米的粑粑,既供先人歆享,又可為今人品嘗。蒿菜粑韌綿糯滑,有一股濃郁的野蒿香。[4]

參考文獻